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任务体系设计

基于前三节的分析和吉林省沿边地区的实际,吉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应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增强区域发展开放度,拓宽国际合作新领域,开展国际国内陆海联运,构建内陆沿边沿海全方位互动开放、互利共赢的开放体系,培育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新高地。

一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发挥东向日本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西出蒙俄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东北亚合作,扎实推进中俄合作建设扎鲁比诺万能海港,积极开发利用朝鲜港口,完善口岸铁路通道和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借港出海”;谋划利用途经萨哈林岛,绕过堪察加半岛,穿越白令海峡,沿俄罗斯北部,经北冰洋抵达欧洲的荷兰、英国、挪威等国家的新北冰洋航线,将沿边地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核心,以延吉(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两翼,推动与俄朝合作,依托中蒙铁路大通道,实现与蒙古国的国际合作,形成中俄朝蒙合作格局,畅通珲春—长春—乌兰浩特—乔巴山—乌兰巴托—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把沿边地区建成以珲春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支撑区。

二 深化国际经济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灵活的开放政策,促进与周边国家在产业、资源、贸易、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扩大农业领域开发合作。强化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支持海外农业企业回运农产品,扩大对外农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努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粮商和农业公司,加强与俄罗斯在粮食种植、果蔬栽培和特色养殖等方面的合资合作,支持开展农牧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回运。加强与朝鲜罗先、两江道、慈江道、咸境北道地区农业科研合作,尤其是良种繁育、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等国家闲置宜农土地,进一步落实与有关国家的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海外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海外农业产业园区。

推进能源、矿产和林业资源开发合作。加大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技术合作等方式,获得境外合作权和开采权,参与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依托富集的朝鲜矿产资源、俄罗斯油气和林木资源,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金属矿产、海产品等资源的进口力度,大力推进矿产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石油炼化产业、木制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开发合作,推进企业参与朝鲜茂山铁矿、青年铜矿、松鹤矿、五龙矿等的开发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煤电及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对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中朝鸭绿江水电开发合作,鼓励有实力企业参与毗邻国家电力建设和电网现代化建设。发挥沿边地区钢铁、水泥等产业优势,引导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境外合作,有序转移过剩产能。

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推动文化贸易、技术贸易、中医药等服务贸易领域发展,培育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对俄对朝边境贸易和互市贸易。优化贸易市场布局,建设珲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图们物流集散港、苏玛集团珲春揽货中心等一批国际商贸集散地,推进图们、龙井、和龙等一批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扶持人参、中药材、农产品等内贸专业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积极建设木材、煤炭、海产品、矿产等加工集散基地,抓好精深加工,促进边境地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强化对外劳务合作,加强对朝劳动力输入,巩固扩大俄罗斯、韩国等农业劳务市场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及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劳务市场。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完善边境小额贸易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策,加快建设跨国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向境外零售商品。

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整合沿边地区旅游资源,加强跨境旅游区建设,扩大境外旅游市场空间。发展科技园区、研发中心等各类合作平台,推进与日韩俄在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合作。鼓励沿边地区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扩大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合作,推进医药产业、医疗卫生、疫情防控等合作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建立健全中朝、中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完善跨界生态环境重大事项通报会晤制度,合作开展森林防火、跨境水体、水质监测和保护磋商。加大鸭绿江、图们江等界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跨界自然保护区建设,辟建跨境生态廊道,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吉林省沿边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经济联系与合作,加强顶层设计,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性联合推进机制,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全省沿边地区与内陆地区协调联动发展,发挥沿边地区比较优势,推动与内陆地区在对外开放合作、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同保共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制定统筹推进机制,科学配置优势资源,形成既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既独立完整又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动与东北东部经济带其他地区融合发展。发挥吉林省沿边地区在东北东部北连黑龙江东宁、绥芬河,南接辽宁本溪、丹东、大连的区位优势,加强与辽宁东部、黑龙江东部的合作。建设白通丹经济带,利用丹东港,实现陆港联动发展,打通吉林省沿边地区面向环渤海的出海通道。谋划建设珲春、汪清、东宁、绥芬河跨省开放合作区。

