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营造学(文化发展学术文丛)
- 卜希霆 刘荣等
- 6190字
- 2020-08-29 08:05:45
第二节 创意营造构建要素
彼特·霍尔在《文明中的城市》中曾指出,高度保守、极其稳定的社会,或者所有秩序已消失殆尽的社会都不是产生创意的地方。拥有高度创意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旧秩序正遭受挑战或刚被推翻的城市,城市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资产,而且能够塑造城市精神,建立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城市自尊和社区精神。创意营造正是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通过有效的人才培育模式形成城镇的有生创意力量;通过创意环境涵养与激活城镇创造力;通过层出不穷的科技革新保持城市永续驱动;通过融通和谐的协作机制引导和形成良性的创意生态;通过对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营造彰显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以上五个构建要素成为创意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人才
城市创意经济说到底其实是人的创意在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激发不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既产生不了创意,也谈不上产业化。在这里我们将人才作为创意营造的构建要素,不仅由于创意营造的核心主体和服务对象都是人,同时也借鉴了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的观点,在其所著的《创意阶层的崛起》(2002)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3T概念,其中的一个T指的就是人才。他认为,人力资本是核心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那些敢于创新、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创造的主体,对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佛罗里达将城市社会中兴起的这一不同于工人阶层与服务阶层的群体称为“创意阶层”,并深入研究了创意阶层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创意营造与创意城市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实现创意城市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创意营造”是以提升全社会创意审美为目标,以倡导全民创意实践为理念,以营造创意生活氛围为宗旨,通过培育创意精神、挖掘创意要素、整合创意资源、生产创意产品、传播创意理念、营造创意生态、激活创意消费、构建富于创意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文化聚落的过程与方法。然而,从定义来看,创意营造不仅仅是一个局限于城市的方法和理念,并且在创意营造的整个过程中,从概念的提出,到理念的完善,再到现实效果的审核等各个阶段,都需要人才来逐一实现。
事实上,人才是作为核心要素在创意营造中起作用的。创意营造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包括创意人才、组织人才和领导人才等。以创意营造的典型案例——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为例,最初举办这个艺术祭的目的只是希望以艺术的力量,来振兴已经衰颓的乡村。20年前,越后妻有是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被政治抛弃的闭塞之地,但是,当时在策展领域已享誉国际的北川弗兰(Fram Kitagawa)用艺术的方式,在越后妻有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地域革新。从2000年开始至今,北川弗兰一共策划了6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共有350多个艺术家和建筑师参与,他们以越后妻有的土地为灵感,与村民和志愿者们一起完成各种艺术作品,将越后妻有营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乡村。现在,整个地区的活力变得超乎想象,当地人乐在其中,城市里的人也纷纷回到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在该案例中,最核心的要素——人才,主要有两种角色,一是组织人才,二是创意人才。组织人才即北川弗兰,他作为发起人,首先要具备问题意识;其次,他担任的组织者的角色要求他能向想与之合作的著名设计师说明自己的概念和构想,同时邀请他们来为该地设计作品;再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需要处理与当地政府、村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以有效的方式应对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反对意见,现在,曾经反对他的人也乐于来到这个地方体验它的有趣、原始与艺术。而此案例中的创意人才则具体指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在越后妻有,随处可见草间弥生、蔡国强等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它们点缀在各处,还有张永和、James Turrell(詹姆斯·特勒尔)和阿布拉莫维奇等建筑大师的各种奇特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别致的入住体验。这些艺术家将自己的智慧融入整个乡村的营造中,不仅致力于创作一些能一直存续下去、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且利用无人居住的空屋、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与创作,巧妙地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乡间、自然。
二 环境
