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的度量方法

一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度量方法

在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面,针对现实中不同的经济贸易情况,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时期,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GL指数

Grubel&Lloyd提出的GL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算方法,也是最早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假设该国的总的进出口贸易是平衡的,即出口等于进口,在此基础上,用一国总贸易 (出口加进口) 的比例来测量产业内贸易。对于某个单独行业i,产业内贸易表示为:

其中XiMi分别表示产品组i的出口和进口。表达式分子的| Xi-Mi|,表示要减去贸易差额。如果贸易是完全平衡的,Bi将等于100;如果所有的贸易是单向的,Bi就等于零。这样,Bi越接近于100,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大;Bi越接近零,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小。GL 指数还可以写为:

当所测算的产业出口额等于其进口额时,,即Bi=0,为最大值,该产业的全部贸易都是同产业内贸易;反之,当,则Bi=0,为最小值,该产业完全不是产业内贸易。

为了得到一个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平均水平,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用特定产品组进口和出口的相对大小作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的平均值来表示,其公式如下:

必须把所有各项相加在一起。例如把所有产品组的总贸易 (出口加进口) 加权而得到的B加在一起。j表示是第j个国家的,而i表示是n个行业中的第i个行业。该式也可以简化成:

或:

B相关的问题是它不允许一国的总贸易中有任何的不均衡。当一国存在很大的贸易不平衡 (盈余或赤字) 时,Bi将会偏低,而且产业内贸易的真实程度将相应的被低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公式,它是对任何贸易不平衡进行调整,即用上面GL系数来计算产业内贸易,它的值与一国的贸易差额有负相关关系,这样一国的贸易不平衡将会扭曲GL系数对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情况。调整后的公式为:

比较 (2.29) 式和 (2.31) 式,可以看到 (2.31) 式的分母因J国总贸易不平衡而减少,减少量等于失衡量。相应的,一国贸易不平衡越大,(2.29) 式和 (2.31) 式的差异就越大。很明显,当一国总贸易失衡时,(2.31) 式是更好的公式。

(二) 巴拉萨 (Balassa) 指数

Balassa (1966) 在测算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同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时,采用了一个不同的公式计算方法,建立Balassa指数。他用每个产品组中贸易差额 (出口减进口) 与总贸易额 (出口加进口) 的比率之和,除以所有贸易组的数量进行计算,即:

这里,j代表国家j, i代表第i个行业中的产品组i。在Balassa指数公式中,当所有贸易为产业内贸易时,Ej趋向于零;当所有贸易是产业间贸易时,Ej趋向于1。这样,巴拉萨用Ej的下降作为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证据。

(三) 阿奎诺 (Aquino) 计量法

Aquino对GL指数公式进行了批评,认为它没有全面纠正一国发生的整体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上述GLA是其自身各自产业内贸易水平GL的加权平均,在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时候,GL是下偏的,所以仅仅采用总贸易进出口差额来纠正公式得到GLA的方法是不够的,而必须对在贸易失衡情况下的GL指数本身进行调整。计算公式为:

把 (2.33) 式和 (2.34) 式带入 (2.29) 式,就可以得到不平衡贸易调整后的总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

Aquino的方法也受到很多批评,这有多种原因。首先,它包含有一个假定,即任何贸易失衡都被均匀地分布在所有行业。这是否会对产业内贸易的水平造成新的扭曲,其次,它没有考虑周期性或其他因素对一个国家总的进出口失衡的影响。它调整的基础是该国某一年的贸易差额,但这可能是一个不正常的年份,贸易差额会随经济活动水平的周期的波动而波动。比如,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升时期对外贸易差额可能会恶化。如果所考虑的是这样一个年份,就会产生调整的过度。

(四) 伯格斯特朗德 (Bergstrand) 计量法

前面介绍的几种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受到的批评主要是由于这些方法将产业内贸易看成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总贸易的比例。Bergstrand (1983) 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产业内贸易应当是在两国之间双边贸易中的比例,即某个国家与另外一个贸易伙伴国家的贸易比例关系。例如,在计算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时,应该对每一对成员国之间的双向贸易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当然,如果我们采用这种方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然而,这样的处理会提高我们对国家之间贸易流动情况的预测能力,所以在分析多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时,采用对所有国家间成对的双边贸易的分析是合适的。因此,Bergstrand采用了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但是,在采用Bergstrand的方法时,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不均衡的,我们应该如何对这种指数进行修正呢?这种修正是否要考虑一个国家双边贸易的不均衡情况呢?Bergstrand指出在一个国家出现多边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要考虑调整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并给出了一个计算双边产业内贸易公式:

