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陈萍文集
- 陈萍
- 5809字
- 2020-08-29 10:52:58
第一篇 企业改革与所有制结构调整
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综合优势分析
辽宁省有1420家大中型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8%, 1994年,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达2183.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因此,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的优势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将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综合优势评价的基础上,排列出1994年辽宁省综合优势前200家企业。本文将通过对企业综合优势的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辽宁大中型企业的综合优势、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综合优势分析
综合优势是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综合优势评价包括六个方面:资产安全能力、资产流动能力、企业收益能力、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企业贡献能力。反映企业综合优势的各项指标,均以所有大中型企业各项指标中最优水平为100,然后以每个企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值比标准值,再乘以每项指标的权重得出分项指标得分,并把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出企业总分。
200家优势企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为4.5%,比全省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1.8%)高出2.7个百分点;销售收益率为6.4%,高出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3.4%)3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周转率0.7,流动资产周转率1.6,固定资产周转率1.4,分别比全省大中型企业平均总资产周转率(0.55)、流动资产周转率(1.19)、固定资产周转率(0.84)高出0.15个、0.41个和0.56个百分点。优势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9.4%,比全省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9.2%)低10个百分点,负债利润率(7.6%)则高出大中型企业平均值(2.7%)4.9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200家企业虽然相对优势较强,但综合优势总体水平并不很高。按照综合优势评价方法,单个企业理想值总分为100,应该说越接近理想值的得分,综合优势越强。
在200家优势企业中,实际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有较大的差异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1)第一类企业资本结构合理,信用状况良好,企业获利能力强,资产利润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50%,远远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企业负债率在40%以下,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销售收入及固定资产原值增长率高。这类企业由于市场条件、信用状况和管理水平较好,因此市场竞争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类企业的规模往往比较小,虽然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比较高,但企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额的比重较低,因而对整个工业增长的牵动力及结构影响力较弱。这类企业为9家,约占优势企业的4.5%。
(2)第二类企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但低于第一类企业,资产利润率在5%~19%之间,这类企业共有69家,占优势企业的34.5%,其中,资产利润率在10%以上的企业有22家,占11%,资产利润率5%~9%的企业有47家,占23.5%。资本获利能力在优势企业中属中上游水平。企业利润总额、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额的比重也比较低。但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第一类企业,其中部分企业流动比率小于1,技术上不具有偿债能力。
(3)第三类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但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在200家优势企业中,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3家,占优势企业的16.5%,这些企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影响力大:33家企业利润占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0%,工业增加值的37.3%。尽管这类企业的社会贡献率大,但多数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明显低于第一类企业,仅在0.1%~8%之间,有的企业资产利润率低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70%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1倍以上,其余30%的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在76%~98%之间。绝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60%~80%之间,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大于1的企业仅有7家,其他企业的流动负债均大于流动资产,企业利息负担高,偿债能力差。市场需求拉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这类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资本结构的恶化及获利能力减弱,将从根本上阻滞企业的发展。
(4)第四类是那些获利能力及社会贡献能力都比较低的企业,约占优势企业的45%,其资产利润率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资产利润率3%~4%的企业有23家,占11.5%,资产利润率0.1%~2%的企业有58户,占29%,亏损企业有9家,占4.5%。这些企业负债率高,利息负担沉重,销售收益率比较低。
可见,从总体水平上看,企业的优势水平仍然偏低,45%的企业资产利润率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其中有22.5%的企业资产利润率甚至低于大中型企业的平均水平。从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看,产销率在90%以上的企业仅占53%(其中产销率100%以上的企业占26%),有47%的企业产销率在80%以下。
二 行业优势分析
从行业分布看,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中的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在200家优势企业中,轻工企业有47家,占23.5%。重工业企业有153家,占76.5%,在重工业中,有采掘业13家,占6.5%;原材料工业企业68家,占34%;加工企业72家,占36%。
从行业的综合优势看,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优势强的行业主要集中于资源性产业(有色金属采矿)、轻工(塑料、医药、印刷)和重工业中的非支柱产业(橡胶、金属制品)。这些行业的总产值增加值率、销售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均高于优势企业平均值。除个别企业外,这些行业的特点是资产负债率及利息负担低,总资产周转快,在工业增加值中企业所得比重高。
(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业在行业优势中居中等水平。资产利润率、销售收益率和增加值率接近或超过优势企业平均值,总资产周转率相当或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结构中,部分企业所得比较高,但其资产负债率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
(3)支柱产业在行业优势对比中处于劣势。除普通机械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外,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资产利润率和销售收益率均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与有色金属采矿、橡胶制品业相差悬殊。资产负债率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财务费用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偏高。
三 新老企业优势分析
从建厂年代来看,在200家优势企业中,老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以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为界,优势企业中70%是改革前建厂的老企业,30%为改革后建厂的新企业。如以年代来划分,50年代以前(包括50年代)建厂的企业有74户,占37%; 60年代的企业有32家,占16%; 70年代的企业有33家,占16.5%; 80年代的企业有38家,占19%; 90年代的企业有23家,占11.5%。
不同年代企业的综合优势,具有如下特征:
(1)老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优于新企业。评价企业优势的核心是企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及总资产利润率。我们的调查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前建厂的企业,其获利能力要高于70年代以后建厂的企业。从总资产利润率看,60年代以前建厂的企业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其中60年代的企业资产利润率最高,为5.7%。而70年代至90年代建厂的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70年代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最低,为2.4%,与平均值(4.5%)相差2.1个百分点。从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看,50年代(包括50年代以前)的老企业和90年代的新企业产销率为90%,而60~70年代企业的产销率则为85%左右。
老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高于新企业的因素是复杂的,因为从新老企业以产销率衡量的市场状况和资本周转速度、增加值率和产品销售收益方面考察,新企业与老企业并无太大的差距,有些指标甚至好于老企业,因此也不排除老企业资产低估的可能性。
