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康是中华民族恒久守望的梦想,是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祈盼,正如《诗经》所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这一愿景提供了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之家”的设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升为国家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提供了明确的历史方位和清晰的路线图,也为处于中部发展中的河南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我们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宏伟蓝图,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特别是强调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祈盼,目的就是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10月,中共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描绘了一幅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好蓝图,提出了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铭记重托的使命担当,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掷地有声的郑重承诺,将成为中原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战略支撑更加坚实,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省人民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亿万中原儿女的热切祈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让中原更加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又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河南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责任重大。牢记使命嘱托,决胜全面小康,自觉担负起支持国家大局、推动河南发展的双重责任,实现服务全国大局与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河南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和进度,影响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和进度。河南这个农业、人口大省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就会有力支撑、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群众,也必然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不放松,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的要求,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改革开放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在创新中赢得后发优势。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依法治省。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法治建设,既是现阶段河南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未来河南增创发展新优势的迫切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坚持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法治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坚持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更好肩负起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党的建设的责任。

本书立足于河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梳理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剖析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差距,基于数理模型测度和评价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预测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展望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在进一步分析河南决胜全面小康战略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构想、重点难点、实现路径、基本动力、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

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为小康之梦与中原崛起。小康梦是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中原崛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河南省的生动实践,是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亿万人民,砥砺奋进,实干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工程。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殷切期望的“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第二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演进。从千年梦想到现实蓝图,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目标要求,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展望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愿景,“小康”——这片中国人千年夙愿中的幸福家园,正在按照既有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步步朝我们走来。

第三章为国内外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般经验与启示。综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市发展历程,尽管发展模式、发展动因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发达到发达、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历史过程,他们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对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进程与现状。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80~1990年,河南小康社会准备阶段;1991~2002年,河南小康社会建立阶段;2003~2011年,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2012年至今,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渐趋优化,发展方式逐渐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河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第五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测度与评价。系统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的内容、目的和特点,深刻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原则、指标体系的初选思路与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分析与选择方法,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结构,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多层次、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模型,采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力求做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六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现实差距。为了深入地分析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现实水平,找出制约河南省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同时,以全国东、中、西部代表性省区市为参考,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河南在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方位,以期全面、科学地透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状况,找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诸多短板。

第七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综合评价。本章按照第五章构建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综合评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度来看,到2015年,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达到74.99,预计2020年前后能够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从河南与全国代表性省区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度比较来看,河南排名处于中间位次;从各省辖市的聚类分析来看,第一类区域为郑州、济源,第二类区域为洛阳、新乡、焦作、信阳、鹤壁,第三类区域为许昌、漯河、三门峡、开封、安阳、濮阳、平顶山,第四类区域为商丘、周口、南阳、驻马店。

第八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预测与展望。本章在综合判断河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及地区差异,以及对河南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差距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于2000~2015年的数据,利用ARIMA、线性回归及MATLAB的插值法,对河南全面小康的未完成指标、总体实现度及子指标的实现度进行预测分析,从而揭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动态差距,以便找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为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提供坚实支撑。

第九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环境。决胜全面小康,河南必须深刻把握自身发展的大省优势明显、交通区位优越、文化资源厚重、人力资源丰富、后发优势突出这五大优势,正视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内生动力不强、“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五大劣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增强、国家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国内外产业持续梯度转移、五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五大机遇,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建设任务繁重五大挑战。

第十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构想。明确一个目标:到2020年,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河南建设展现出更加美好前景。把握六大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国家五大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四个强省”建设。实施六大关键性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

第十一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为抓手,精准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以破解“三农”问题为契机,全面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以民生改善为核心,突出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着力点,通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及着力点的精准把控,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第十二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实现路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南要在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及着力点的基础上,突出以加快发展为根本途径,以“五化协同”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必由之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深化改革,走“五化协同”科学发展路子,着力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十三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基本动力。河南决胜全面小康,需要在市场机制、创新驱动、扩大内需、对外开放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共同发力,充分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驱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推动河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第十四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体系。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宏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前,我们要着力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为决胜全面小康夯实基础,筑牢支撑。

第十五章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保障措施。到2020年河南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仍需付出巨大努力。我们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项目带动、强化政策支持、注重环境优化、加强监测考评,夯实决胜全面小康的支撑保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本书是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河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方法不同,不同时期研究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尽管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相重合的部分,但不论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还是研究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本书深化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般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究体系,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书构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评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量化及其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在深入分析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现实差距,以及战略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构想、重点难点、实现路径、基本动力、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可能存在着诸多不足,敬请同行专家和学界朋友对本书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给予批评指正。在本书中对所有直接引用的参考资料都尽可能地一一注明出处,对所有参阅的文献在书末逐一列出,如有遗漏,实非故意,谨请原作者谅解。在此对所有被引用和参阅的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完世伟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