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优消费投资:理论与实证
- 吴忠群
- 3096字
- 2020-08-29 10:39:34
3.1.2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从实现过程上看,消费指家庭和政府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指企业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但是从统计的角度看,区分消费和投资存在明显的困难,很多物品难以确定属于消费还是投资,因此统计数据包含一定比例的错误划分(把本来属于消费的部分统计为投资或者把属于投资的部分统计为消费),因此根据统计数据判断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误差。当然,如果我们把这种误差归因于偶然误差,那么长期看,统计的平均值将收敛于一个无偏的均值。以后的分析我们都假定统计数据就其平均水平来说是准确的。
按照古典主义的观点,低消费率意味着大量的储蓄,企业能够获得廉价的资金,因此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于是古典经济学家进一步推论,储蓄必然等于投资,即
这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的描述,人们往往误以为要想增加产出,就必须减少消费以扩大投资,实际上式(3 -5)不是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
西方古典经济学曾经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意味着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加。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需求自动创造供给,意味着消费增加必然带来投资的增加。似乎都认为消费和投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然而,无论是西方古典经济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理论,以今天的观点看都存在明显的漏洞。那么消费与投资到底具有何种相互依存关系呢?以下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①无限制地提高消费会不会一直带动投资增长;②无限制地增加投资会不会保证消费一直增长;③消费和投资的匹配性。
1.无限制消费的后果
如果人们对消费毫无节制,以至于消耗掉全部收入,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是十分有限的(无论过去还是当前),那么可想而知,投资将无从实现,那么下一期的生产因之而成为不可能。这说明,无限制的消费将导致经济萎缩。那些贫穷而发展缓慢的国家的经历验证了这一点,例如非洲和南亚的很多国家,它们由于不能积累起足够的资本,经济长时期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消费过度,储蓄过少,以致形成投资缺口,就会出现投资不足,造成总供给萎缩,经济总量下降。这一状况可以用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见图3-2。当投资不足时,新的均衡点E′所对应的总产出减少。
图3-2 过度消费的后果
2.无限制投资的后果
如果人们一味追求高投资,当超过某一临界水平后,必然造成消费基金被挤占,以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结果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将被迫减少甚至停止生产,最终导致经济萎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根本成因正在于此。同理,那些长期保持过低消费率的国家并没有产生高速增长也是由于这个缘故。中国的经验也表明,抑制消费率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方法,尤其近年来,消费不足往往引致经济增长疲软。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度投资,挤占消费,必致产品相对过剩,最终导致经济萎缩甚至陷入危机。图3-3对过度投资的后果作出了直观的描述。该图显示,过度投资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的位置,使总产出扩大到Y′E的规模,产生经济繁荣的假象,但是由于消费基金被严重挤占,总需求曲线最终将向左移动,造成总需求萎缩,导致产品严重积压,于是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迫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直到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为止,这时总产出规模缩小,在图中新的均衡点是Y″E,经济呈现衰退或萧条景象。
3.消费与投资的匹配性
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已经说明,投资自动创造消费和消费自动创造投资这两种极端的主张都具有片面性。然而,也应该防止另一种错误认识,即把消费与投资看做完全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这一错误的根源有二:一是忽略了消费与投资的相依性;二是没有注意到消费和投资的弹性。首先看消费与投资的相依性。一方面,消费的增加以产出的增加为前提,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是扩大产出的唯一出路,因此消费的增加依赖于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产出的增加要求消费提高,已使得增加的产出能够顺利销售出去,否则投资增加的结果将是产品滞销,投资将难以为继,因此投资增加要求消费的增加。相依性决定了消费与投资之间不是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
图3-3 过度投资的后果
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情况是,消费与投资在绝对数量上具有同向关系,而不是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要么消费和投资同时增长,要么二者同时下降,很少存在一个下降另一个上升的情况。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在于社会生产要求消费与投资的紧密匹配。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消费的产品和劳务有两个来源:一是上期生产的还没有销售的存货;二是来自于本期生产的新产品。我们假定企业生产采用存货数量控制的原则,即按照最优存货模型管理生产(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显然企业应该使自己的库存维持在最优水平,那么当消费增加时,不论被消费掉的是存货还是新生产出来的产品,投资都必须增加,反之亦然,于是通常情况下消费与投资保持正相关关系。这正是消费与投资具有相依性的表现。
其次看消费与投资的弹性。消费和投资都具有间歇性的特征,以最重要的消费——食物消费为例,我们也不是时刻都在消费,而其他大宗的消费具有更长的间歇性,这决定了暂时的消费改变不会造成效用的明显变化,从而为了增加投资,就可以暂时性地增加储蓄,却不会改变一年内的总消费水平,这可视为消费的弹性;同样,一项投资在投产之后所需要的运行成本要比初始投资低得多,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能偿付初始投资而且能实现盈利,最终能增加消费基金,这就是投资的弹性。消费和投资的弹性说明,二者的数量不是绝对不可变更的。比如,第一个月的储蓄增加,带来投资增加,可能在第二个月实现产量增加,于是总财富增加,消费基金因此而增加,可以更多地消费。正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弹性,财富可能被以货币、有价证券等多种形式储存起来,这时,消费与投资只是财富存量的一部分。例如,2009年底中国的居民个人在银行存款余额已经突破26万亿元,“预计2010年底将突破30万亿元”;2008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约为13万亿元;2009年底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万亿美元;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约17万亿元的市值;而2007年中国的GDP为26万亿元,2008年为31万亿元。显然,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上述居民存款、固定资本形成额、外汇储备和股票市场市值的和,而居民存款、固定资本形成额、外汇储备和股票市场市值正是财富的具体表现。这也就是说,财富存量要远大于消费与投资之和,这一点在金融市场迅速扩展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消费和投资通常并不存在相互挤占的情况,这正是式(3 -4)所要表达的意思。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经济中消费与投资的间歇性,它决定了二者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即消费的增加并不要求投资同步减少,同理,投资的增加也并不要求消费同步减少。
由于消费和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富的历史积累,而不仅仅来自于上期和本期产出的结果,所以消费与投资之间并不必然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可见,通常人们把消费与投资简单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只有在过度消费或过度投资的情况下,消费与投资才具有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这时每增加一单位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单位的投资为条件。
综上所述,只有当存在过度消费或过度投资时,消费和投资才是相互排斥的,否则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图3 -4对这一观点做出了直观的描述。当消费所占比重非常大时,投资被严重挤占,因此随着消费的下降投资上升,但减少消费增加投资的效果是递减的,当消费下降到某一临界水平时,继续减少消费不仅不能增加投资反而会造成投资收缩。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3.2节还将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图3-4 消费和投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