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学校负责后勤的老师带我来到我未来的宿舍,我住在213房间。由于我来报到的比较晚,其他的同学都已经入住了。条件还不错,东西都挺齐全的。用房地产的广告语叫可以拎包入住。
我进宿舍的时候另外几个室友都在,我看了一圈之后,我的小心脏呀,巴凉巴凉地。这几位从穿着上来讲叫中规中矩,一看就是老实本份的孩子。最恐怖的是我上铺的兄弟,我去的时候他老人家正在装帘子,这东西我见过,以前在长春去女寝见过。还真没见过大男人弄这个的。而且,他们好象正在讨论着什么话题。很文学的话题。
我和老魏对视了一眼,估计是受不了这么深奥的谈话内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不顾我的反对坚决要求去附近的超市去给我买生活用品去了。
因为读自考的人当中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没考上大学的人居多,所以我以前住过的宿舍都是江湖气氛很浓的房间。像我这样的绝对是宿舍当中的主流,可现如今这个房间,我成了非主流。
由于是第一次见面,我很客气的和大家都打了声招呼。从口袋里拿出了白盒万宝路发了一圈。当年由于东北的经济比较落后,在很多地方是买不到这种白盒万宝路的。而我又特别喜欢这种烟的口感。昨天下午一个人瞎逛的时候在商店的柜台看到了这种烟着实让我开心了一会儿,当时就想这以后就是我的口粮烟了。
一个房间8个人,我发到第5个人的时候才终于有人接过了一支。让我很是不爽。还好,后面的2个人都接过了我递过去的香烟。但我能看出来,最后接我香烟的仁兄应该是不会吸烟的。也许是看到我脸上不爽的表情才勉强接过我发的烟卷,但不管怎么说这家伙有点眼力见。虽然穿着属实土的到家了,但我还是对他有了一点好的印象。
宿舍里8个人,吉林省3人、HLJ1人、山东2人、山西1人、天津1人。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的小子。一口的天津普通话,好像说相声一样。后来好多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拜托他讲笑话,很普通的笑话他讲出来都是自带喜感。特别疗伤。
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我觉的自己很难融入他们的聊天话题当中。正好老魏拿着买好的生活用品回来了。我们简单的收拾收拾了一下床铺。就离开了宿舍,离开了这些我眼中的奇葩室友。
从宿舍出来上车之后,老魏一脸坏笑的问我刚刚感觉如何,都聊了哪些深奥的科学内容,我一下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好。
突然想到了刚才的山东眼镜兄说的一句话,就是最后接我香烟的那位仁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我脱口说了出来。老魏笑着说太深奥。
我本来是想让他开车带我先在大连好好转转,可是他说有正事得去办公室。于是,我们开着车直奔他的“雀巢”而去。
在去他办公室的路上,他大概的和我说了他的生意。几年前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和别人打架把别人打伤后跑路到了大连。家里人为这个事赔了人家很多钱,他也不得已只能退了学。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初三,他当时就属于我们那片学生当中比较能混的,用行话叫半个社会人。
我在初中的时候也因为比较贪玩,经常混在台球室和游戏室里,和社会上的小流氓地痞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学校里面经常会有学生和别人产生纠纷的时候来找我帮忙摆事。他在他们学校也和我干同样的活。
我们那个时候就经常在饭馆里吃吃喝喝,觉得自己混的是很牛逼的。其实不管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是小孩,脑袋一冲动就打起来了,事后都后悔,也都怕对方报复。所以就会找人出面找对方平事,无非就是打人的培给被打的点钱什么的。
我们经常是吃完原告吃被告。很多社会上的小流氓到是非常羡慕我们有这样的资源,甚至经常会问我,学校里怎么都没有打架的了,哥几个都好几天没地喝酒了。
当时懂的不是很多,只觉得能经常和一帮人吃吃喝喝的是因为自己混的牛逼。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其实我们当时干的活就和现在的中介公司是一个道理啊!那个时候只是吃顿饭混两盒烟就满足了,要是明码标价没准早就捞到人生第一桶金了呢。
他后来帮人平事的时候碰到了一头犟驴,一直不肯答应对方的讲和条件。最后心不甘情不愿的同意出500块钱请对方吃一顿饭。没想到饭桌上两杯酒下肚又动了手,一起吃饭的有几个小流氓看不惯就动手打了他。
混乱中也不知道是哪个给他一酒瓶子,人直接倒地送进了医院。打人的小流氓他是不认识,但老魏他认识啊。老魏也因为这事,提前告别了学生生涯。
