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经动态、热点与战略(2012—2013)
- 王朝阳 揣振宇主编
- 2115字
- 2022-06-02 16:58:32
2013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与未来展望
杨志勇
ZB2013(0730)-0046/0134-DT011/0024
一 上半年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2013年1~6月份,全国财政累计收入68591亿元(不含债务收入,下同),比上年同期增加479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2311亿元;地方本级收入36280亿元。
2013年1~6月份,全国财政累计支出59714亿元(不含债务还本支出,下同),比上年同期增加5821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9571亿元;地方财政支出50143亿元。
2013年1~6月份,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8877亿元。
二 上半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1~6月份累计,全国税收收入为59261亿元,非税收收入为9330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为14310亿元,同比增长6.6%(下同);国内消费税为4353亿元,增长3.6%;进口货物消费税和增值税为6383亿元,下降17.1%;营业税为8845亿元,增长12.9%;企业所得税为14963亿元,增长14.2%;个人所得税为3631亿元,增长11.0%;关税为1212亿元,下降16.0%;契税为1946亿元,增长39.8%;非税收收入增加466亿元,增长5.3%。另外,外贸企业出口退税5301亿元,减少16亿元,下降0.3%,相应体现为减收。上半年财政收入仅增长7.5%,略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6%的增幅。
(二)财政支出稳定增长
1~6月份累计,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3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4.8%;外交支出212亿元,增长16.3%;国防支出3512亿元,下降2.4%;公共安全支出3355亿元,增长13.8%;教育支出8746亿元,增长10.7%;科学技术支出2004亿元,增长18.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7元,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6亿元,增长15.4%;医疗卫生支出3806亿元,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1059亿元,增长1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002亿元,增长19.6%;农林水事务支出5141亿元,增长11.3%;交通运输支出3606亿元,下降2.3%。1~6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各类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最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仍维持较高水平。
三 对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的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财政政策运作的财力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势堪忧。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1~4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0.8%,只是在5月份和6月份恢复正增长。相对而言,地方财政收入(本级)增长较快,但增速在第二季度逐月递减。财政收入增幅回落意味着未来财政政策空间受到较多限制,也意味着无论是扩大财政支出,还是减少财政收入,空间都会受限。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亟待加强
无论从赤字余额(低于GDP的3%),还是从国债负担率(低于GDP的60%)来看,中国的指标都在国际警戒线范围内,中国政府发债空间较大。但是,2010年末中国已有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2011年和2012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又有较大幅度上升,都在制约着政府通过发债提高可支配财力的空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审计署对15个省、3个直辖市本级(统称省本级)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3个市辖区(统称省会城市本级),共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从形成年度看,2010年及以前年度举借20748.79亿元,占53.93%;2011年举借6307.40亿元,占16.39%;2012年举借11419.62亿元,占29.68%。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如不能得到较好控制,也可能转化为地方财政风险,并进而转化为中央财政风险。
(三)财政收支权限的分散亟待集中
2012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约为19%,包括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在内的全口径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高达35%。2013年也大致延续了这种做法。在现实中,财政部门能直接调动的只是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基本上都属于有主人的资金,在中央层面多由各部门掌握;在地方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为主,主要由地方政府支配。财政收支权限并不集中在财政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财政部门对政府财力缺少统筹能力,在现实中衍生出多部门宏观调控、土地宏观调控、地方宏观调控等在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互不兼容的特殊“宏观调控”。多主体“宏观调控”实际上是以牺牲财政宏观调控效率为代价的。
(四)应高度关注财政政策的顺周期
财政政策本为反周期而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顺周期问题。在经济萧条年份,税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甚至会收“过头税”;在经济过热年份,税务部门为了不抬高收入任务的基数,又倾向于“藏税于民”。无疑,顺周期是不利于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的科学运作,必须解决顺周期政策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有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企业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仍可能不一致。
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还受限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不规范。转型期的地方政府,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除了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之外,还是一家具有国有企业功能的公司。多数地方政府负有发展经济的职责,这与干部考核机制有关。近年来,政府上下强调不能唯GDP是从,但一直未见更好的考核指标。
经济转型时期,GDP在干部考核中的地位仍然很难被替代。即使是当前备受推崇的人类发展指数,也是以GDP为基础,增加教育和医疗卫生类指标而形成的。转型期地方政府与企业是捆绑在一起的。当中央政府采取紧缩性调控措施时,利益受损的企业就可能向地方政府求救。违抗中央行政性调控措施,干扰调控效果,但地方企业可能受益,从而对地方经济有利。行政性调控效果容易为地方政府的顺周期行为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