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历史文化(第5卷)
- 闫广林主编
- 8202字
- 2020-08-29 12:19:30
织造“海南梦”,实现“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一条精神纽带,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鼓舞着每个中国人奋发向上。这一条精神纽带把无数的梦想汇集到一起,每一省市自治区都在逐梦、织梦和圆梦,从而组成了中国梦。
2012年12月20日召开的海南省委理论研讨会上,省委书记罗保铭同志饱含深情地说,我觉得我们也有个“海南梦”,就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度假天堂,幸福家园。
这个梦想是全体海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罗保铭同志的阐释,海南梦可以分解成四个部分;这四部分的梦想,是海南人民千百年来的憧憬和理想,也是海南人民千百年来所进行的伟大历史创造。因此,在海南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找到切实的根据;也因此,今天海南人民追逐的海南梦,有着坚实的骨气和历史的底气!
“海南梦”是“发展梦”
海南人民的“发展梦”,即是海南要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执政规律的新的认识。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所阐释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归根结底,这一战略思想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联系到海南岛的历史发展,这正如本书各个市县历史发展过程所体现的,海南历史的发展能达到今天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高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经历过发育、成长和形成科学发展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历史事实,证实了海南各族人民有着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历史上海南传统的社会,直到明、清,乃至稍后的民国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存在不同于居王朝中心位置民族的语言、宗教、政权方式和社会结构。长时间使用海南话、黎语、临高语、回辉语、哥隆语以及诸多像富马语等很小的语言岛中的语言。操不同语言的族群又有自己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像黎族的“黎峒”制度和社会结构,有别于中央王朝推行的社会秩序。在海南地区,尽管如清朝一样实行严格管理,直到强行“改土归流”,但这些“蛮荒”的文化,总是难以达到中央王朝的“礼仪”化程度。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都有共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有着不同语言、宗教、政权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地方社会,不可避免地与国家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渗透、杂糅,不断地将中央政权的要求和国家的文化加以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如黎族,在历史上是母系中心社会,因而没有父系谱系和父系祖先祭祀。宋代仍然有女性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孑遗。周去非《岭外代答·海外黎蛮》记:“峒中有王二娘者,黎之酋也,夫之名不闻。家饶于财,善用其众,力能制服群黎,朝廷赐封宜人,琼管有令于黎峒,必下王宜人,无不帖然。二娘死,女亦能继其业。”同样,也就在宋代,随着国家权力的进入,地方社会或是为了寻找新的权威来源,或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状况,有些领导人以父系为中心向朝廷捐纳官位。这样,出现了父子相继的谱系。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淳熙元年(1174)十月,海南黎区中有生黎洞首王仲期率其傍人归化,于是琼管司“犒赐遣归”。同时,“琼守图其形状衣制上经略司”,衣制的描述颇详。特别强调了“盛饰”中的“悉跣足”。但是,其中有位名叫王居则的却跟其他黎首不同,他“青布红锦袍束带麻鞋”,并“自云祖父宣和中尝纳土补官,赐锦袍云”。说明自己是男性谱系。到了清代,钱以垲撰《岭海见闻·黎人》时说:“黎长官有古罐,称为祖父传物。”土酋为了适应中央政权权力的扩张而逐渐地将女性祖先演变为父子相继的男性谱系。这证明,海南社会从自然形成的母氏中心逐步发育、成长为男性中心社会,社会形态也随着逐渐改变。
