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战略与治理
- 陈万灵 吴喜龄
- 5570字
- 2020-08-29 11:41:40
二 东盟经济发展状况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东盟经济一体化也加快建设步伐,朝向经济共同体方向发展,推动东盟经济快速发展。东盟各国从20世纪末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外部的影响不断增强。
(一)东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东盟各国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近年来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从总量来看,东盟10国的GDP从2001年的5776.3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1781.4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82%。
1.东盟经济的国家分布状况
从东盟成员2011年的GDP比重看,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量较大,三国合计占东盟总量约2/3;东盟5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经济总量占整个东盟的90%以上;老挝、柬埔寨和文莱所占比重均不超过1%;新加坡、文莱较为富裕,人均GDP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达到东盟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而柬埔寨和缅甸人均GDP最低,不到900美元;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最为活跃,进出口总额居东盟成员国之首。
表1-1 2011年东盟主要经济指标值
数据来源:东盟秘书处数据库 www.aseansec.org。
2.东盟经济发展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和经济衰退期(见图1-1)。
图1-1 2000~2011年东盟GDP增长率变化
数据来源:东盟秘书处数据库 www.aseansec.org。
第一阶段:快速发展期(2000~2004年)。2000年以来,东盟经济在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后,逐步走出阴影,总体经济从2001年的低谷开始稳步上升。2002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整个东盟经济绽放勃勃生机,从2001年的2.9%的增长率上升到2002年的5.0%, 2004年增速达到6.4%,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第二阶段:稳定发展期(2004~2007年)。从2004年后,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东盟GDP年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了历史高峰,为6.7%,此阶段为东盟国家加快经贸合作步伐,并取得较大实质进展的阶段。2005年底通过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 2007年制定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为加快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第三阶段: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波动期(2008~2011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和影响,东盟经济在经历了2007年的高峰增长后,2008年出现了经济低迷,GDP增长率降至4.4%,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东盟的GDP增长率降至21世纪以来最低点,仅为1.5%。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经济经历低迷之后,在2010年进入了经济的复苏期,2010年整个东盟的GDP增长速度恢复到了危机之前的水平,达到了7.1%, 2011年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再次下降到4.7%。
(二)东盟产业结构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差较大,在各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见表1-2、图1-2~图1-10)。
表1-2 2000~2008年东盟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数据来源:东盟秘书处数据库整理 www.aseansec.org asean stats 2005和asean stats 2008。
图1-2 印度尼西亚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3 马来西亚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4 菲律宾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5 新加坡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6 文莱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7 泰国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8 越南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9 柬埔寨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图1-10 老挝2000~2008年三大产业占比
(1)农业方面。总体上整个东盟各个成员国农业比重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属于传统农业国,农业在保持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支柱作用。2002年,老挝和柬埔寨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分别为50.2%和35.6%。相比之下,其他东盟国家的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其中,新加坡和文莱几乎没有农业。随着东盟经济合作的加速,近年来,柬埔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从2003年的36.8%下降至2008年的27.5%。老挝的农业比重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整个东盟各个成员国农业比重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工业方面。东盟总体上正在进行工业化,但是,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同。新加坡工业化水平高,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文莱国土面积较小,能源工业占有重要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对经济贡献较大,占GDP值的一半,其产品90%出口,为政府提供了80%的财政收入,在东盟10国工业中的比重占73%,其他几个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以及泰国和越南的纺织业分别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他几个农业国家工业体系不健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较低,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10%,其中缅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3)服务业方面。东盟服务业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服务业得到顺利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高,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高级经济形态。2000~2008年,所占比重均达到68%以上,为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运枢纽。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占各自GDP比值为53.5%、49.2%、43.2%、44.3%和40.7%。菲律宾的劳务输出取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泰国和柬埔寨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文莱、老挝和缅甸的服务业比较落后。总体来看,东盟各国随着内部合作的步伐加快,服务业整体呈现比重上升的趋势。
(三)东盟内部经贸合作状况
1.东盟成员贸易状况
在遭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内部经贸合作愿望日益强烈。东盟内部的相互贸易在东盟各成员的对外贸易中比重不断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内部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2011年年均增长14.54%。2001年为1503.20亿美元,2008年增长到4701.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25%, 2003年增速达到一个高点,为29.28%。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贸易总额有所回落,出现负增长,为-19.98 %; 2010年金融危机后东盟内部贸易规模强势回弹,增长率上升到45.78%,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增长率下降,为6.53%(参见表1-3、图1-11)。
表1-3 2001~2011年东盟成员国间贸易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数据计算整理。
图1-11 2001~2011年东盟内部贸易及其对外贸易规模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 数据计算整理。
2.东盟成员相互投资
东盟内部的产业合作领域涉及面广。2005年东盟对1996年《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Scheme, AICS)进一步修订,经过多年努力,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现已涵盖许多领域。据东盟秘书处统计,包括贸易、投资、工业、服务、金融、农业、林业、能源、交通、通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旅游等。东盟相互投资总额和比重不断增加,2001~2011年年均增长26.38%。2001~2008年,相互投资总额从25.26亿美元增长至104.62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2009年降低了39.78%, 2010~2011年东盟内部相互投资又恢复了较快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27.34%和83.42%, 2001~2011年年均增长26.38%(参见表1-4、图1-12)。
