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江苏巡抚原奏

江苏巡抚、臣陈启泰跪奏:为新订刑律总、分各则草案逐条签注,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

窃准宪政编查馆王大臣先后咨准军机处片,交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具奏刑律总则、分则草案告成,缮单呈览各折,均奉旨:“宪政编查馆知道。单并发。钦此。”将总则、分则草案咨送到臣,当经札发臬司,论订参考,详具理由,分别签注去后。兹据江苏按察使左孝同,逐条签注,造册具详前来此句见《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859页,《刑律草案签注》该处原文为“将总则、分则草案咨送到臣,当经札发臬司,论订参考,详具理由,分别签注造册,具详前来”。

伏查我朝刑法,承前明之旧制,经列圣之纂修,详明平恕,悉准天理、人情之至允,宜垂之万祀,奉为宪章者也。乃自中西互市,华洋杂居,人异其俗,国异其政,刑章亦异其重轻。外人遂借口于我法律之不善,以伸其治外法权,彼此交涉,动多为难。鉴于国际,毖于时局,诚有不能不改之势。然刑罚之原,基于礼教,礼教既异,刑罚即不能尽同。细核草案总则、分则规定各条,集类分章,多取法于日本,其间轻重配置,则又折衷于现行条例。因革损益,不无可行之处,而摘其大要,尚有三失。

刑乱用重,古有明训,成周刑措,尚有大辟二百。诚以生人固仁,杀人亦义,天道不能有春而无秋,王法不能有生而无杀。苟慕轻刑之名,即滋惠奸之弊,甚非圣人明刑弼教之意也。现行律例死刑七百六十条,益以历年加重章程,法网虽云繁密,然凌迟、枭示业奉明诏免除,立决、监候又复层递降改,亦足以示宽大之仁。况秋谳衡情,实予勾决者,十不逮一,名为死刑,初未尝尽绝生机。东西各国死刑较少,中律改良,原不得不稍加删节。第通计草案处死刑者,仅四十六条,以视现行例章,相去不啻十数倍,甚至谋反、叛逆、强盗、强奸尚有不死之条,而各项之未遂罪皆得以罚金了之,恐水懦民玩,犯法者更多矣。此失于太轻者一。

斠若画一,立法本无二门。故自斩、绞以至杖、笞,等级井然,刑止终于一成,例不介于两可,苟有出入,虽一杖一笞,吏议有所不恕。草案每条文于罪名之等级,往往设为某等刑至某等刑上下,或并处以罚金,而罚金之数又定为数千以下至数百以上,上下起讫,相去太悬,易刑附刑,界说未明。即如第一百八十二条内云: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一等有期徒刑,同一罪状而论刑则分三等,凡此之类,不胜枚举,其条文内,又未将如何而得处何刑之处,酌为声叙。当此裁判人才缺乏,官吏于法律未尽熟谙,势必至高下任意,处断难平。此失于太混者一。

《礼》曰:“听讼,必察小大之比。”《周书》:“上下比罪。”可见比附加减之法,三代已有行之,非自秦、汉以降始创也。诚以天下事变万端,有非法律所能赅备者,故特设此条为用法之准则,此正执简御繁之善法。虽曰援引比附,而仍不越乎正律之范围,犹是司法之向例,与立法迥乎不同,岂得指比附为司法而兼立法,与三权分立之义不符,竟可删除不用。况考诸外国法律,非无比较参照之办法,即草案内亦尚有准照某条适用之文,乃独于第十条著明:凡律例无正条者,不论何种行为,不得为罪,转似明导人以作奸趋避之路。此失于太疏者一。

他若枉法赃之不著以死法,和奸罪之不及于室女,杀伤外国代表既以伤害尊亲属论,而杀制使及本管官转概于普通杀人之列,子孙谋杀父祖既仅处以死刑,而父祖之杀子孙转与犯人同论,此尤关于政体名教,大为人心世道之忧。

总之,现时法律虽不能不采取新说,以期便于交涉,亦不能不兼顾内政,使无越于礼防。本此旨以决从违,则施行自无所扞格。至于采用日本名词,骤见之虽觉新异,细按之尚属简赅,惟语句艰涩、颇多费解,未必知愚共晓。虽中律亦有非注不明者,而草案实为尤甚,此非名词稍新之足病,实文义太晦而难明也。

除将签注条文清册咨送宪政编查馆核定外,理合会同两江总督、臣端方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朱批:著修订法律大臣、法部汇同京外各衙门条奏,详慎斟酌,另订具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