我第1次来大连的时候其实也是因为老魏在大连,正好家人说暑假带我出门转转,我就选择了大连。我记得当时我把自己从小到大的挚爱——几本集邮册里的邮票都给卖了,攒了4千块钱到了大连偷偷都给了老魏。
我也因为他的前车之鉴,放弃了中介的工作。着实踏踏实实的好好学了3年,虽然还是没考上正经的大学,但也顺顺利利的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书。
老魏刚来大连的时候,虽然日子过的不富裕,但也没去干什么饭馆服务员码头抗大包的工作。也许是对校园生活的留恋或者其他的企图,他刚来大连就是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没事就在校园里瞎溜达。
老话说的好——老天饿不死瞎家雀。那个时候他因为富裕的时间太多,又没有钱到外面潇洒,就经常在我们学校的一家书屋里租武侠小说到图书馆看。
现在的大学里应该已经没有这样的小店了,但是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这种书屋是很有人气的。
原来书屋的小老板因为毕业要到其他城市工作,没办法只好转让那个小书屋。那个时代大学生的脑袋不像现在,自己创业的理念没有现在这样普遍。那位即将毕业的学长几次降低转让金也没人愿意接手
最后这个不大不小的钱包被老魏看上了,几次讨价还价之后那位学长同意3千块钱转让小书屋。
本来老魏还在为转让费发愁的时候,我老人家带着4千块钱从天而降,正好解决了他的转让费问题,成就了他第一次当老板的初级理想。
刚接手小书屋的时候生意比较一般,但好在来借书的都是些刚到大学报到的小女生,虽然钱赚的不多,但他干的也是有滋有味。后来一个我们小时候的邻居大哥从日本回国的时候带了一些日本的周刊志,就是那种有带色的图文的日本杂志。日本的便利店到处都有卖的,可在中国可是稀有物件。
那上面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为了让这些杂志发挥最大的价值,他特意在本来就不是很大的书屋的一个角落里,隔出了一个小单间,想看那些日本杂志就只能在那个小单间里看。
据说一直到他认识刘缘为止,这个小书屋主要就是靠这些杂志在维持,如果光靠出租武侠和言情小说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
后来他认识了刘缘,刘缘来他书屋的时候发现了那个小单间的秘密。刘缘给他出主意在小单间的位置放了一台2手的复印机。
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学生的很多学习文件都需要复印。以前只有教师办公室才有复印机,学生想要复印要走很远到校外的图文店里才有复印。
老魏的这台复印机正好填补了空白,也让老魏的书屋回到了正轨告别了周刊志。老魏靠这个小书屋在大连站住了脚。
后来通过父母朋友的介绍进了一家粮油进出口公司当业务员。本来小书屋是想转手的,正好刘缘给他介绍了一个同学,是位残疾同学。家庭还挺困难。他就雇佣了这个同学给他看店。
他自己也正式的离开了我们学校,开始了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工作。
一直到我来大连的前3个月他一直都在这家进出口公司打工。
公司的老板是两个韩国人,其中一个会中文,另一个会日语。他们很早就来中国从事粮油进出口了。当时很多东北的大豆和玉米都是通过大连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大部分都是公家的买卖,各地都有自己的粮油公司,可是真正有能力直接和日本韩国接触的公司并不多,他们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老魏刚到公司什么都不懂,但是他脸皮厚。两个韩国人怎么批评他训他都行。出门就是司机,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办的挺明白。连两个韩国人在中国的相好的他都伺候的明明白白的。
两个韩国老头越来越离不开他,慢慢的关于粮油进出口的详细内容也一点点的教给他。韩国人是越来越舒服,跑腿出力的活都是他在办理。
由于有小书屋的收入支撑,老魏对于工资的要求也不高。两个韩国人对他非常满意,他接触到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
后来,年纪大的会日语的老头在大连晕倒过一次,送医院急救过来了。
两个老头一商量干脆把老魏当做徒弟来带,他们负责牵头,具体事情老魏操做,两个老头按比例提取佣金。
这样虽然两个韩国人收入减少了,但也不需要长期住在中国了,不是每次送医院都能急救回来的,他们对咱们大天朝的医疗水平还是不太认可的。
于是乎,经过几年的蛰伏。老魏同志一下从小瘪三变成魏总了。这在当时的粮油出口圈当中也成为了一个小热点。有人说他命好,捡到一个大钱包。但更多的人认为,两个韩国老头挖了一个坑。
他搞不好钱挣不到,还要帮两个老头填坑。反正不管怎么说,在风言风雨中。“大连三和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顶着压力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