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优消费投资:理论与实证
- 吴忠群
- 1737字
- 2020-08-29 10:39:35
3.6.1 消费率的国别差异
表3-5是钱纳里和赛尔昆(1975)总结出的消费率变化规律,表3-6列出了中国的人均收入和消费率。通过比较表3-5和表3-6可以发现,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处于钱纳里模型的较低阶段,并且在每一阶段上,中国的消费率均低于钱纳里模型中的标准值。
表3-5 钱纳里—赛尔昆模型中的消费率、储蓄率、投资率和资本流入率标准值
注:表中“+”表示大约70美元,根据样本的构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美元以下的国家的中值略有变化;“≠”表示1500美元,根据样本构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以上的国家的中值略有变化;“—”表示此项无统计资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64年美元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霍利斯·钱纳里、莫伊思·赛尔昆著《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第31页表3整理。
表3-6 中国的消费率和按1964年不变价美元计算的人均GNP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消费率与其他国家消费率在时间横断面上的差别也相当明显。表3-7列出的是世界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期消费率情况。通过比较表3-6和表3-7很容易看出,在相同的年份,中国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典型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率也属偏低。
上述比较揭示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①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率大都低于发达国家;②消费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尤其是经济结构比较成熟的国家更是如此,比如美国,从1980~2007年的28年间,消费率的变化很小,波动也很弱。比较而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转型的内在原因,一般都出现消费率下降,比如韩国和新加坡等国,1980~2007年的28年里,韩国的消费率下降了大约9个百分点,新加坡的消费率下降了大约14个百分点。
钱纳里和赛尔昆指出,在各个国家,储蓄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上升不太一致。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积累率随时间均有增长,但是高收入国家的涨势更大一些。但是从近28年的统计数据中似乎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相反,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呈上升趋势,储蓄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储蓄呈上升趋势(见表3-7)。
表3-7 世界及主要发达国家和典型发展中国家消费率
续表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综上所述,尽管消费率的国家间比较很有意义:它能使我们看到消费率的一些性质——同收入水平的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因国而异的特点。但是,这种比较并不能得出某一特定国家应当具有多高的消费率的答案。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率差异很大,而且很明显,各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并不因消费率相对于别国高或低而截然不同。这说明,消费率的国家间差异与经济运行状况不存在固定关系,我们不可能通过简单地对比某国与另一国消费率的高低来判断哪一个消费率更合理,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合理消费率,必须以这个国家自身的经济运行状况(历史的和现实的)为根据。关于这一点,吴忠群(2002)已经做出了初步说明。这里试图对这一事实做出理论上的进一步探究。
从钱纳里和赛尔昆的分析思路看,他们在试图说明消费率的规律时,过于依赖对数据的直觉观察,而缺少必要的经济理论分析。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模型中看到:
式(3-A1)和式(3-A2)是两个回归模型,这是钱纳里和赛尔昆赖以计算分析的最终模型。模型中X代表某一变量(人口过渡除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Y代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N为人口数量,F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一部分的净资源流入(进口减去商品和非要素劳务出口), T代表时期。这两个模型清楚地显示,这两个模型建立在这样一些假定上:①各国消费需求结构随人均收入提高具有相似变化,并且受食品份额下降和制成品份额上升所支配;②资本即实物和人力两方面按高于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③所有国家都能获得类似的技术;④进行国际贸易并获得资本流入。这些假设即使不完全脱离实际,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不符。例如,根本就不可能想象各国具有相同的技术;即使是资本的积累速度,也不应断然认为它一定在各国具有相同的形式。归结为一点来说,这两个模型的依据过于想当然:所有国家具有完全一样的经济结构。而钱纳里和塞尔昆(1975)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测定的10种经济过程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这是导致其结论与事实相矛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