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创意营造需要的外部环境,即一定的包容度。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这本书中,将包容度作为创意城市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在大量调研、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得出了包容度高,创意人才的集聚程度也会更高,整个城市的创意指数也会因此而更高的结论。但是这里要讨论的并不是包容度与创意人才集聚的关系,而是讨论在某个空间内,创意营造能不能在适当的包容度下有效率地、无阻碍地实施以及创意营造的成果能不能被很好地接受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创意营造也是一种创新,当创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它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一旦它超过了这个范围,能不能被接受则涉及包容度的问题。创意营造不同于单纯的设计工作,大部分的设计处理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即设计师与设计作品之间的关系,而创意营造不单单是设计,它更致力于解决问题,因而处理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意营造碰到的阻力可能会更大。国内外有不少克服这种人为阻力而实现创意营造的例子。以海口博学生态村为例,这个案例也可以被称为一场“记者自下而上再造故乡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推动者叫陈统奎,原《南风窗》的高级记者,他借鉴了台湾桃米村的改造思路,总结出六个字:塑人、传神、炼金。塑人,指塑造自己的同时带领村民一起成长,使其转变观念、增长见识,最后转型为知识型农民;传神,就是通过一个具象的事物,倡导和传递一种新的农业文化神话,引领乡村发展;炼金,指改造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效益。在他的努力下,该村在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成为乡村改造的一大成功案例。事实上,在整个实验的初期阶段,由于村民的保守,陈统奎是不受村民信任的,同时有各种反对的声音存在,他是在不断的博弈和实践中,才使其理念得到村民的认同,这也使他在确定改造思路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塑人”。
当然,国内外也有不少因为各种阻力而夭折的创意营造的例子,“碧山计划”就是一例。“碧山计划”作为一个艺术下乡项目,由欧宁和左靖于2011年发起实施,用来探索徽州乡村重建的可能并寻求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乡村营造模式。但是,在其活动的第二年,即2012年,第二届“碧山丰年庆”被突然叫停,从此“碧山计划”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2014年7月,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女博士周韵与碧山共同体创始人欧宁之间关于“碧山计划”的争论,让这个项目又重回讨论中。对于这个项目的性质、立场以及它实际起到的效果,很多知识界人士都进行了讨论,整个案例说明社会包容度对创意营造项目是有巨大影响的。包容度取决于人们的理解程度,当人们对某件事物有更好的理解时,对它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会因之更高,从而表现出来的包容度也会更高,即推进该事物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反之,则相反。“碧山计划”失败的根源问题还有待讨论,但它证明了当一件事物超出人们的认识或不被人认可时,由此产生的阻力足以将该事物破坏的道理。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包容度对创意营造的影响是巨大的。包容度不仅来源于普通大众,也来源于相关的权力机关,普通大众的包容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而且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到相关权力机构的包容度;而相关权力机构的包容度往往威力巨大,决定着创意营造项目的生与死,此特征在我国尤其明显。
三 技术
技术也是创意营造的重要构建要素之一,主要作用于创意营造想法的实施阶段和创意营造成果的展示阶段,同时,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在实际中也能对创意营造起驱动作用,不仅能丰富其表现形式,甚至能以点带面,推动其产业化的发展。
任何创意营造项目都或多或少带有技术的成分。在城市综合体或街区创意营造领域,北京世贸天阶的天幕是最富有特色的景观,整个天幕用富于梦幻色彩和时尚品位的声光技术,吸引了大量的人前来此地参观和消费,此外,类似的还有青岛的天幕城以及苏州天幕等,这些街区或公共空间的创意营造实际上都借助了技术的力量。在园区创意营造领域,由深圳华强集团投资兴建的方特欢乐世界极重视技术,在重返恐龙世纪、体验太空之旅、探秘影视特技等几乎所有项目中综合运用声、光、电、数字技术、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可以在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动感交互的体验项目中,感受现代科技与各种主题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而在公共空间创意营造等领域,技术也同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图书馆为例,现代的图书馆越来越多地利用交互技术来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查询和阅览服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利用数字化技术,图书馆能将珍贵的内容更好地保存,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别致的阅读和观赏体验。一句话,图书馆在自身的创意营造时能利用技术来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技术在现在的创意营造中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的,创意营造无外乎包括前期调研和创意方案的策划、中期的实施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等几个主要阶段,由于技术在某些创意营造领域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其中期的实施以及后期的成果展示,即使在前期的创意策划阶段也仍然要考虑中后期的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制约着创意营造的水平与它的丰富程度。
四 协作
创意人才是创意营造主体,但创意人才并不是单独行动者,事实上,在创意营造的具体实践中,人往往是靠组成一个大的群体从而构成了创意营造主体体系,同时,在开展创意营造过程中必然与各类创意资源建立关联。因而,良好的协作机制是创意营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创意营造最终的执行效果,在这里,我们也将它列为创意营造的五大构建要素之一。
