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长、结构与转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2)
- 袁富华
- 1364字
- 2024-10-30 05:26:17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正确”增长路径
我们首先对两个演化世界里的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用历史数据解读图3-1的上半部分。分析发达国家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正确”增长路径的信息,为发展中国家“错误”增长路径提供比较的基准。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联合国数据库(UNDATA)提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70年以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这个时段的逐年连续数据可以获得。图3-2提供了10个工业化国家1970年以来第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演进趋势,这10个国家是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
图3-2 10个工业化国家的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注:第三次产业只有9个国家。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
正如曲线显示的那样,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工业化国家出现了第二、三次产业之间的剧烈变化,劳动力向第三次产业的快速流动,最终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结构推向成熟。通常状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10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在40%~45%的水平;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50%的水平;经过近40年的演化,这些国家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增加到70%~80%的水平,成为成熟经济的典型表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劳动力向第三次产业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产业继续高增长的空间,其中就包括我们将要谈及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问题。
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把各国第二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标准化为1,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观察第三次产业相对于第二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发达经济“正确”增长的重要标志,我们在这里需要明确发达国家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通常高于或等于第二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这种特征成为经济“服务化”的根本效率基础。图3-3展示了10个工业化国家1970年以来第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
图3-3 发达国家的第三次产业相对于第二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二次产业劳动生产率=1.00)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
(1)总体来看,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大趋势中,工业化国家第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或等于第二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分为两个阶段:1970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国第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第二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进入2000年以来,第二、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呈现相等趋势。(2)随着第三次产业规模的扩张和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的持续转移,工业化国家第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出现递减趋势,第二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第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演进,第二、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是一种潜在趋势。
三 发达国家历史上的高效率服务业
发达国家第三次产业具有的高效率,不只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情景。实际上,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第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基本遵循了比较效率的原则——服务业规模的扩大是立身于自己高生产率的“实力”,而非脱离了效率的凭空发展。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表3-1汇报了5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状况。从历史上看,老牌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美国、意大利等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因此,发达国家“正确”的产业演化路径有其悠远的历史背景。这种“正确”的演化动力,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的。
表3-1 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第二次产业劳动生产率=1.00)
数据来源:Mitche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