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五十两银

麻烦没有了,季菀去把门关上,再把撞到的杌子摆正,季容沉默的过来帮姐姐扫地。

周氏看着忙碌的姐妹俩,有些发怔。

季珩渐渐的也不哭了,颠颠的走到正在灶前掏红薯的季菀面前,懂事的把手里一直拽着的兔前腿递给她。

“二姐吃。”

季菀眼眶微热,蹲下来给他把脸上的泪水擦干净,柔声道:“二姐不吃,阿珩吃。”

季容鼻子微酸,跟着蹲了下来。

“阿珩还小,要多吃点才能长个子。”

季珩看着两个姐姐,又看看手里的兔前腿,点头,奶声奶气道:“等阿珩长大了,帮姐姐打坏人。”

周氏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她没用,非但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还一再的让女儿受委屈,连一口吃的都险些被人抢走。

转身进了屋,再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个小红布包。

“阿菀。”

她红着眼睛,将布包交给长女,“家里所有的银钱都在这里,一共八两一百三十文,你保管吧。”

季菀一愣。

“娘?”

季容和季珩也都看着母亲。

周氏低着头,“今天上午赵家二房的钱氏过来坐了会儿,我听她话里的意思,也是想找我借钱,只是没明说。”

里正赵成有两个异母弟弟,彼此关系不太好,所以早年就分了家。彼此砌了土墙隔开,互不打扰。钱氏倒是聪明,不明着借,只一味的羡慕感叹,又不经意的说起自己家里如何如何的困难。便是算准了周氏心软,主动掏钱。哪知周氏先前得了女儿叮嘱,忍住了没给。但看钱氏那样子,肯定不会罢休,保不住哪日就又来哭穷。到时候周氏扛不住压力,很可能就真的把银子借给她了。

今日刘氏厚着脸皮跑来抢女儿辛苦打来的野兔,还要动手,算是给周氏上了一课。自己一旦松口,以后别人想来借钱,不借怕是都不行了。

所以她干脆将钱都给女儿保管。

季菀沉默了会儿,把银子接了过来,把零头一百三十文还给了她。

“娘,以后您别再做针线卖了,伤眼睛。我会努力赚钱养活全家的。等我明日卖了人参,咱们就把北坡那边的茅草屋推了盖新房,也省得三婶他们老来找麻烦。”

周氏沉默了会儿,点点头。

“好。”

季菀脸上这才露出笑容,她就怕母亲节约不肯花钱盖房子,住在这里整日受气。

季容眨眨眼,欢喜道:“姐姐,你挖了人参啊?”

“嗯。”

季菀摸摸妹妹的头,又看看吃两口兔肉咬一口烤红薯的弟弟,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自家富起来。

第二天,她就自己赶着牛车去镇上了。路上还搭了两个人,收了两文钱的车费。走进了镇上最大的药铺,德济堂。

“小姑娘,你是买药吗?”

伙计十几岁的模样,上上下下打量季菀,试探的问。

世人多以貌取人,自己穿得不好,伙计怀疑自己没钱也正常。季菀并不生气,而是客气道:“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有一味难得的药材,不知你们店收不收。”

这时候,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灰衣老者掀开蓝色布帘走了出来,伙计立即迎上去,低语了几句。老者眉毛一挑,看向季菀,“姑娘,你要卖药材?”

季菀点头,道:“您是掌柜吗?”

老者笑着点头,“对。”

季菀便从怀里掏出用布包裹好的人参,“掌柜伯伯,这是我从山里挖出来的,你们店收吗?如果不要,我就去其他药铺了。”

掌柜目露惊异和欣喜,忙道:“收,当然收。”

他捋了捋灰白色胡须,笑眯眯道:“姑娘,你打算卖多少钱?”

季菀笑了,“您是行家,这样吧,您开个价。如果合适呢,我就卖。不合适我就再去问问别家。”

掌柜再次诧异,没想到她一个小姑娘居然这么精明,想了想,道:“二十两,如何?”

季菀挑眉,知道他肯定有所保留,便道:“看来您是没诚心买,既如此,我还是去问问其他药铺吧。”

说着就要把人参收起来。

掌柜的脸色一变,连忙道:“等等。”

季菀脚步一顿,面色无波,“您还有什么事吗?”

掌柜看出她不好糊弄,咬了咬牙,道:“三十两!”

季菀摇摇头,伸出五个手指头,“一口价,五十两。您若是要呢,这人参我就留下。若是不行…”

剩下的她没说完,掌柜的已明白,苦笑道:“好,五十两就五十两,我买了。”

季菀这才停下脚步。

**

季菀在卖人参的时候,三百里外的北地军营,陆非离正在听下属的禀报。

“世子,属下已经调查清楚了。那日您误入的那座山叫秀山,山下只有一个村庄,叫义村,近二十年来就出过一位秀才,姓季,叫季青,确实是义村人士。因幼时机缘巧合救了一个老童生,自幼识字。后来娶妻,靠着妻子的嫁妆才入了书院。三年前考中秀才,第二年参加乡试前染病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女季菀今年十二岁,次女季容,今年十岁,小儿子季珩,今年三岁。”

陆非离若有所思。

那小姑娘又瘦又弱个子矮,看着也就十来岁的模样,想来就是季青的次女季容了。不过既有长姐在,怎么一个人上山打野味?

“世子…”陆明犹豫了下,道:“属下还查到,季青的妻子周氏,并非义村人。”

“嗯?”

陆非离思绪回转,盯着他。

陆明道:“周氏是十四年前来的义村,但她原本的籍贯地,登县县衙不曾有记档,像是被人刻意抹去。因这一任登县县令是七年前上任的,所以关于周氏的来历,他也不知道。但县衙里有记档她嫁给季青之前,花一百二十两买了三十亩地。属下又去了府衙,才查到周氏原本乃京城人士,至于怎么流落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

一百多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算得上是巨额财产了。由此可见,这个周氏家底不错。若只是一般富商之女,不可能有本事抹去自己的过去。

只有一个可能,周氏出身官宦人家,而且官位还不低。而每年各地人口户籍变动,都是要上报户部的。也就是说,周氏的母族,要么和户部尚书交情不错,要不然就是官位比户部还高。

“京城人士,周家。”

陆非离慢慢的笑了,“周老太师,好像还没致仕吧?”

陆明一怔,“世子的意思是…”

陆非离笑而不语,然后将一封信递给他,“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是。”

陆明接过信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