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的西藏政策(1989~2005)
- 孙勇主编
- 4900字
- 2020-08-29 11:52:50
一 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1989~2005年的光辉实践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至2005年的17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17年,也是西藏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17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17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17年,是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社会局势由乱到治、日益稳定时间最长的17年,是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的17年,是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17年。这17年里,党在西藏的凝聚力、号召力及祖国的向心力不断增强。这17年里,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推动下,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央计划对西藏117个项目总投资311.7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85.95亿元,企业投资25.81亿元(主要是电信企业的投资)。根据项目的实际,总投资已增加到336亿元,增加24亿多元。主要是:①青藏铁路投资增加11亿元(西藏境内); ②“一江两河”增加4亿元;③江河治理、重点病险水库加固、城市防洪增加3.05亿元;④川藏公路增加1.34亿元;等等。国家专门对西藏实施了八大优惠政策,即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融资政策、价格补贴政策、外贸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农业和农林政策、企业改革政策。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动下,西藏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西藏地区GDP达250.6亿元;人均GDP达9098元。各项指标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增长态势(见表1、表2)。
表1 1989~2005年西藏的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编《西藏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表2 1989~200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递增情况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藏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078元,比1990年增长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11元,比1990年增长4.2倍。2005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6.30亿元,比1990年的21.26亿元增长20.4倍,其中200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23.88亿元,比1990年的4.85亿元增长了24.4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见表3),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显著增加(见表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2005年分别为53.9%、60.3%。
表3 全区居民消费水平
表4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编《西藏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增长较快。2005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量是1990年的近3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5.9%,比1990年提高28.3个百分点。延续到2006年,自治区落实投资7.5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农牧民看病、子女上学,偏远地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经济与社会日益协调发展。2005~2006年,共开工建设84所初级中学,已完工60所,建设了77所规范化小学,改扩建了17所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乡镇卫生院146个,改扩建县卫生服务中心6个,自治区和一些地区的人民医院、藏医院、妇保院的条件和设施得到改善和加强。
(4)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实力得到增强。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400多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占70%以上。1990~2004年是西藏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科技三项总投入达25051万元,其中,地方投入18073万元,中央投入6978万元。科技援藏项目为70余个,科技援藏资金达1500多万元。2005年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3项,安排自治区级重点科技项目28项,受理专利申请102件,授权专利44件。科技队伍和研究能力与1990年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5)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项工作不断前进。2005年末全区共有24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县民间艺术团,500多个业余文艺演出队(藏戏队),群众文化专职和兼职从业人员达45000多人。有文化馆、站172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4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4.9%和86.0%,分别比1990年提高58.9个和51个百分点。出版报纸4427万印张,各类杂志283万册,图书860万册,分别比1990年增加3082.9万印张、262.5万册和816.5万册。
(6)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78个,实有病床床位6767张,其中医院4426张,分别比1990年增加1386张和1065张。卫生技术人员有8913人,比1990年增加1415人。每千人病床数为2.44张,比1990年增加0.14张。
(7)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区得到较好管理。截至2005年,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6个、地县级23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4.03%,居全国之首。
在这17年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西藏各级党政组织清醒地认识到:捍卫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稳定,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历史使命。在17年的实践中,西藏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斗争,保持了较长时期社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各级党组织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局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对达赖集团的支持升温,达赖集团在国际上的活动和对西藏的渗透、策反、破坏活动不断,对达赖集团的斗争,将进入一个比较尖锐、复杂的时期。国际反华势力妄图把西藏作为“西化”“分化”中国突破口的图谋没有也不会改变,达赖集团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顽固立场没有也不会改变。为此,西藏历次重大会议,均提醒全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1989年以来,西藏党政组织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采取各项有力措施,遏制了分裂主义势力骚乱闹事的势头,稳定了社会局势。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全区深入开展了揭批达赖的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和宗教上的虚伪性,明确了根本的政治是非和重大的政策界限,为社会局势的基本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挫败十四世达赖非法认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政治图谋、圆满完成十世班禅转世的佛门盛事之后,西藏自治区党委乘势而上,形成了一个重大决策,即在全区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和维护正常宗教秩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了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削弱了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社会基础,同时,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涉藏外事、外宣工作,有效挤压了达赖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有力配合了国家的整体外交,树立了良好形象。经过全区党政军警民的共同努力,反分裂斗争由被动应急转向主动治理,掌握了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社会局势由乱到治,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制定和坚持的对达赖的政策,使西藏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直保持清醒头脑,对达赖集团鼓吹“和谈”的实质和“高度自治”“大藏区”的政治目的以及玩弄“两手”的险恶图谋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对待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问题上,西藏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中央长期以来对达赖集团性质的基本判断和对达赖的定性,坚持中央就达赖的前途问题进行接触商谈的“一放弃、两承认”原则和政策,坚持中央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了中央的精神上来,澄清了模糊认识。2002~2003年,西藏地方分别接待了达赖集团骨干成员嘉乐顿珠和甲日·洛迪的私人参观。他们所到之处形影孤单,场面冷落,这与20世纪80年代达赖集团骨干成员回藏参观引起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充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的一贯政策和斗争策略是正确的、成功的,西藏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得到了加强。
在这17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倡和不断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教育,坚持用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教育干部、宣传群众,使各族干部群众明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社会动乱是各族人民之祸”的道理,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使西藏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拉萨市城关区人口普查显示:从民族构成看,市区共有35个民族,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9个少数民族。市区当时总人口为近14万人,其中就有35个民族,这在拉萨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各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实践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中,始终紧紧抓住实现民族平等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立足点,不仅实现和维护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地位,而且实现和维护了西藏民族地区平等发展经济、文化、社会的权利;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基本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坚决有力地开展反分裂斗争,使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得到巩固。西藏各族人民高举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西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西藏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国家最高利益置于首位,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下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统一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树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为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西藏对人口较少的民族予以大力扶持,推进了“兴边富民行动”,研究编制了《西藏自治区人口较少民族2005~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促进了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发展。
在这17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为根本政治标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特别提出了要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并把这项工作提到了“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高度,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民政协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促进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建设。同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提出应进一步重视加强和改善对同级政协组织的领导,切实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职能,并明确规定党委既要支持政协组织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通过人民政协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把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是否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政策教育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并纳入了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西藏认真落实“双五十”(50个宗教界代表人士、50座重点寺庙)工程和“双百”(100个党外代表人士、100个国外藏胞)联络工作,加强对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外人士与党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职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继续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作,加大了对工商联的工作力度,开展了西藏中华职教社的筹备工作,并在多方面积极探索加强国外藏胞工作的新途径,以争取更多国外藏胞心向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