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问题简论
- 孙冠臣
- 1144字
- 2020-08-29 11:21:48
摘要
借用中国文化的道统思想,在古希腊哲学中也蕴含着一个道统,即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就是这个道统的接续,因此,海德格尔的思想属于希腊,其追问思路是现象学式的,也是历史的。海德格尔形而上学问题的提出,最早是受布伦塔诺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存在概念的多重含义》的影响与启发,具体表达为:“既然‘存在’有多重含义,那么哪一种含义是它最根本的含义呢?什么叫做存在?”这个问题引导着他从神学走向哲学,最后又从哲学转向思想。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本研究也属于对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分析,但我们的分析专注于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是由“立”和“破”两股力量推动的。海德格尔欲“立”的是:存在问题是哲学的基础问题,且是唯一的问题,他尝试着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海德格尔欲“破”的是,已经板结了的形而上学传统,打破由传统做成的一切遮蔽。不过,“破”的力量在海德格尔这里并不是摧毁的力量,而是“澄清”“解析”“溯源”,这股力量主要是为“立”扫清障碍,为“立”准备场地,开启方向。
破的方面
首先,作为“澄清”,海德格尔认为,以往的形而上学在追问存在问题时,并没有追问存在本身,而是转而去追问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了,没有把存在与存在者区分开来,因此遗忘了存在,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史就是存在之遗忘状态的历史。
其次,作为“解析”,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史作为存在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最后,作为“溯源”,海德格尔返回到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思想家那里,认为在早期希腊人那里,“存在”还没有被名词化,仍然是动词,动词不定式,被以时间性的动态方式描述为一个非基础性的术语——涌现。这种对存在的原始经验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理智加工,被固化为认识对象,一种“永恒的在场状态”,这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将全面地塑造存在的历史。
立的方面
首先,比较明确的一点是,为了更本源地追问存在问题,海德格尔建构了基础存在学。基础存在学不是存在学的基础,而是为存在学做准备,开辟道路。因此,海德格尔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仅仅是为正确地追问存在问题开辟道路,赢得视域。
其次,对“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海德格尔明确的回答是我们不能回答这个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但“对存在的领会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之规定”。因此,只有此在能够追问这个问题,并且由此而确立了此-在作为存在之守护者的地位。
最后,对存在的意义、存在作为真理、“本然”的追问,构成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在这一不停歇的追问中,海德格尔自觉地为形而上学重新划定了边界。在科技昌明,哲学退隐的时代,海德格尔维护了思想的尊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海德格尔是一个规定了形而上学的思者。
关键词: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存在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