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往开来:陆学艺先生纪念文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
- 1143字
- 2020-08-29 08:59:15
记住陆学艺
今天下午,单位同事告诉我,陆学艺先生去世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吧?!前两天我们还在一起开会,老人家精神着呢”。同事说,你可以上网看看。
百度了一下“陆学艺”,赫然写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学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于2013年5月13日9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我还是不愿意相信,于是又拿起电话,先后找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求证。他们告诉我,老人走得很突然。
我本能地翻开笔记本,找到5月10日一起开会时他发言的记录,尽管我的笔迹有些零乱,但老人讲话的神态似乎跃然纸上。此时有些抑制不住感情,决定写上一段文字,替下已提交《时代人物》编辑的另一篇专栏稿件。
10日那天上午是一位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一个关于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共有8位专家参加。陆先生第一位发言。他一开始就是3个“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村问题仍然是我国最大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户口是最大问题。一下子就把户籍制度改革的全局性、重要性、紧迫性说清楚了。接着他讲,如果不解决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他们既没有经济地位,也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是二等公民。土地是个大问题,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使他们进城后没有后顾之忧。(此时我想,不愧为“三农”问题著名专家,既理性又对农民充满感情)接着,他提出了改革路径:先把已经进到城市来的人的问题解决了。
那天他谈兴很高。我们几位发言后,他又补充道:“工业化属经济建设,应遵循经济规律;城市化属社会建设,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来办。”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一生参加的最后一个重要活动,但这个关于城市化规律的精彩论述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合上了笔记本,我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想着与陆先生交往的那些事。2009年夏天,主题为“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由陕西省社科院承办,陆老师作为名誉会长参会。我到房间去拜望他时,他讲到,中国社会学走到今天不容易,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600多名社会学工作者,还有来自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社会学家,学术年会的规模之大是空前的。我当时能感觉到陆先生的那份自豪和欣慰。好像2010年也是夏天,我又有机会与陆先生一起参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当时他发言时讲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但他的随和、睿智、谦逊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许多人没机会与陆学艺先生谋面,但并不妨碍记住他:那个编著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等40余本著作、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社会学发展作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可爱可敬的老头。
(原载《时代人物》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