加强与东北三省互动发展。紧密结合沿边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与长吉腹地、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哈大齐工业走廊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提高在现代农业、绿色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合作水平,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要支撑。

强化与东部发达地区互补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在产业承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源保障等领域加强合作,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有利于扩大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的产业,积极有序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共同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

四 完善开放平台体系

发挥各类境内外合作区、开发区、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构建沿边开放园区体系,形成境内外商贸物流、科技创新、产品加工等紧密联动的合作开放平台。

加快推进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推进珲春国际示范区建设,加快国际合作、边境贸易以及中朝、中俄经济合作区等四个功能区建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力打造进口资源转化、出口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养生四大基地,将珲春国际示范区打造成面向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功能区。推动设立延吉(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规划建设转口贸易、矿产开发、海产品加工等园区,将延吉和长白打造成沿边开放的重要节点。

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和龙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新兴特钢、钼镍矿、机械电子、出口加工、物流等专业园区建设,培育其成为集区域性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积极争取国家在集安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朝互市贸易园区、旅游服务园区、商贸和物流园区等。适时推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置换和扩区工作,解决发展空间瓶颈问题,提升发展水平。

推进境外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着眼建设集境内外产业联动、上下游产业衔接、互市贸易、跨境旅游和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边境开放区域,大力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加快谋划中俄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谋划推动设立中国和龙—朝鲜茂山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图们—朝鲜稳城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国龙井—朝鲜会宁跨境合作区等项目。谋划在防川中俄朝交界处划出一定区域建设旅游开发开放区。适时推动其他边境县(市、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对边境经济合作的特殊政策,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支持珲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支持珲春国际物流园区、龙井保税物流园区、图们国际物流集散港建成保税物流园区。积极推进设立长白综合保税区和图们凉水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探索在边境经济合作区构筑“自由贸易”及“自由行”等示范平台,推进沿边开放。

促进沿边地区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按照“园区集聚、特色鲜明、龙头带动、产业配套、功能齐备”的要求,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发展质量。依托长白山机场,打造空港边贸承接区,实现旅游、贸易相互促进。

五 完善互联通道体系

围绕建立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省际多式联运合作,开通面向俄日韩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大通道。拓宽途经俄罗斯的国际通道,扎实推进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常态化运营,稳定珲春—扎鲁比诺港—束草(韩国)客货混装航线,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港—釜山(韩国)集装箱航线和珲春—扎鲁比诺港—新潟(日本)—海参崴(俄)集装箱航线,畅通珲春经扎鲁比诺港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内贸外运通道。积极辟建途经朝鲜的国际通道,畅通沿边口岸公路铁路通道,开辟图们—罗津、圈河—稳城—清津、龙井—开山屯—三峰里—清津、南坪—茂山—清津、长白—惠山—金策等陆路通道,利用罗津港、清津港、金策港开辟经日本海到达日、韩及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加强省际联运通道建设,利用纵贯辽黑、横联内蒙古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贯通沿边地区向南经过沈阳、丹东,利用丹东港、大连港、营口港,畅通向黄海、渤海地区的陆路通道;向西经四平—通辽—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和经白城—乌兰浩特—阿尔山—乔巴山,分别打通经蒙古国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

六 完善开放合作机制

完善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机制。借助“大图们倡议”“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合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对话机制和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加强政策沟通。探索推进区域便利化合作机制,推行边境旅游、口岸签证、东北亚国家72小时入境免签等相关政策,探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简化出入境通关手续,提升贸易便利化层次,营造便捷的贸易环境。

建立国内区域合作机制。拓展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机制的内涵,加强地方政府间沟通与协作,研究制定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起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和机制,拓宽合作空间,提高合作层次,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