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山东、安徽,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承东启西、望北向南之势。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四大发明均诞生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有四个位于河南。如今,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新兴文化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国民生产总值继续位居中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 1980~1990年:河南小康社会准备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上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民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各省区市都投身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六五”“七五”这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河南省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河南省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是934.65亿元,比1980年229.16亿元增加705.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速为9.6%,发展速度非常快。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人民消费,20世纪80年代初期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方针有效加大了轻工业在工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河南省的农业和轻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轻工业的发展丰富了国内市场,带动消费。在经济结构方面,农业中“以粮为纲”的发展倾向得到缓和,渔牧业、林业都得到了相应发展;工业中轻工业发展得到重视,重工业和轻工业、原材料和加工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开始向平衡的方向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1980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93.23亿元、94.44亿元和41.19亿元,比例为40.7∶41.2∶18.1; 1990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325.77亿元、331.85亿元、277.03亿元,比例为34.9∶35.5∶29.6,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316.7元增加到1990年的1090.6元,由于河南省人口基数大,人均生产总值与同一时期东部省市相比并不高,但较十年前相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44倍,增幅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小康社会的根本体现,经济水平提高作为小康社会最直接的体现,其取得的成果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1980年到199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从335.02元增加到1067.67元,增幅高达219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增大也会反向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的59.5%下降到54.8%,下降4.7个百分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60.78元增加至526.78元,增加2.28倍,恩格尔系数从57.9%下降至55.0%,下降2.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均上升且增幅明显,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下降,说明消费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比以前更富裕,且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速度快于农村居民。
(三)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河南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长期存在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实用型职业学校发展欠缺、优秀教师资源紧缺、人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项社会建设开始大范围进行改革,教育改革成效引人注目。河南省普通高校的数量从1980年的47所增加至1990年的69所,增加22所,在校生比1980年增加3.45万人达到8.0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从1980年的92所增加至1990年的170所,增加了78所,在校生人数比1980年增加6.8万人达到13.73万人;普通中学和小学的数量都比1980年缩小,普通中学减少4443所,在校生减少134.56万人,小学减少3386所,在校生减少172.55万人。
河南省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朝历代纷纷在此建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重点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河南省也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例如,到1990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至127个,是1980年1.81倍;博物馆数量由1980年42个增加至53个,增长26.1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79%;除此之外,出版图书数量、报纸杂志出版数量等都有极大幅度的增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更刺激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更高的追求。
(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得益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在就医方面比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90年河南省拥有卫生机构8678个,包括医院、卫生院、门诊等,比1980年增加了845个,每万人拥有床位数21.1张;不仅是医疗机构的增加,医疗条件也在改善,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6.19万张达到18.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7.8万人至22.28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5人。虽然发展规模依然很小,但在当时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发展。
二 1991~2002年:河南小康社会建立阶段
1980年到1990年的这十年期间,国家经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要求从1991年起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在新阶段目标的激励下,全国继续投入到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河南在这十年期间继续重点发展经济,协同政治、文化的发展,在此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2002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6163.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11.27元是1990年的1090.6元的5.88倍,河南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河南在农业发展方面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全年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在保证种植业有较好收成的基础上,加大对畜牧业的发展力度,同时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6.9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6.8%,农业生产工具规模不断增大,机械化不断推进,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工业生产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同时,河南省开始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和引进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工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带动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河南省响应“引进来”“走出去”的号召,全年进出口总额3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2亿美元,增长25.9%。除此之外,旅游事业、交通运输、金融行业都有良好发展。2012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282.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5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7.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8∶47.9∶31.3,与1990年的34.9∶35.5∶29.6相比,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2年河南省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3.7%,农村为48.0%,分别比上年下降1.0个和0.6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下降正说明在河南省向总体小康社会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经济建设的成果使人民逐渐摆脱贫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449.9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7800.00万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5.4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1%。根据国家专门组成的课题组提出的用于评价1980~2000年小康建设进程的指标进行测算,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现程度为78.1%,并没有达到基本实现的水平,由此可见,虽然河南省在过去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部分城镇居民徘徊在总体小康最低水平线上,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三)科教文化事业不断进步
全省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2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66所,比2001年增加2所,在校学生46.8万人,比去年增加9.9万人,比1990年的8.04万人增加38万余人;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处,招收研究生2707人,比上年增加593人;普通高校附设的成人学历教育机构62处,招生8.75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0.1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36.09万人,在校学生88.48万人,比1990年增加65万余人;全省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6%,小学在校学生1104.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扫除青壮年文盲21.69万人。
河南省对科技事业的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全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2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72万人,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71.77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0.87亿元。除此之外,河南省鼓励培养技术型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技术市场成交额达17.85亿元。
在文化建设方面,2002年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4.5%,电视人口覆盖率95.0%,拥有30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出版报纸15.61亿份、杂志1.27亿册、图书3.33亿册,媒体种类不断丰富,文化覆盖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文化监管也在逐步完善和加强,可以看出河南省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在稳步进行中。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02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70.60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45万人;596.30万职工和161.5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22.17万名职工和115.10万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93亿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114.58万人。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发放金额和受益人数均只达到基本标准,在下一阶段的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河南省要加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范围。
三 2003~2011: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截至2003年末,河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48.5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70.2元,按2003年汇率计算约合923美元,这标志着河南完成总体小康目标,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1980年到2003年的艰苦奋斗为下一阶段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牢牢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4年9月河南省委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确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努力使河南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同时,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和政治与文化建设进行部署。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绩。
