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 闫志
- 564字
- 2021-03-29 11:33:15
民族的形成
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华夏民族的边界日益清晰。商周时期,早期国族以血缘和族姓对族群进行划分。如姬姓和姜姓联姻形成的部落同盟就是周族,子姓及一些姓氏族群组成的同盟就是商族。族群之间的边界往往不甚清晰。各族群在日常用器、丧葬礼俗等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又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西周分封同姓、异姓诸侯至各地,周族与异族犬牙交错,地理界限与文化界限仍旧十分模糊。到了春秋早期,齐桓公始霸,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强调“诸夏”的地理概念,联合“诸夏”共同对夷狄进行军事行动。晋文公更是对处于中原腹地的赤狄、白狄等部族进行征剿。孔子称赞齐桓公宰相管仲的功业,其中就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说法,这一观念其实是从文化上对华夏与夷狄进行区分。而春秋霸主们对夷狄部族的向外驱逐,则是从地理上确立华夏族群的边界。面对日益团结一致的“诸夏”,这些被排除到华夏边缘之外的“夷狄”,纷纷产生新的应对方式。白狄中的一支在今河北灵寿、平山等地,仿效中原诸侯建立中山国,一度十分强大。而更远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则建立草原帝国,以抗衡中原势力的崛起。也有如羌族者,选择西迁,同时适应新的地理环境,改变生计模式。总之,华夏民族的整合与形成,不仅对日后中原地区的历史造成深远影响,而且在与周边族群互动的过程中,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民族结构也产生了意义非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