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究竟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原文发表于《新东方》1993年第11~12期合刊号。发表时本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民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自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一年了。一年来,我国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些成就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和今后还会得到许多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无法得到的东西。

一 市场经济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一提到市场经济,很多人还常常把它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后,在这方面所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和不必要的疑虑才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清理和解除。随之而来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发展市场经济上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热情。那么,市场经济究竟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实惠呢?

笔者认为,我国将近1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市场经济迅速而广泛的发展,至少给人们带来了如下几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实惠。

第一,人变得更聪明了。在以行政指令为主导的产品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聪明才智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表示当时人们的智力低下。它恰恰说明僵化的体制实质上就是一种使人趋于愚钝甚至使人退化的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则使人们变得更聪明了。这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使人们学会了经营管理、精打细算,并能够使人们自觉地按照消费的原则来组织个人的消费活动和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这种聪明,必然导致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理智和有序。正如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所指出的那样:“在一个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就是说,市场经济不仅造成了个人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机会变得较为均等了。机会均等是权利平等和这种平等权利实现的基本前提。例如,在传统体制下,人们几乎没有进行职业选择的自由,而必须服从政府行政部门的安排,有业务专长的人往往得不到能够发挥专长的工作岗位,而没有专长但有某种关系的人却常常占有一个比较好的位子。又如户籍管理,在传统体制下,人们也必须服从政府行政部门的安排,而不允许按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要求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居住、生活和工作地域。如此等等,都是传统体制下机会不均等的突出表现。这种不均等的内在经济基础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应有发展。市场经济则与传统体制下的产品计划经济根本不同。在人(包括经济人)与人(包括经济人)之间的一切交往中,它不承认任何非经济的或超经济的权力,只承认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权力的交换。尽管出现了“权钱联姻”“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但这不是市场经济本性的表现,而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平等权力交换的扭曲形式。它不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甚至这种交易还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党风。但相对于过去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市场准入机会毕竟比过去明显增多了,机会毕竟比过去变得相对平等了。

第三,国民活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个人及家庭经济行为的目标选择和利益取向上,而且表现在作为个人劳动力集合——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选择和利益取向上,同时还表现在国家管理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理智与有序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利益主体各司其职,各想各的利益实现方式与途径,是国民活动效率提高的基本保证和主要实现方式。而所有这一切,离开了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都将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绝不只是以上几个方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其他方面都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更为重要和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市场经济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二 市场经济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

市场经济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经济学家只能从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说明。在笔者看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少还会给人们带来如下三项经济福利。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单调。过去那种曾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并占显要地位的封建等级关系、人身依附关系等,将让位于更具支配作用和决定意义的等价交换与平等竞争关系。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官本位现象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是一种比其他任何关系都更加现实、更加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关系。平民要守法,大官也要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市场之中人人平等。“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语)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官与民之间只有职业分工上的差异,而无高低贵贱之分。当然,即使是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商品货币关系(如亲族关系、师徒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仍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其基础却是商品货币关系。商品货币关系将是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和支配性作用的生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相对单调的平等竞争和等价交换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支配下,人们将彻底摆脱传统体制下长期残存的那种封建等级、人身依附和官本位关系的束缚,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将因此而获得又一次新解放。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资源将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在人类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能够达到使全社会的财富都充分涌流的情况下,每一个拥有平等的生存权的社会公民就不可能没有“私心”,因此,其占有欲就不可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与人的行为毫无关系的或完全异化的对象物,而必然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常态。在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计划当局忽视甚至否定人们的个人私利,因此,它就始终不能从这个带有根本性的生产关系基础出发来考虑其行动方案、设计其经济计划,结果常常造成稀缺资源的误置和严重浪费。如果可以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看作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话,那么,这两种方式的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前者是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之上和以承认人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私心”为前提的。以商品货币关系为基础,承认人们普遍都有“偏私观念”,并由此出发进一步划分企业产权、明确界定企业产权和个人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也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人们的偏私观念才能既得到真正的承认,又受到应有的抑制,同时也将导致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这已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和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实践所充分证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将看得愈来愈清楚。