(一)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十五”“十一五”这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河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2003年7048.59亿元相比,增长了286%。虽然与东部相比,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河南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其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突出。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产量5542.50万吨,是2003年3569.47万吨的1.55倍,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是退耕还林政策的效果。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农村用电均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方面,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40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轻工业增长20.4%,重工业增长19.2%,轻、重工业比例为30.6∶69.4,工业生产结构继续调整优化;高技术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增长53.3%。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成就显著,全年进出口总额326.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1%,同比提高51.1个百分点,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82亿美元,增长61.4%,同比提高31.2个百分点,金融、交通、邮电和旅游也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底,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51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88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32.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9∶58.3∶28.8。河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势头良好。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的福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高。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4.80元,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04.0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7%,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更快。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1%,与2002年农村48.0%,城镇33.7%的家庭恩格尔系数相比,城镇居民富裕程度降低,农村居民更加富裕,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仍然高于农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1.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除此之外,河南省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4.5亿元,几乎是2002年4.93亿元的7倍。社会福利机构增加床位,配备医疗和看护人员,广泛地为社会福利事业募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5.3亿元。
(三)政治建设和文化、卫生事业全面进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河南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健全党的领导能力和城市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社区逐步建立起来,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各地市立法工作透明、公开,确保地方政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同时也是加强良好法律环境的建设,加快法制观念的宣传和普及。
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我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广播人口覆盖率97.7%,电视人口覆盖率97.8%,图书、报纸、杂志持续增发;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2011年河南省教育支出增长40.1%, “新机制”安排资金110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527万人次,研究生、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人数均比上年较大增加。
在医疗卫生方面,2011年河南省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8%,大力扩大医疗机构规模,提升医疗水平,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62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0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0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58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34.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卫生室)39.5万人。可见,河南在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降低死亡率,提高河南人民平均寿命,同时继续完善医疗保健体系,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救助。
(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逐步协调发展
生态资源和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河南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节约并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完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011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7%,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环境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010年全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5%以上,大中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0天以上;2011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合理保护耕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将“退耕还林”和开发利用有效结合,2011年共营造林237.74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68%。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目标达到30%以上,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但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将两者朝着相互影响的有利方向发展。
四 2012年至今: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建设”到“建成”,一个字的变化,不仅反映出我们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而且展示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小康社会的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使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方向更加具体、发展前景更加清晰。根据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原更加出彩的要求,河南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经济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文化事业持续繁荣,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5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70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居全国第五。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9.1∶39.5。农业方面,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幅度巨大,达到21.7%,小麦、玉米、油料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只有不到2%的增长,相应产量的增减与播种面积的增减一致,全面农用拖拉机、运输车数量均下降;工业方面,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1.88亿元,增长26.3%,实现利润50.23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5年增加值为14611.33亿元,增长10.5%。
(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2015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578元,比上年增长8%,与2011年的18194.80元相比增长40.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3元,增长8.9%,与2011年6604.03元相比增长64.3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更快。就业人数增加明显,2015年全年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4.5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7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2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5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08.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54.4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44.90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1.7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7.86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8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393.25万人。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政治建设方面,着重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完善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现代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政府执法办事效率,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文化建设方面,2015年成功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1年的189处增加到358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1年的95个增加到11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8.28%,电视人口覆盖率98.43%,报纸、杂志、图书出版总数保持稳定增速;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3个,文化馆206个,公共图书馆159个,博物馆268个,其中,新增民营博物馆20个。教育方面,2015年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13561人,在校研究生37559人,毕业生10607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医疗卫生方面,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13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8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9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0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9个;医疗卫生条件也在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人数都在逐年上升。
(四)美丽河南建设成效斐然
2015年河南省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54%,初步核算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2015年森林覆盖率23.62%,全年共营造林433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着力树立居民和企业的生态观念,增强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节约资源的观念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快构建“四区三带”区域生态格局,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水、大气、土壤污染,提高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矿产资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