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问题的提出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的超小规模,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特别是机械技术,是规模偏向的。因此,超小规模经营的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用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困境。同时,超小规模的农业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201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201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 月均收入2609元》,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2-20/5860836.shtml。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和人口非农化的加速,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之间需要重新配置。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党中央有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大调整,可以视为土地“新政”。随着土地“新政”的实施和中国农民时间的经济价值的提高,农村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发生转变。而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土地“新政”背景下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