表1-4 2001~2011年东盟各国接受成员国投资的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asean stats 2008数据计算整理。
图1-12 2000~2011年东盟各国利用外资的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asean stats 2008数据计算整理。
3.东盟成员经济合作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始终是东盟各国考虑的重点。东盟经济合作领域广泛,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再到相互投资,从全区域合作到次区域合作,从经济到社会管理等,合作内容日趋多元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工程合作、资源开发的合作、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合作、教育合作等。近几年,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上升(参见表1-4和图1-12)。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建设方面,东盟各国进行了广泛合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工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教育等方面。截至2007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跨境贸易与投资、私营部门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战略重点,共开展了包括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九大领域180个合作项目,动员资金总额100多亿美元。
近年来,东盟有关国家还积极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包括东盟南增长三角、北增长三角和东部增长区以及跨区域的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东盟南增长三角是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较为成功的范例。1990年正式建立,最初只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1996年和1997年,马来西亚南部的马六甲、森美兰、彭亨和印尼的西苏门答腊、南苏门答腊、占碑、明古鲁、西加里曼丹等省相继加入南增长三角,利用新加坡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尼廖内省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在次区域南增长三角经济合作成功的激励下,1992年,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提出再建立东盟北增长三角,覆盖地区包括组成印尼苏门答腊岛的10个省、泰国南部的14个府和马来西亚半岛的8个州,区域内人口接近7000万,具有地理位置邻近和经济互补的特点,如印尼的北苏门答腊和亚齐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出口原油、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这些正是马来西亚北部和泰国南部所缺乏的资源。近年来,北增长三角发展迅速,区域优势已初步显现。东盟东部增长区包含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州、沙巴州和纳闽岛,印尼东部的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伊里安查亚和马鲁古群岛,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和巴拉望岛,以及文莱全部地区,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万,增长区的成立促进了区域内国家相关地区在航空、海运、电信、旅游等领域进行合作。
(四)东盟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
1.东盟对外贸易
进入21世纪,东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货物贸易总额为6909.91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增速下降,2009年为负增长 -10.15%, 2010年迅速反弹,增速达到33.11%, 2011年基本恢复以前增速,达到16.76%。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东盟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1~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5.15%。即使在危机影响下,2001~2011年年均增速也达到了13.21%。这几年货物贸易一直保持顺差,2007年货物贸易顺差达1088.20亿美元,为近10年贸易的峰值(见表1-5)。
表1-5 2001~2011年东盟对外货物贸易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数据计算整理。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在世界投资和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各项贸易指标,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使贸易收支顺差有所扩大,外汇储备扩大。泰国从2005年起进出口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2007年贸易顺差124.7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近11倍;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贸易顺差有所增加,菲律宾的贸易逆差趋于缩小。贸易促使东盟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也是促成东盟《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签署的重要激励因素。
东盟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快速,服务贸易输入输出总值从2001年的1572.9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852.22亿美元,2009年为负增长,降低到3521.28亿美元。2001~2011年年均增速达到12.66%,其中出口快速增长14.14%。但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前几年一直保持稳定的逆差规模,近两年有所缩小(见表1-6)。
表1-6 2001~2011年东盟对外服务贸易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历年)数据计算整理。
2.东盟利用外资
随着东盟经贸合作步伐加快,东盟再次成为外国投资的热点地区。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1世纪以来东盟各国逐渐走出阴影,2003年以后投资者恢复了对东南亚的投资信心,东盟各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率由负转正。2001~2011年流入东盟的FDI量年均增长18.80%。2007年前期,从2001年的203.72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694.82亿美元,年均增长22.69%, 2004年达到一个高点,为45.83%。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以后,东盟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投资总额从2007年的694.82亿美元,降至2008年的605.96亿美元和2009年的468.97亿美元。2010年以后又强劲反弹,增速达到96.77%,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水平,2011年仍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3.66%(见表1-7)。
表1-7 2001~2011年东盟各国利用外资的流入量
数据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库www.aseansec.org asean stats2008数据计算整理。
从东盟利用外资的来源来看:一是来自东盟内部相互投资,2008年占比为18%, 2011年占比达到23%;二是来自东盟外部的直接投资,以欧盟、日本和美国等经济体为主要来源地,其中,来自欧盟的投资占21%,居外来投资之首,来自中国的投资为2%,来自中国香港的投资为1%。2011年,来自欧盟、美国等投资减少,分别下降到16%和5%。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阿联酋等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有所增加。(见图1-13、图1-14)。
图1-13 2008年东盟外资主要来源构成
图1-14 2011年东盟外资主要来源构成
3.东盟对外投资及经济合作
东盟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资本缺乏,还处于大力引进外资阶段,对外投资比较少,除了新加坡这样发达地区有对外投资外,其他国家少有对外投资。但是,东盟与区域外合作的愿望日趋强烈。东盟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其本身市场规模较小,投资、出口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为了维持其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开发内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开拓区外市场,加强与外部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东盟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目的地。2007年,菲律宾、马来西亚承担的服务外包额分别达41亿美元和36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外包的比重上升。
近几年,东盟对外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不仅与中国合作构建自由贸易区,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构建不同程度的经济合作关系。1997年12月,东盟与中、日、韩3国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初步形成“10+3”合作机制;1994年7月东盟倡导成立东盟地区论坛(ARF),与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蒙古12个国家及欧盟形成对话伙伴关系;1994年10月东盟倡议召开亚欧会议(ASEM)机制,开辟了两大洲合作的新渠道;1999年9月东盟倡议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在跨区域次区域合作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东盟成员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5国和中国的重要合作项目,目前,近年来,在一系列合作机制与合作协议的推动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各国贸易与投资合作步伐日益加快。构建这一系列合作机制的目的就是谋求建立和扩大东盟对外经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