中央政府对黎区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乾隆六年(1741)二月二十五日广东按察使臣潘思榘的奏章说:“崖、陵、昌、感、儋、万、定七州县,黎人最多……黎人就学从师,本属便易”,“令该州县官酌量地方远近,设立义学,择本地贡生生员品学兼优之士,令其实心教诲。所需膏火,即照民人义学酌量支给”。经过遍地义学的礼乐教化,黎族老百姓“渐摩礼仪,化导转移”。同时,“黎人与民人贸易往来,语言相习,并有通晓官音者”。于是,社会在急剧发展变化中。
这样的历史举例,证明海南岛上各市县,特别是黎族、临高语族聚居的市县或乡镇,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地表现出向往中央政权的民族性趋向;尽管底层民众中仍顽强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精神依归,如黎族聚居地中的峒主庙等,但清醒的头人出于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愿望,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归化”,民族间的亲和力不断增强,各民族不断创造性地将国家文化内化成自我文化。在这个漫长历史过程中,民族聚居的地方社会表现出明显的转变,但并不因此而湮没或泯灭各民族的主体性。所有这些,都归结到社会历史发展总体趋向于国家民族团结的一体性,也是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凝聚民心和社会力量,也因此奠定了历史骨气和底气。
1950年5月,海南全岛解放,社会全部革新,整个新中国突飞猛进;但是,长期以来,海岛作为国防前哨,成为一个全封闭的海岛,发展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原先封闭的海岛变成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南海边上的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团结了岛内外的广大干部群众,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用心血和汗水不断走向“逐梦之旅”。
2015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恰好五年。这五年正是海南的改革创新、坚持发展的情怀、坚守发展的生态底线,实现GDP 提速翻番,旅游收入年均增速高达19%,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又快于经济增速的五年,形成了一种经济增幅和质量上快于全国、高于全国、好于全国的发展新常态。海南省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进展。
海南科学发展的“发展梦”,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海南梦”是“绿色梦”
上文所述“发展梦”与这里说的“绿色梦”是完全吻合的。因为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所要走的路径是一致的。进一步说,科学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绿色发展是一致的。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海南人民特别是黎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黎族聚居地约占海南岛面积的一半,千百年来都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是因为黎族人民总结出了一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验,概括说来有三点:一是敬畏和敬仰大自然,黎族人民从来不以人的力量去违背自然的法则。二是黎族人民遵循人要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理念。三是要师法自然。因为黎族人民遵循这样的历史经验,所以聚居地始终是绿色常在、生意盎然!
在海南岛聚居的汉族和其他世居民族也都从切身利害中知道保护绿色植被的重要。至今在海南岛上保留了许多碑刻,证明历代汉族人民利用植物以利民生。民国十一年(1922)琼山县县长吴邦安发布的《琼山县公署布告(第一百零四号)》即是一例。布告全文如下:
