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余生

平定百济一年后,皇帝李治将重点打击对象锁定了高句丽。这个高句丽曾经让杨广抱恨终生,也曾经让李世民懊恼不已,现在李治准备啃一啃这块难啃的骨头。

或许是受到接连不断的利好消息冲击,李治居然萌发了御驾亲征的念头,他委任苏定方、契苾何力、任雅相、萧嗣业分别担任四个方面军的行军总管,而他自己准备亲自担任全军统帅。

武则天站了出来,上疏极力劝阻,李治也是一时心血来潮,想想武则天说的有道理,御驾亲征也就是说说而已,过了嘴瘾,不见下文。

征战高句丽,还是要靠苏定方这些人。

显庆六年八月,苏定方率领海军横渡渤海海峡,连战连捷,一路高歌猛进,包围了高句丽的首都平壤。

然而,高句丽并不好打,首都平壤虽然已经被围,但想要攻克,难度却非常大。

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一面率兵坚守,一面派自己的儿子渊盖男生率领数万精锐坚守鸭绿江,务必将唐军挡在鸭绿江边,避免与苏定方形成合围之势。

在渊盖男生的抵御下,唐军的强行登陆没有成功,战争陷入僵局。

这时契苾何力赶到了,眼看着渊盖男生的层层防御,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这时老天开眼了,气温骤降,鸭绿江结冰了。

这样契苾何力就不需要坐船摆渡过江,只需要踏着厚厚的冰层就能冲向对岸。

形势就此逆转,唐军踏着鸭绿江上的冰层向渊盖男生的江防部队发起了冲击,天险已经不在,高句丽军队根本挡不住唐军进攻的兵锋。

契苾何力乘胜追击,连追数十里,三万高句丽士兵倒在了唐军的刀锋之下,剩下的全部投降。

如果契苾何力乘胜进军,便能与苏定方形成对平壤的合围之势,然而就在这时,李治的诏书到了,居然让契苾何力的大军班师回朝。

李治究竟是怎么想的,没有人能说清楚,总之契苾何力没能继续前进,而是掉头返回了国内。

高句丽境内的征战进入了胶着状态,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在朝鲜合井江与高句丽军队进行了一场血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惨烈,庞孝泰与他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战死,最终这一路唐军大败。

此时在高句丽境内占有优势的只有苏定方的部队,然而他们也遇到了难题。尽管已经将平壤团团围住,但攻城并不顺利,几个月下来没有进展。

就在这时,天空又下起了漫天大雪,形势对苏定方更加不利,这样的大雪对守方有利,对攻方却非常不利。

没有办法,苏定方只能班师回朝,远征高句丽就这样不情不愿地结束了。他心有不甘,总有一天,他还是要回来的。

或许是上天不让他过于完美,从此之后他与高句丽再无交集,灭国高句丽在不久之后将由唐朝另外一位名将完成,而苏定方却在唐朝的西线战场上终老。

从高句丽撤军之后,皇帝李治将苏定方从东线调往西线,出任唐朝西征远征军安集大使,统御西征各军,同时安抚吐谷浑各部,防御对唐朝虎视眈眈的吐蕃。

在安集大使任上,苏定方依然上演着名将传奇,曾经创下以八千唐军大破吐蕃十万大军的佳绩,一仗打得吐蕃十万大军只剩八千。

然而,皇帝李治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高句丽身上。身处西线的苏定方渐渐被边缘化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治已经将苏定方这个名字淡忘了。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苏定方在军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病逝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治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这时他才想起,已经将这位名将淡忘很久了。

李治将怒气发泄到大臣身上,他埋怨道:“苏定方于国有功,应该褒奖追赠,你们居然没有提醒我,以至于没有让苏定方享受他应得的哀荣。一想到这一层,朕就不免有些伤心!”

李治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曰“庄”。

根据谥法,“胜敌克强”为“庄”,对于武将而言,算是褒美的谥号。

屈指算来,苏定方六十岁前平平淡淡,六十三岁一战成名,六十八岁达到人生顶峰。孔子说,三十而立,放在苏定方身上,需要乘上一个系数:2。

无论早也好,晚也罢,大器晚成的苏定方还是在唐朝的功劳薄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在后世的名头没有薛仁贵响亮。其实,有唐一代,他的功绩比薛仁贵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