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三十二位总统,无疑是二十世纪,甚至建国二百余年里影响最大的美国政治家。由于他生前颇得众望,所以打破了历史惯例连任三届总统,而在第四次当选就职后未及三个月就病故。在他死后,美国宪法增加了第二十二条修正案,明确规定总统不得连任两届以上。由此,他也就成为迄今唯一连续四次当选、任期超过八年的美国总统。

罗斯福1933年至1945年当政十二年多。前六年,实施“新政”,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美国的民族团结;后六年执行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外交路线,建立了强大的军火工业和武装部队,支援和配合盟军作战,在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备战而参战,使美国经济终于摆脱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危机,而为战后美国发展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基础。

所谓“新政”,是指罗斯福继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任总统后,为了克服1929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新政”的第一阶段(1933-1934年)重点在于复兴,主要是维持银行信用,实现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制止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竞争,制止企业倒闭。但是,限制生产恰同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从而同达到危机后相对繁荣的目的相左,实行两年后,农产品价格、工业就业人数和工资总额反而下降。1934年国会中期选举后,民主党力量复有加强,罗斯福乃进而提出“要复兴就得改革”的口号。

“新政”第二阶段(1935—1939年),明确复兴主要靠提高多数人的购买力,而不是主要靠物价增长。这一阶段,更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通过广泛地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以工代赈),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提出根据纳税能力征税,进行税制改革,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这些措施,照顾面较广,带有一定激进的性质,一时颇得人心,使罗斯福在1936年以压倒多数重新当选。但是,这些措施的成效亦复有限,1937年下半年又开始新的经济急剧衰退。一方面面对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高涨,另方面又遭到国会内外保守派和温和派的日益反对,同时,1938年9月慕尼黑事件以后,国际局势紧张加剧,罗斯福不得不放弃改革以争取党内外的团结。不久,他提出“新政必须为打赢战争铺平道路”,“新政”至此也就名存而实亡。1939年和1940年,美国政府大量增加防务开支,大危机状况才得以开始消失。

综观“新政”六年,在经济上直接的效果并不显著。失业人口虽比1933年初罗斯福就职时的一千三百万至一千五百万有所下降,但在1939年仍高达九百万,而1940年是八百万。国民收入在1929年危机前曾达到一千零四十四亿美元,1933年是七百四十亿美元,1937年是一千零九十亿美元,1938年是一千零三十亿美元,1939年才达一千一百一十亿美元。价格指数以1929年为100,直到1942年以后才开始超过这个数字。工人平均收入,1929年是一千四百零五美元,1939年是一千二百六十四美元。

然而,“新政”对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则是巨大和深远的。首先,罗斯福所采取的一系列果断及时的措施,恢复了人们对于美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信心,相当程度上抵消了1929年后日益增长的左翼(以及喧嚣一时的法西斯右翼)运动,从而巩固了资产阶级在美国的统治。

“新政”的实施,使民主党由一个成分复杂、派别众多的联盟转而成为主要是城市自由主义的政党,并且迅速掌握了东北部和中西部许多地方政权,从此跃为多数党。

由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方干预,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扩张了官僚机构。联邦开支在1900年只有五亿美元,1940年达九十亿美元,1945年则更加大到九百九十亿美元。

“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在社会方面。“新政”的所谓三R(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特别是介入农产品的商品化,参预公共工程和住宅的建设,调整劳资关系和实施国家社会保险,这一切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再开发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的再分配,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现代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公开承认了人民的劳动权,建立了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和集体谈判制度,大大有利于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发展。美国工会会员人数由1932年的三百二十万猛增到1940年的九百万,这被认为是三十年代美国最重要的社会变化。

关于罗斯福的外交,专述甚夥,这里只想提及两点:第一,尽管面对当时美国国内强烈的孤立主义,罗斯福不得不一再申明无意参加海外战争和力争偏安于西半球,但在实际上,他以援助英国和防止入侵的名义而在不断地加强战备;因此,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固然对美国造成不小的损失,反而对美国人民起了精神动员的作用,使得美国从此得以全力投入反法西斯的战争。第二,罗斯福对于同德、意、日作战毕竟是坚决的,并为了盟国团结作出了明智的、必要的妥协,在这些方面,他是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的。

罗斯福生前每爱自我标榜为以杰斐逊、杰克逊等总统为代表的民主传统的继承人,或许竟还称得上青出于蓝的。他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和记者招待会,全国范围的竞选活动和身临国会的多次演说,充分利用自己的潇洒风度和锋利辞令(应该说,他的文采比之好友丘吉尔是略逊一筹的),同经济上的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s)和孤立主义政敌交锋中常有夺人之势,并且经常能够触及民间疾苦。这就不仅使他本人得以笼络人心,而历史地看,也使白宫从此更突出地成为美国多数立法的渊源和社会政治的中心。

商务印书馆委托编译这本选集,明知非我所长,只是出于对罗斯福其人和“新政”历史的浓厚兴趣,才敢大胆一试。恰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在1980年春邀我以客座研究员身分往访,给了我难得的时间和图书资料条件,总算顺利完成。

经过比较,选集集中采自美国官方出版的、大部由罗斯福本人作序、加注的十三卷本《罗斯福总统公开文件和讲演集》。在编选过程中,斯坦福大学美中关系计划提供了可贵的技术支援;新闻系教授,老报人伊利·艾贝尔先生提供了很好的内行意见,特借出版的机会表示感谢。在翻译方面,老战友曾肯干同志在相隔四分之一世纪以后又复合作,不但是很大的帮助,也是难得的乐事。

最后应该提及的是,这本集子的选、编、译都是忙里偷闲,仓促进行的,错漏在所难免,尚祈识者见谅!

关在汉

198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