为布告事。案据县属丰华图龙头村民蔡以信、蔡以郁、蔡开爵、蔡开江、蔡琼国、蔡琼清、蔡邦玉等呈称:“窃民等世居丰华图龙头村,地处滨海,村前有田数亩,每遇潮吞波涨之时,田禾失收。前清康熙年间,先人有鉴于此,特造筑岸堘,并栽培海木一带,俾得根深蟠结,坚固土壤,以作保障。历年以来,免水势冲决岸堘。讵知近来邻村人等往往窃伐,倘不呈请禁止,难免尽伐无存,一旦潮流涨大,势必至于岸堘崩陷,田禾不得收获,粮赋亦将无归。迨得沥情呈请钧察,准予出示严禁,嗣后无论何人,不得窃伐,以维海木而固堤基。不胜感激之至。”等情前来,除批揭示外,合行布告,仰该处人民一体知照。须知该处堤岸海木系为防御水患,岂可任意窃伐。自示之后,倘敢仍前盗伐,一经拿获,定行按法惩办。其各凛遵毋违,切切此布。
一议日间空手采枯者,罚钱贰仟文。一议挟斧斤伐者,罚钱伍千文。
一议如夜间窃伐者,罚银壹拾大员。一议载船来盗伐者,再加重罚。
中华民国十一年五月十三日蔡家仝众立
县长 吴邦安
县长吴邦安据龙头村蔡姓村民反映的情况,说是该村因为处于滨海,地势低洼,遇潮时田地被潮浸泡而失收。在康熙年间,先人种植海木(即红树林),“根深蟠结,坚固土壤,以作保障。历年以来,免水势冲决岸堘”,保住农田收成。但现在却有人偷伐红树林,于是出此布告严禁。
这通碑刻,有力地证明乡村居民及地方政府都知道保护红树林等植物的重要性,也即保护绿色的重要性。其他如《万宁青皮林禁碑》等也都一样。
因为地方政府和群众保护好红树林等绿色资源,如海口市2014年打造东寨港12万亩红树林湿地等,海南省的生态环保质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国家领导人曾在视察海南时指出:“生态环保也是生产力,是绿色财富,保护好红树林等宝贵资源,既是为国家,也是让大家共享好的生态环境。”为此,海南省提出:“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海南省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科学发展,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全过程,海南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为优良,森林植被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61.9%,全省建立了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等保护资源景观的自然保护区49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3个、市县级17个。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因为省委省政府坚持省第六次党代会所确立的“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把环境作为发展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可持久的生产力,是一种稀缺资源。
今天,整个海南岛,登高远眺,鹦哥岭等近50个自然保护区古木参天,苍翠碧绿,是一望无涯的绿色海洋;回眸城市,街头树木绿荫成行,万绿园等公园里绿草如茵;乡村里树木繁荣、风景幽雅、空气清新、生机盎然……绿色而又美丽的海南,寄托着无数人绿色的梦想。
绿色崛起是中国梦的“海南篇”。因为省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海南梦”是“天堂梦”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将海南岛建设成世界人民旅游的天堂。
把海南岛建成旅游天堂一说,并不是从现代开始的。无独有偶,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宋子文主政广东,组建了一个“海南岛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份《海南岛的经济发展》的报告,其中提出了“再造海南岛成为‘太平洋的天堂’”。
把海南岛建成人们向往的天堂,是历史上海南人民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个“天堂”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受人们追捧?回答这个问题,最为集中的表现是明代海南人丘濬的一篇名作《南溟奇甸赋》。
丘濬的海内外影响这里姑且不说。他学术成就的根基却是在海南奠定的。他生于海南、长于海南,24岁以前从未离开过海南。对这样一位在荒僻的海岛上成长起来的任国子监祭酒的人士,京都人都觉得很奇怪!也因此而不断有人询问个中缘故。为了回答人们的好奇,他在1477年写成了《南溟奇甸赋》一文。丘濬的回答,在客观上说明了海南岛的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文环境和谐,是一个天堂式的好地方。
因为是赋体,文中的叙述是随作者的形象思维而跳跃式发展。也因为丘濬在24岁离开海南,还来不及走遍海南岛,只是据生活、读书在岛北时的理解写出。即使是这样,他描述的海南已经具备了“天堂”的大框架了!这里对丘濬的这篇赋,叙事略作调整,句子稍为删削,做出复述。
