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绿色发展研究团队
- 2639字
- 2020-08-29 07:23:32
(三)第三阶段:逐步完善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绿色发展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起成为破解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的五大发展理念。此阶段的特征是绿色发展思想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内涵也更为丰富,我国绿色发展进入逐步完善期,相关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式建立。
1.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基础,用制度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工作,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我国陆续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系统化、完整化。其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涵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其中新建制度22项、健全和完善制度25项。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结合越发紧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国家相继出台了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制定了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系统的规划政策体系。通过上游、中游与下游间的生态补偿以及森林、草原、湿地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机制的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重点工程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展开,“共抓大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
2.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2011年12月,国务院颁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减排目标,鼓励综合利用各类措施控制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低碳试验试点,形成经验并推广,打造一批低碳省区、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与低碳社区,全面提升我国温室气体控排能力。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了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能大幅提升,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消耗、碳排放总量均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领域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相关指标的设定更加严格:一是16个指标全部为约束性指标;二是实行能源和水消费的总量和强度“双控”;三是增加了大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同时主要污染物减排削减力度明显加大。
3.相关法律修订与完善工作持续推进
2011年以后,我国整体的法律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整体法律质量不断提升,为绿色发展专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效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我国2014年修订、2015年生效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作“史上最严环保法”,此法不同于以往单纯的限产罚款等举措,增加了按日计罚款、查封扣押生产资料甚至是对相关人员行政拘留等条款。2015年修订、2016年生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期限、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此外,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空气质量与水环境质量的达标目标与期限。2013年颁布的《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通过严格的环保标准解决过剩产能,并防止过剩产能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4.绿色发展思想延伸到建筑、消费和生活等领域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4月,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并提出了到2020年绿色建筑的主要发展指标。2015年11月,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环保部门的宣传教育、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途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5.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统计监测体系加速发展
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决定,我国出台了多部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2016年,出台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形成覆盖我国主要生态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主要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预防超过生态承载能力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事件的发生。在资源能源方面,印发了《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监测管理与监测信息共享互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推动环境管理转型创新,提升生态环境的监测治理能力,为达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其他方面,《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要建立完善国家直管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对实现环境监测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做了明确规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对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