(2)技术改造缩小了新老企业装备水平的差距。新老企业最明显的差别应该是技术装备水平及其相关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差距。从产出结构看,20世纪80~90年代建厂的企业,其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明显高于50~60年代的企业。90年代企业的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50年代企业的3.4倍和2.5倍。但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已在缩小与新企业装备方面的差距。在优势企业中,50年代(包括50年代以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相当于80年代的企业,为0.5,而60~70年代企业的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0.6,与90年代企业的固定资产新度系数(0.7)相差0.1。
(3)20世纪50~60年代和90年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在我们对不同行业资产结构进行考察时,净资产率最高与最低的差额为63.3%;不同地区净资产率差额为29.7%;而不同时期企业的净资产率差额为9.4%。也就是说,不同时期企业负债水平的差别要小于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别。
负债水平最高的是90年代建厂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5%,其次是60年代以前建厂的企业,负债率在61%~63%之间。70年代和80年代建厂的企业负债率则比较低,分别为53%和45.1%。
从企业的利息负担来看,60年代以前的企业相对支出比较低,财务费用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9%~10%左右,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70年代后建厂的企业财务费用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70年代企业的相对支出最高,占17.3%。
四 对辽宁大中型企业综合优势的总体评价
根据前面对辽宁200家优势企业进行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结论性的总体评价。
(1)一些优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已经显示出集约经济的特征,但这部分企业在优势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而其他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因此,具有集约经济特征的企业还不足以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化的力量。
具有集约经济特征的企业主要是在获利能力强(销售收益率和资金利润率较高)、投资约束硬化等方面显出优势来。具有这样特征的企业在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方面也同样显示出较高的优势。但这类企业占200家优势企业的比重仅为9%,而且这些企业的增加值、利润总额和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额的比重也较低。
另一些企业的情况与此不同,这些企业的获利能力低于前述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企业产值和利润占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高,因而这些企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较大。
通过对200家优势企业进行的分类比较,可以就企业增长方式问题得出的初步判断是:集约增长方式在辽宁省的一些优势企业已经显示出其重要特征,但这些企业的数目还较少,绝大部分优势企业目前还没有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到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来。而在资金紧张、技术竞争激烈、市场约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扩大具有集约增长优势企业的规模。
(2)在200家优势企业中,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占60%~70%,这意味着目前或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经济增长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程度还很大。然而,在200家优势企业中,绩效较好的企业却不属于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因此,支柱产业对未来辽宁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容乐观。
从资料数据看,200家优势企业中有60%~70%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因此,传统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仍然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但对200家优势企业根据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总产值增加值率等赢利指标按行业进行排队,其结果是,资源型产业、非传统的轻工产品和重工业的非支柱产业绩效最优;机械设备制造、传统的食品加工和轻纺等产业居于中等水平;而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绩效,在200家企业的行业优势比较中居于劣势。除个别行业外,这些进入200家优势企业行列的支柱产业的资金利润率、销售收益率均低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而资产负债率却高于优势企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支柱产业中优势企业的资金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少,但资金投入后的获利能力却并不理想。而那些未被作为支柱产业的行业中的企业绩效较优,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水平,而资金利润率却高于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绩效不十分理想的支柱产业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从其赢利水平看,它的市场竞争力稍差一些。而非支柱产业中绩效较优的企业,在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方面则显得高出一筹。
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对实施支柱产业的政策做出较公正的评价,即扶持支柱产业政策的确有一定的收效(许多支柱产业的企业进入200家优势企业行列就是证明),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而从非支柱产业企业的绩效看,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提高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而不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
(3)辽宁的老企业在200家优势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老企业的获利能力一般都优于新企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这种老企业不老的现象:一是技术改造提高了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二是成熟的产品降低了老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
从调查数据看,70%以上的优势企业是改革前建厂的。20世纪50年代建厂的企业占1/3强。一般来说,这些企业由于建厂年代距离现代久远或当时技术装备水平低,因而在设备技术水平上应不如90年代建厂的企业。但从实际数据上看,这种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原因是“八五”以来加大了对老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从而缩小了老企业与新企业在技术装备方面的差距,突出的特征是60~70年代老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与90年代新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相差无几。这说明技术差距是解释新老企业市场获利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老企业比新企业在市场获利方面取得明显优势恐怕还有其他方面原因。一般来说,老企业的产品经过产品创新、推向市场、被大众所接受几个阶段后,已经成为成熟产品,这种成熟产品已经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或用户的选择倾向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老企业往往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消费对象或用户,因而进入市场的成本较低。而新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用大量的广告费支出打开市场也往往是新企业的做法。这可以说明为什么辽宁优势企业中的老企业反而比新企业在获利能力方面更胜一筹。由此也可以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建议,如果老企业能够借助自身的成熟形象在产品需要更新时不落伍,老企业就会保持它的青春。
(4)从对200家优势企业的调查分析看,无论企业类型如何,绝大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负债利润呈负相关。若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负债利润率就较低。例如,纺织业优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6%,这个行业的负债利润率为7.5%;而橡胶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6.6%,这个行业的负债利润率为30%。这就是说,在资产利润率保持不变或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一定会降低企业的负债利润率。从200家优势企业内部排列看,其绩效较优的企业一般都是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水平,而负债利润率高于企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企业负债经营是有条件的,只有在资产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负债经营才是可选择的;否则,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利息的沉重负担不仅仅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而且还会使债务得不到及时清偿而影响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负债经营对一家企业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还要看到由于一家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债务而导致对整个经济的一系列的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