海南岛的地势、气候、动植物资源以及农林牧渔等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奇特。
海南岛的山川地貌,如果联系到丘濬的《五指参天》诗,海南的地势是造物主当初依照“天似穹庐”的模型塑造的。中央高山,依层次低下。这个穹庐似的海岛,能撑起半壁天的是五指山,是隆起的核心,然后向外围逐级下降,自内而外是山地、丘陵、台地、平原。而最外围的平原平坦到无险可固守,易受敌人的攻击。至于气候,这个热带海岛,阳光充足,仿佛太阳家族一辈子的积蓄都一下子释放出来,所以阳明之气盛而且运行不息。土壤的性质十分特殊,其中生长的物品既多瑰奇又有殊相。木乃生水(甘蔗),树或出酎(醇酒),面包于榔(砂糖椰子),豆荚于枊(落叶乔木),竹或肖人之面,果或像人之手(佛掌)。还有草木终年不凋谢,鲜花四季怒放,所有植物都有文采而且芬芳。动物更是无奇不有。那些羽色美丽、叫声铿锵而又只在海南岛才生长的丹凤,成双成对地栖息在学校的屋檐上,七彩的鹦鹉在树上啄食,鼬鼠和火鸠在树梢上飞舞,马在果林里奔腾。陆产川游,诡象奇形,种类不可胜数。大海里的贝大得像玉斗一样,海里的大螃蟹出波而爬附在石缝之中,多种多样的鳅鱼堆满了河汊,大鱼的皮可以容刀,大蚌的壳可用来盛酒。这里什么都有,“有自然之器具,有粲然之文绣”。
人文环境方面,这里自古以来没有战争。气候条件好,物产丰盛,养蚕一年收八次茧,农田里种有多种稻谷,山上长着丰富的薯芋,水广鱼多。所在之品非一,可食之物孔多。不但兼有华夷之所产,而且也具备南北之所有。因为一年稻谷可以三熟,家家户户都丰盛满仓。“通衢绝乞丐之夫,幽谷多耆老之丈”,整个社会“民生存古朴之风”。海岛上物产非常丰富,“天下之所常有者,兹无不有。而又有其所素无者,于兹生焉”。但是,这里唯独没有老虎,故夜里睡觉不关门,也不会发生冲突的事情(“无触藩之虞”,“触藩”,“牴羊触藩”,发生冲突)。岂不是“上天”有意让生活在海南岛的人民长久安康吗?
最后,对海南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做出概括,指出原因有二:一是它跟雷州和廉州仅一水之隔,而生态完全不同;二是它跟中国北方地区相去万里之遥,却气息相通,人文相同。谁又能知道“上天”的深意?这不就是造就了天堂的奇特吗?
在15世纪中叶,世界上、人世间能找到这样好的地方吗?这不是当时的天堂又是什么?
五百多年前丘濬描绘海南岛这个天堂,现在,海南岛上散布着许多令人向往的景区,构成新的旅游天堂。诸如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道教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旅游区、南湾猴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兴隆热带植物园、博鳌亚洲论坛、海口火山口旅游区等等。随着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效应持续扩大。一批新的旅游业态如邮轮假期、直升机旅游、婚礼旅游等不断涌现,诸如离岛免税购物游,一年四季不断上演的各种传统或时尚的节庆活动,清水湾、神州半岛、龙沐湾、陵水海洋主题公园,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海口观澜湖旅游小镇、澄迈台湾风情小镇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海南正在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效应,向中外游客度假天堂的目标奋力推进。
“海南梦”是“家园梦”
把海南建成幸福家园,在海南的历史上有着厚实的底气!海南岛上历代的居民,都珍惜海南的自然环境并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人文环境,将自己居住的家园修整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海南岛上先后迁入的世居民族是黎族、汉族、回族、苗族、临高语族和哥隆语族。这些族群一般都是同族聚居在一起,也有少数是不同族群聚居的。聚居地形成各个居民点,即“村”。村子里面各家各户和谐相处,共同构成美好家园。
最早进入海南岛的黎族,大多数聚居在中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他们的村子就散落在山区盆地、河谷台地上,也有少数在滨海平原中。黎族的村子,一般靠近耕地、河川、溪流、山岭及森林。这样便于生产劳作,便于灌溉和汲取饮用水,也便于取得燃料、建房材料和狩猎。同时,村子的地势要高而且有一定坡度,可以防潮防湿,雨天把脏杂物都冲到田地里去,村子里的卫生条件比较好。
村子里的住宅间距随意,各户一般都用竹枝或树枝圈围成一个小小院子。黎族的传统是子女长大后都独立建起家庭,所以小家庭占多数。村子里除了建起船形屋或金字形屋的茅草房作为主房外,还建有隆闺、谷仓、土地庙、竹楼、晒谷场、牛栏、猪舍等。