其中,代表j国向i国出口K产业的产品的贸易值;表示由i国向j国出口K产业的产品的贸易值。如果i国在K产业的贸易是平衡的,则如果不平衡,则用 (2.37) 式和 (2.38) 式进行计算,这两个等式是用以计算假定的出口值与进口值;分别表示经过调整,两国在K产业发生双边贸易。

(五) 度量方法的评价

本书系统全面地回顾了产业内贸易的传统测度方法,即Grubel &Lloyd度量法、Grubel & Lloyd的修正法、Bergstrand度量方法、Aquino度量方法、Balassa度量方法。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后面五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消除贸易失衡对测度的影响。当然,对于贸易失衡的认识,Helpman (1987) 早就指出,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量偏差根源于现实的贸易现象,统计上的简单调整是无济于事的。Vona (1991) 等一些经济学家也通过数学上的例子证明了调整的不合时宜性。另外,这些计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贸易失衡的影响,但是因为不能准确地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至今难以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至此,在所有的传统测度方法中,调整前的Grubel & Lloyd度量法仍然是最优的计量方法。事实上通过计量中国近几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证实了Grube & Lloyd度量法的普遍适用性。格鲁贝尔与劳埃德指数尽管没有考虑贸易失衡的问题而受到质疑,但相对于其他方法,它仍是最受认可的产业内贸易的计算方法,应用也最广泛。所以本书在后面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一般仍采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公式。

二 产业内贸易不同分类的度量方法

利用上一节提到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情况,但如果我们想准确地定位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分工地位,掌握该国与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时在产业内贸易方面所面临的贸易条件,上述的度量方法就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了。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间的在产业内贸易发生各国所处的国际分工情况及贸易条件等信息,根据产品差异情况,按这种差异反映的具体类型,可以将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区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HorizontalIntra-industry Trade, HIIT)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VIIT)。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同一产品组内,虽然产品的造型、颜色和品牌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在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和单价上没有明显差异的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是指不同技术水平、质量、单价的相似性物品的同时出口和进口。

这种对产业内贸易类型所做的进一步的划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但在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中,如何用具体的方法将不同类型产业内的贸易进行划分呢?在实务中,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和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出发,提出了对各种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具体的划分标准。

(一) Greenaway和Milner分类法

Greenaway & Milner (1995) 采用相同产品出口单位价值与进口单位价值的比值,作为衡量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间产品差异的代理指标,以这个代理指标作为对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依据,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式中分别表示某国出口产品i单位价值和进口产品i的单位价值,在实证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是将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 (FOB,离岸价格) 和 单位进口价格 (CIF,到岸价格) 作为代理变量,并考虑运保费,α 表示的是离散因子,一般取值为0.15或0.25。

在对产业内贸易的测算过程中,当一国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与单位进口价格之比位于1- α和1 +α之间,将i产业看作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当一国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与单位进口价格之比小于1-α或大于1 +α时,则将i产业划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出口附加值高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附加值低的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链中的不同国家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快速发展:价值链条底端的国家,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价值链条高端的国家,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二) Fontagné, Freudenberg & Péridy分类法

Fontagné, Freudenberg & Péridy (1997) 同样将相同产品出口单位价值与进口单位价值的比值,作为衡量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间产品差异的代理指标,提出了一种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方法,但与Greenaway & Milner分类标准区分界限有所不同,具体可表述为:

式中分别表示某国出口产品i单位价值和进口产品i的单位价值,指数k代表参与分析的主体国家,k’代表其贸易伙伴,i表示产业,t表示时期。

在对产业内贸易的测算过程中,当一国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与单位进口价格之比位于1/ (1+α ) 和1 +α之间,将i产业看作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否则将i产业划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三) Kandogan分类法

上述的两种分类方法都是同样将相同产品出口单位价值与进口单位价值的比值,作为衡量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间产品差异的代理指标,而在对产业内贸易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是将产品的单位进出口价格作为产品的单位价值,但在实务中一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单位商品价格往往很难获得。在对产业内贸易的分析的实务中,进出口单位价格的获取方式往往随意性很大,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为此,Kandogan (2003) 在实证分析中提出了一种不需要进出口单位商品价格数据就能对产业内贸易进行分类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将在同一个行业中的同一产品分类同时出现的出口和进口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将不同产品分类之间发生的贸易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我们可以用计算公式表述如下,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额为:

式中,TTi产业i的贸易总额,INTi是产业i的产业间贸易额,IITi是产业i的产业内贸易额,VIITi是产业i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额,HIITi是产业i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额,Pi产业目录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