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
- 吴大华主编 李洁 潘善斌 黄勇副主编
- 3421字
- 2020-08-29 08:55:04
前言
瑞士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人口不足800万,国土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历史上,瑞士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曾比英国、德国、法国落后八九十年。但瑞士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始终坚持后发赶超,迎头追赶发达国家,取得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2012年人均GDP达到8万多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连续三年(2010~2012)位居榜首。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92.5%,年均气温在15℃左右,森林覆盖率约50%,与瑞士在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等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2002年,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胡祖六教授到贵州考察后指出,如果把中国版图上的贵州与欧洲版图上的瑞士作一个比较,二者在地理上的相似性显而易见。一百多年前,瑞士比周边国家都要穷,但瑞士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跃入了富裕社会。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理由通过努力成为“东方瑞士”。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也曾说过:“我进进出出瑞士一百多次,每次都觉得,这多么像贵州。如果贵州有一天像瑞士一样,用今天的话来说,我的梦想就成真了。”贵州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总体生态良好,但山多地少水缺,生态基础脆弱,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面对这样的省情,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贵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立足省情,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体现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整体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如贵阳市2009年被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毕节试验区2009年被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黔东南州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贵州连续举办了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先生时强调,“中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7月2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亲自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年会并致辞,就促进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与外国政要深入交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汤加首相图伊瓦卡诺、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尼瓦塔隆、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中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发表主旨演讲,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陆克文致贺信,高度评价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实践成果,表达了加强国际对话与交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原国务委员戴秉国、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学校长、部分城市市长、著名企业家、媒体负责人等4000余名海内外嘉宾,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主题,就新能源、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以及水和森林资源保护、PM2.5、食品安全、保障性住房、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等热点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探讨,举办了35场分论坛以及生态产品(技术)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务虚与务实的结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指示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进行相关部署和准备工作。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东方瑞士”;省长陈敏尔提出要在学习瑞士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有贵州特色的产业,为绿色赶超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此,2013年7月25日,省委副书记李军主持召开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就贵州与瑞士进行发展比较研究事项进行工作部署,要求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联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就贵州与瑞士进行发展比较研究的事项交换意见。贵州省社科院党委对此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长吴大华研究员为组长、副院长宋明研究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拟定了《关于开展〈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的工作方案》,于7月27日成立了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包括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发改委、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8月8日,课题组组长吴大华赴京,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气候变化专家、博士生导师潘家华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专家指导组,其中有的专家与瑞士合作已三年多。8月15日,省社科院党委专门研究建立了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中心(挂靠工业经济研究所),负责对贵州与瑞士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发展比较研究,以资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积极开展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分析借鉴瑞士绿色发展、后发赶超的经验,不仅对加强贵州与瑞士在生态文明建设、山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对贵州后发赶超、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把贵州打造成为“东方瑞士”,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喻红秋(现全国妇联副主席)作了重要批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门增设了“2013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拨出了专款进行研究。课题组在时间短、资料欠缺、瑞士工作或留学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于9月24日形成了初稿,课题组组织全体专家进行讨论修改,于10月8日形成第二稿。10月16日,决定在三个子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一个提纲挈领的总报告。10月29日,贵州省社科院课题组专程赴京向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潘家华研究员、庄贵阳研究员、梁本凡研究员、朱守先副研究员,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京辉、陈新研究员与胡琨博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雷教授,瑞士驻华大使馆环境、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处高级项目官员白晨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任丁秋等专家征求意见。返回贵阳后我们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反复修改,于11月中旬形成了修改稿。
限于时间,课题组重点围绕瑞士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瑞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城镇化、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来讲,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发展比较研究。
总报告:进行了贵州与瑞士发展基础、现状与历程比较,总结出了瑞士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着重在借鉴瑞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贵州发展、打造“东方瑞士”的思路和重点,提出了加快贵州发展的保障措施。
上篇:生态文明发展比较研究。通过对贵州与瑞士优化国土空间、节约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绿色城镇化、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绿色消费,以及其支撑系统(科技、教育、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求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路径。
中篇:山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通过对贵州与瑞士的山地新型工业化、山地农业现代化、山地绿色城镇化、山地信息化、山地现代综合交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山地资源开发,以及发挥区位优势、发展路径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索贵州绿色后发赶超的发展道路。
下篇: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比较研究。通过对贵州与瑞士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业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生态文化旅游合作等进行比较研究,以探寻贵州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