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性将进一步得到更加全面的解放、人们的才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来自行政指令的限制和条条块块的分割,不仅造成了就业制度、人事制度乃至户籍制度的僵化,而且严重地抑制了人们个性的全面解放及其才能的充分运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就业制度和人事制度妨碍了人们的个性的应有发展。其二,户籍制度妨碍了人们才能的充分运用。其结果必然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基础的,而商品是不承认任何国界或区界的。它在客观上决定了人们有一种内在的自由进入市场的要求。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就证实了这一点。目前城市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也正是来自农村的进城民工潮。农村民工积蓄的劳动能力和才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效运用的。这就是说,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解放及其才能的充分运用就不可能发生,从而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辩证法和经济哲学告诉我们,福利与福利损失是同时发生的。市场经济发展也必然造成这样一种二重效果,即在给社会带来经济福利的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福利损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收入分配不公、个人收入水平的悬殊、许多青少年辍学、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增加等,无论从短期角度看还是从长期角度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都是一种经济福利损失。对此我们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 如何继续推动市场经济的更快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福利损失,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是经济福利收益大于损失,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主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和明显。因此,大力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是一个长期不变并且需要坚持不懈的基本目标。

要继续推动市场经济更快地发展,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认为,目前必须着重做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件大事。

第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是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造。改造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可以按照两条路径进行。一条路径是严格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内在统一的原则,划定国有企业的主营范围。就是说,这条路径强调的是“国有国营”,通过这一路径既实现企业的短期效率,又保证企业行为的长期化、实现企业资产的正常增长。另一条路径是按照合理分解所有权的原则,通过出租、拍卖国有企业产权或实行股份制的形式改造国有企业,使这类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结合起来,从而使国有企业原有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不过,在具体操作上应当注意两点:一是企业产权的出租或拍卖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要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提倡全社会的企业家和财产所有者投票承租或购买待出租或拍卖的国有企业;二是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时,必须有国有资产代表的严格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通过这样两条改革或改造国有企业的路径,可望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构造与框架。由此,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从而才有可能纠正扭曲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改革政府的企业产权管理制度,废除一切不平等的企业产权歧视性政策。到目前为止,尽管在中央的决议和我国的宪法中,已对私人企业的合法性及其经济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到目前为止政府管理部门的产权管理制度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变动,与其相关的产权管理政策也还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歧视性。这种歧视性产权管理制度和政策,是造成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行为扭曲的基本原因。一方面,给予国有企业过多的保护或优惠,这种“偏爱”所熏陶出来的往往是“逆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亏损,国家也要对它进行庇护(在所谓“政策性亏损企业”中,这类企业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庇护稍有不周到,这类企业还要闹点“毛病”(如职工闹事等)。虽然国家必须对企业负责,但企业却不必对国家负责。另一方面,歧视非国有特别是私人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反过来也必然造成这类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前一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内生出“寻租”行为;在后一种情况下,企业则往往内生出“逃税”行为。不管哪类企业采取哪种行为,它们都要动脑筋、花力气。这是一笔无形增加的交易费用。因而,它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经济福利的严重损失。实践证明,现行的企业产权管理制度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革、一切不平等的企业产权歧视政策必须彻底废除的时候了。否则,不仅有规则的市场竞争关系无法形成,而且市场经济本身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在大力发展现货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期货市场。应当说,在发展现货市场问题上,全国上下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发展期货市场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很不一致,特别是在高层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种惧怕期货市场、认为期货市场会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期货市场在本质上非但不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异己力量,反而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机制。期货市场具有规范现货市场活动、调节现货市场供求、锁定生产成本、预测市场价格、降低交易费用、熨平经济周期的功能与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只有现货市场而无期货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不完整的市场经济,其经济运行就不可能步入有序与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惧怕期货市场的发展是没有根据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不是市场本身,特别是期货市场发展得太快了,而是国家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和对市场行为的规范严重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尽快颁布有关期货交易的管理条例和法规,使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步入有序、良性循环的轨道,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

第四,下定决心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政策支持系统和货币政策支持系统。如前所述,市场经济发展已经给人们带来和即将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与实惠,这些好处与实惠的核心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释放。要满足这种能量释放的要求,企业经营机制要改造、市场体系要发展,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政策支持系统和货币政策支持系统。建立这样两大支持系统的关键是两条:其一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职能要分开。财政政策的基本职能是调节和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重点是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基础性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秩序保障。货币政策的基本职能是调节和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合理的结构,重点是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一个正常与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秩序。财政和货币两大政策系统的职能交叉,是不可能使宏观调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的。其二是进一步健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系统。要尽快制定财政预算法和货币银行法,做到执行政策有法可依、解释政策有章可循。同时还应进行政策执行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秉公办事的干部队伍。从政策支持系统角度看,财政队伍可分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财政执法与财政监督这样两个层次,银行体系则可分为中央银行与商业性专业银行两个系统,二者互相联系、互为制约。首先搞好这样两项工作,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运行就可望较快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国市场经济也就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