黎族的村子和黎户,过去人们由于不了解而产生许多错觉。1928年10月,广东南区善后公署参谋长黄强一行,深入五指山地区考察后,在一次讲演中一一予以批驳。他说,五指山下一带男人的体格非常雄健,妇女的容貌十分端庄美丽。五指山地势高旷,空气清新,树木繁荣,风景幽雅,居住十分宜人,人们都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安居乐业。黄强指的是黎族的美好家园。
汉族迁入后,大都聚族而居,一般是同一姓氏聚居,或是几个姓在先后迁入居住在一起而形成村落。
村落往往建在平原或坡地,村子四周种上刺竹、芭蕉和仙人掌。村子前面有水塘;另外还有清洁的水源即老井。都建祠堂,纪念迁琼始祖。村子里面的民居多是砖木结构。每户人家的房子,一般由正屋、横屋、围墙、门楼或门厅组成,围成开敞的院落,正屋一侧或两侧建有横屋,两屋之间一般留有廊道。每户都有庭院。
汉族村落,至今仍保留不少关于倡导爱护村落美好环境和移风易俗内容的“奉官示禁碑”。如清道光十八年(1838)的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东湖村潘仙庙的《博茂图奉县示禁碑》、清光绪七年(1881)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沃坡村委会四队的《奉官示禁以正风俗碑》等,都是针对村子里的游手好闲之辈。他们“俯仰无聊,行为暧昧”,“种种扰害,为祸不浅”,所以立碑示禁,目的在“非但止人之邪心,正欲一其风俗也”。示禁的内容都很具体,深具针对性,以此来达到让这些为祸之徒“务宜洗心革面,遵守禁条”,“遵依国法”。让村子里人人都“耕食凿饮,同歌郅治之休”。
正因为海南人家园的美好,明代正德年间任琼州知府的方向有诗:“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海南风景》之二)没有官府催交赋税,也许在方向任内暂时实行。不过,他诗中的描述是值得称道的。
以前,苗族都居住在高山地区,一般是一个山头一个村落。村落由一种姓氏或多种姓氏组成,前者居多。村子周围竹子围绕,中间开一门进出。民居都依山坡建造,各家毗邻。民居多是泥涂墙、草盖顶的房屋,竹木结构。横向布置多为三间式样,中间是客厅和厨房,两侧为居室,前端一侧建一小房,用来放置农具、杂物或养鸡。
三亚羊栏镇的回辉、回新两个村子是回族聚居村,不与他族杂居。村落布置严谨。民居内部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布置古雅整齐,陈设齐全完备。
临高语族自春秋、战国之际迁入海南以后,就喜欢同姓聚居,一个村落往往只有一个姓氏。村子规模一般是几十户至几百户。村前或村后立有土地庙。民居建构大体与汉族相同。临高语族的民居非常注重屋顶瓦垄的数目,垄数一般分为十一、十三、十五三种,每间房都必须相等。如果出现不等的情况时,则认为此屋不吉祥,不宜住人。一般是单家独院的民居,但临高县博厚区的民居却用串堂屋形式建筑。
秦末汉初迁入海南的哥隆语族,他们居住在昌化江下游两岸。北岸有13个自然村,南岸有41个自然村。多是同姓聚族而居。一般是小家庭结构,儿子长大后结婚独立成家。现在的民居都是砖木结构,一般为三间,中间是堂屋,不住人,用于供奉祖先、神灵、祭祀和接待宾客,左右两间做卧房或厨房。
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海岛,除了上述世居的6个语族以外,先后迁入的民族还有许多。多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但此前还仅仅是开始,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家园”。
面向未来,省委书记罗保铭同志用“七个更”来描述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适用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罗保铭又说:“未来的海南可能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富大贵,但一定会是小康温馨、生态宜居、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美好家园。”指明了建设幸福家园的方向。
实现“海南梦”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海南梦”是一个一个成就叠加的结果,“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正是本着这样的“钉钉子”的精神奋斗下去,才能实现“海南梦”。
海南的梦想,是构筑在一部海南岛历史发展的坚实基础上的!
海南的梦想,是构筑在省委省政府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上的!
海南的梦想,是构筑在凝聚了全体海南人民的最大公约数的共识愿景上的。
归根结底,“海南梦”是一个方向,是指向一个清晰的理念和伟大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