良好协作的前提是必须要进行良性的沟通,沟通和协作也是在创意营造的过程中需要一以贯之的行动准则。沟通的直接目的在于加强理解,最终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合作,从而实现更好的创意营造。创意营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工作,设计也许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而且能够完成得很好,但创意营造一般是由一个主要的团队(而且是一个跨学科的团队)来策划实施的,因此,无论是在创意概念的提出阶段,还是在创意的实践阶段,都需要团队内部进行沟通与反复论证,避免团队成员在执行中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晰而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创意营造的整体效果。此外,不仅是创意营造团队内部成员之间需要沟通与合作,而且创意营造的参与各方以及与之可能有关系的个人或集体也需要进行沟通与合作。事实上,当团队的创意理念超出了普通大众的理解范围时,该创意营造在实践阶段可能碰到的阻力就会非常大。在创意营造的概念中,我们认为创意营造最后营造的一定是一种美,但在乡村改造时,对于这种“美”,村民与创意营造的精英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精英们可能会认为传统的、质朴的田园风光本身就是一种美,因而他们在进行房屋改造的时候,倾向于在传统民居上进行改造而不是新建,但村民希望住进新的小洋房里;在乡村商业化的问题上,中国“田园牧歌,归隐山林”的传统思想可能会让精英们与村民在该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而这也是上文中“碧山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创意营造的团队是需要跟大众进行沟通的,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平衡点,从而获得大众舆论的支持,利于后续的实施。
除了与之有关系的普通大众之外,创意营造的另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就是政府。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建设都绕不开政府,但是政府的职能以及能力毕竟有限,事实上,创意营造团队是政府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很多情况下,创意营造是在创意营造团队与政府的合作中完成的,合作就离不开沟通,因此,通过与政府的沟通阐释自己的概念,以此得到政府的立项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上文中提到的海南博学生态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该村的建设前期,作为推动者的陈统奎是非常重视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的,并最终争取到了政府的财政支持,才使该村的创意营造有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在创意营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关于如何进行更高效的协作,除了前文所述的需要良性沟通之外,仍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团队内部的协作,由于创意营造的核心构建要素就是创意人才,而这部分创意人才也构成了整个团队,如何针对性地管理和服务这部分人群,以及建立一套什么样的机制来激发成员的创意和积极性等则是团队核心领导层或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是与外部各方的协作,在协作中,关于自身的权限与责任,以及自身与外部各方之间的关系是主导还是协作等也都是整个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 资源
“资源”也是创意营造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资源”不单单指传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等资源,它还指代自然资源,甚至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等,因而这里的“资源”指的是广义的资源,不存在有与无,而只有多与少的区别,但多与少之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资源之间存在流动性的差异,诸如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等就具备极强的流动性,而像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等资源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弱,因此,缺少流动性较弱资源的区域和空间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良好的创意营造,关键在于其他类型资源的引入以及对资源合理挖掘的程度。具体来看,资源可能直接影响创意营造的内容,因为在某地进行创意营造前,该地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河流和植被等)和传统资源(包括传统民居建筑、传统习俗、传统节庆、传统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等都是需要被考虑在内的。在对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主张在创意营造中要尽可能地整合资源,着力挖掘当地资源的特色。具体来说,在自然资源利用层面,要因地制宜。例如,同样两个乡村,分属平原与山地,在改造的时候肯定不能采用相同的改造方法;在传统资源利用层面,要为我所用,同时思路又不能被其限制,要挑选和保护有价值的传统资源。以江苏同里古镇为例,同里在自身创意营造的过程中就十分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在进行保护之前,同里先对全镇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和文物古迹开展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摸清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并建立了电子档案,进行动态管理,随后,开始有步骤地规划修复古镇,确定了以退思园修复保护为龙头,进而推广到修复整个古镇。为保持古镇的原汁原味,同里在很多方面也下了苦功夫、笨功夫。例如,退思园使用的是生漆,而不是化学漆;耕乐堂则用桐油,先烧滚,在高温天用抹布用力将其抹到木材上,这样可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针对已经倾斜的耕乐堂堂楼,同里则决定用打牮拨正的古法修复,首先拆除屋面和四周围墙、楼板,只剩一个框架,然后在廊柱上绑上钢丝慢慢调整,每天10厘米,这样一点一点精打细磨,下雨天和大热天都不能开工。修复古建筑本身就是个精细活,急不得,一个退思园,同里整整修了八年。正是尽量在每一处的精益求精,同里才在真正意义上恢复了原貌。另外,同里还在村镇改造与建设中重视与历史街区空间肌理的融合,严格控制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活动,重点保护各类历史遗存,在修复古建筑的过程中,力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与理念在同里得到标本式的展示,保持历史镇区的生活性和多样性,最终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同里模式。
总结创意营造中的五个要素,人才是核心,而环境、技术、资源以及协作这四个要素则可能影响创意营造的内容和实施效果。每一次的创意营造不一定都包含了上述五个要素,这些要素可能以部分组合式地存在于各个创意营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