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漳河对峙到豫北作战

安阳大名失陷及对峙

何应钦作者当时系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部长。本书中的何应钦各篇文章,均节选自《八年抗战之经过》。

敌于攻陷石家庄后,即将第六师团之一部、河边旅团之一联队,及第二十师团之全部,转攻晋东之娘子关。沿平汉线南下者为第十四师团主力、第六师团一部,及第十六师团之一部。我平汉线军队除孙连仲、冯钦哉、曾万钟各部,已划归山西方面作战外,现有兵力仅步兵三师半与骑兵一师。敌乘我立足未稳,分两路进击,主力以铁道南下,一部由宁晋、柏乡趋内丘。我军于十月十一日晚此系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一日。,到达赵县、元氏之线;十二日晚,又被迫转移至赞皇、高邑、柏乡、巨鹿之线;十四日退守内丘。因河北平地无险可守,又加兵力单薄,十五日邢台又陷,邯郸、磁县亦于十七、十八两日先后不守。幸我汤恩伯军团十八日赶到安阳及漳河南岸之线据《第一战区第二十军团于漳河抗日之役战斗详报》及《陆军第五十二军于漳河南岸东、西保障一带战斗要报》,十月十八日前,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第十三军的两个师已分别在安阳和磁县。十八日到达漳河南岸的是该军团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严阵以待,我吴克仁军亦于是时到达汤阴。敌分三路渡漳河进犯,斯时在平汉线正面者为敌之第六师团;由武安武安及后文之临漳、涉县当时属河南省,今属河北省。、观台观台当时属河南省安阳县,今属河北省磁县。犯我左翼者,为第十四师团之主力;沿肥乡、成安、临漳企图攻我右翼者,为第十六师团之一部。十月十九日后,敌不断向我漳河铁桥炮击,另以一部着便衣混入难民群中,由观台、东西保漳据调查,此“东西保漳”为“东西保障”之误。该两村位于漳河南岸,古代时名为东保掌和西保掌,清末民初易名为东保障和西保障;原属河南省安阳县,今属河北省磁县。渡河,期掩护其主力之偷渡。东、西保漳一带高地,于二十日上午已为敌占。我关麟征军,遂于二十一日拂晓开始攻击当面之敌据《陆军第五十二军于漳河南岸东、西保障一带战斗要报》,关军于二十日上午即以两个团攻击该敌,但未奏效。二十一日拂晓又以主力再次攻击。,当被我二十五师将该高地夺回,将敌压迫于河岸,歼灭甚众。但敌又得河北此“河北”系指漳河北岸。之增援,遂再图反攻,自晓至暮,反复肉搏,激战至晚十二时,敌我伤亡均重。旋以安阳以东辛店集附近,敌渡过约一联队,斯时我军极为疲乏,乃停止攻击,占领阵地,与敌成对峙状态。敌军主力因前进受阻,伤亡甚大,自二十三日后已撤退至邯郸、武安附近,拟由武安、涉县进窥晋南,威胁我平汉线左侧背,同时声援山西之作战。我汤军团遂于二十四日推进至沿岸一带与敌对峙。斯时山西又告吃紧,娘子关被敌攻陷,山西战局危殆。我汤军团之第十三军,于十一月二日兼程往援。敌乘晋东胜利,平汉线上又向我安阳附近攻击。我守军商震部以实力薄弱,左右友军距离甚远,不得应援,十一月五日安阳又告失陷据《第一战区平汉沿线重要战报摘录》及商震支戌、歌辰两电,安阳车站及安阳城均于四日失陷。又据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之《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十一月四日,敌先期反攻,陷安阳。”,商军退守宝莲寺东西之线。

宋哲元集团军,在临清、堂邑、大名、内黄、南乐、清丰、濮阳南乐、清丰、濮阳当时属河北省,今属河南省。之间,以协同平汉线正面友军,击破平汉线南下之敌,使晋东我军作战容易之目的,以主力沿平汉线东侧地区前进,其骑兵部队于十一月五日占领南和、任县,并将邢台以北之官庄车站占领,其步兵部队则向邢台攻击,六日晨已迫至邢台附近。不意敌一面由邢台西北增援,一面由邢台以南沙河方面赶到步骑炮联合之敌向我夹击,且以敌机多架助战,敌我相持两昼夜,于八日下午任县竟被敌夺去。十日邢台之敌向我反攻,十一日因大名失守,敌攻广平甚急,我骑兵部队感受侧背威胁,于十二日乃向卫河右岸移动。步兵部队十一月六日进攻成安之敌,当晚占领县城。七日敌由磁县方面增加,激战竟日,八日并由临漳方面续到步骑炮联合之敌进窥广平,九日复由广平西北向大名运动,十日更以全力进迫大名,与我三十八师发生巷战,十一日县城遂失守,步兵部队乃退守卫河南岸。敌占大名后,以一部进窥卫河,主力扼守大名。是时华北敌军先以主力进窥山西,十一月九日占据太原后,复转用其第六师团一部于东战场方面,故对平汉线仅以第十四师团及十六师团之一部暂取守势,在平汉线之漳河及卫河北岸构筑工事,与我军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