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青年学者文库)
- 岳鹏
- 2178字
- 2020-08-29 07:34:17
第三节 战略对接现象的历史追溯
战略对接作为本书的关键概念和重要研究视角,它不仅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虽然战略对接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并不意味着战略对接只是一个刚刚诞生的现象。不论西方还是中国,在历史上,战略对接这种国家间的特殊交往现象早已存在,并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及当代。对战略对接现象的历史追溯是界定和分析战略对接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为下文历史案例的选择提供铺垫,并帮助我们加深对战略对接的理解和认识。大航海时代之前,由于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全球化,制约大国战争的核武器也尚未出现,国家的安全难有保障,征服与被征服是普遍现象,国家间的关系也相对简单和直接,因此战略对接多以国家间的联盟为其表现模式。
一 西方历史上的战略对接
在西方历史上,战略对接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希波战争时期。公元前492至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第一次入侵希腊,在马拉松战役被雅典击败。此次战役虽然发生在波斯和雅典之间,但波斯帝国的大规模入侵却为希腊各城邦敲响了警钟。此后10年,双方一直紧张对立,防范波斯入侵成为希腊城邦国家共同的战略目标。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第二次入侵希腊,这一次,陆上强国斯巴达和海上强国雅典正式形成了战略对接关系。斯巴达国王率军在温泉关与波斯大军血战,以全体阵亡的代价为雅典争取到了全民撤出雅典城,集结海军,以及完成战役部署的宝贵时间。最终,雅典在萨拉米海战中击败了波斯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自此,波斯帝国的势力逐渐没落,而雅典则依靠强大海军迅速崛起。到了中世纪,由于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东地区崛起,并夺取了耶路撒冷,使得击败穆斯林并夺回圣城成为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共同战略目标。从11世纪到13世纪,欧洲国家先后组织了9次十字军东征,在罗马教廷的组织下,欧洲国家间建立起了以夺取圣城耶路撒冷为目标的战略对接关系,然而,这种战略对接的主要执行者却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之间。除了前两次东征规模较大外,之后的7次东征都是由两个国家牵头执行,到后期甚至只剩下一个国家单独领军东征。由于战略对接关系较为松散,难以形成欧洲国家的合力,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近现代,随着欧洲强国的逐一崛起,欧洲国家间的战略对接关系先后经历了新教诸侯国削弱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君主国联合遏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对抗德国崛起,以及美国和西欧联合遏制社会主义阵营这四个主要阶段。直至冷战结束,全球化日益深入,大国之间的战争已几乎不会再发生,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此时西方主要国家陆续提出以发展为主的战略计划(例如欧洲的容克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战略对接也开始由确保国家生存的安全战略对接逐渐衍生出发展战略对接,形成一种以发展为基础、安全为保障的综合性的战略对接模式。
二 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对接
作为国家间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战略对接现象也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引起国家间战略对接的原因往往是对国家安全的顾虑和对孤军作战的担忧。正如管子所言,在大争之世,“诸侯皆令,己独孤,国非其国也……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略对接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由于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加之北方戎狄和南部荆楚不断威胁中原各诸侯国安全,各诸侯国尤其是受威胁较深的诸侯国均将“攘夷”视为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展略目标,而攘夷就必须尊王,即借助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在“尊王攘夷”的大旗下,中原诸侯国建立起战略对接关系,多次集结重兵,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楚国。到了战国时代,遏制秦国崛起又成为东方诸国,尤其是中原国家的核心战略目标,于是各国在抗秦问题上结成了战略对接关系,相互提供支持,甚至通过合纵联合出兵。战国时期,真正形成规模的合纵共有7次:(1)公元前334年苏秦“六国合纵”;(2)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五国合纵”;(3)公元前298年,齐、魏、韩三国攻秦;(4)公元前288年苏秦“五国合纵”;(5)公元前257年楚、魏联合救赵攻秦;(6)公元前247年信陵君“五国合纵”;(7)公元前241年春申君“五国合纵”。然而,在历次合纵中,东方诸国建立的战略对接关系并不牢靠,燕国因远离秦国,并不积极参与,齐国则更是多次脱离六国合纵,最终导致对秦国的制衡失败。到了西汉时期,“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于是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目的,却成为汉朝与大月氏建立战略对接关系的一种尝试。之后的三国时期,蜀吴两国也曾建立战略对接关系,共同抗衡北方强大的魏国。此后,由于中国基本处于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下,“天朝上国”的思想深入人心,除了蒙古与南宋曾因抗金建立过短暂的战略对接关系外,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对接现象渐渐消失。直到1949年后,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与苏联建立了战略对接关系,通过“一边倒”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国家的压力,但是随着1960年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这种战略对接关系也迅速结束了。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审时度势,立足于国际形势和长远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同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对接,将战略对接由安全层面逐渐转向发展层面。这种转向将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以及世界和平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