- 河南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杨健燕等
- 1061字
- 2020-08-29 00:30:53
第三节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确定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设定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和探寻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战略途径。为此,本书首先分析了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在此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含义、特征和关键要素;最后对中原经济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详细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世界上、历史上著名改革事件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本书分析了大中原经济圈发展的背景和现实,从历史发展视角、“一带一路”战略视角、核心地理视角和国家发展战略视角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性。
中原经济区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笔者从地理交通、生态储备、人力资源禀赋、粮食生产、水利建设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性。但在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其要素禀赋优势逐渐消退,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因此,笔者认为中原经济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首先要优化要素禀赋结构,并从优化中原文化、创新发展制度、蓄积人力资本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农业是中原经济区的基础,也是其薄弱环节。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原经济区的腾飞与否。新型城镇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书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及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其次指出了通过技术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总结了国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维及布局;最后从国际、国内及中原经济区内部合作视角出发分析了拓展发展空间的必要性和拓展路径。
本书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对经济转型的要求及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及障碍,并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可行路径;然后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义及路径,并具体分析了中原经济区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升级及优化的问题且提出了可行的路径;最后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义、现状和实现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中原创新驱动发展。本部分首先对新时期中原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中原经济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中原产业组织创新的新平台和中原创新驱动的路径;最后从技术创新人才政策、公共配套设施供给体系、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政府职能转变、现代治理体系构建、创新激励政策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原经济区创新能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