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化系统

兔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 包括壁内腺和壁外腺。胃腺和肠腺是壁内腺;唾液腺、肝和胰是壁外腺。

消化系统的机能主要是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及排除粪便。消化机能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 口腔

口腔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舌、齿、齿龈及唾液腺组成。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吸吮、咀嚼、味觉、吞咽、流涎及攻击等功能。

(一)唇(lip)

构成口腔的最前壁,以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为基础,内衬黏膜、外被皮肤。分上唇与下唇,上唇与下唇的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oral fissure),口裂两端汇合成口角。上唇与鼻端之间形成光滑湿润的暗褐色的无毛区,称为鼻镜(rhinarium),常保持湿润状态。

(二)颊(cheek)

主要由肌肉构成,外覆皮肤,内衬黏膜,构成口腔侧壁,颊腺(buccal gland duct)管和腮腺管(parotid duct)直接开口于颊黏膜的表面。

(三)硬腭(hard palate)和软腭(soft palate)

构成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切齿骨的腭突,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的水平部共同构成硬腭的骨质基础。软腭以横纹肌构成的腭肌为基础,有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

(四)舌(tongue)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所占据,前部为下颌骨切齿部,表面覆有黏膜,此部有一对乳头,称为舌下肉阜(caruncula salivaris)。

(五)齿(tooth)

是咀嚼和采食的器官。镶嵌于上、下颌骨的齿槽(alveolus)内,因其排列成弓形,所以又分别称之为上齿弓和下齿弓。

每一侧的齿弓由前向后顺序排列为切齿(incisors)、犬齿(canine tooth)和臼齿(molar)。

切齿由内向外又分别称为门齿(上双排,共4颗齿)、内中间齿、外中间齿和隅齿;臼齿可分为前臼齿和后臼齿。

图3-1 齿

1—上唇;2—舌;3—下切齿;4—下唇;5—上切齿

图3-2 上切齿

1—唇;2—上切齿;3—硬腭

图3-3 上腭

1—硬腭;2—臼齿;3—软腭

图3-4 咽

1—舌;2—舌园枕;3—臼齿;4—咽;5—会厌软骨;6—勺状软骨;7—食管口;8—食管;9—气管

图3-5 舌下腺

1—下切齿;2—舌下腺;3—舌

图3-6 舌骨背侧

1—底舌骨;2—甲状舌骨;3—上舌骨

图3-7 舌骨腹侧

1—底舌骨;2—上舌骨

图3-8 舌骨右侧

1—上舌骨;2—甲状舌骨;3—底舌骨

图3-9 喉

1—食管口;2—喉口;3—舌

图 3-10 舌

1—舌;2—舌骨;3—喉;4—食管;5—气管

图3-11 舌系带

1—舌;2—舌系带;3—臼齿;4—切齿

图3-12 舌下腺

1—舌;2—舌下腺;3—臼齿;4—切齿

图3-13 舌剖面

1—食管;2—会厌软骨;3—舌;4—咽;5—气管

图3-14 内脏

1—胸肌;2—剑状软骨;3—胃;4—空肠;5—蚓突;6—盲肠;7—股四头肌;8—腹壁肌;9—结肠

图3-15 胃脾

1—胃;2—胰腺;3—脾;4—肾;5—结肠

图3-16 胃脾

1—胃;2—胰腺;3—脾; 4—肾;5—结肠;6—十二指肠

图3-17 食管、十二指肠、胃剖面

1—胃;2—食管;3—十二指肠

图3-18 肝

1—肝;2—门静脉;3—十二指肠;4—后腔静脉;5—结肠

(六)唾液腺(salivary gland)

唾液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能分泌唾液的腺体。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其所分泌的液体进入口腔,统称为唾液(saliva)。

1.腮腺(parotid)

位于下颌支后方至耳根后方,其排泄管称为腮腺管(parotid duct),开口于颊黏膜上。

2.颌下腺(submaxillary gland)

位于腮腺的深层。

3.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黏膜下,腺管很多,分别开口于口腔底部黏膜。

二、咽和食道

1.咽(pharynx)

为漏斗形肌质囊,是消化道和呼吸收道共同通道,位于口腔和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方。分为口咽部、鼻咽部、喉咽部三部分。

(1)口咽部(pharynx oralis) 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的咽腔,借咽峡通向口腔。

(2)鼻咽部(pharynx nasalis) 顶壁呈拱形,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

(3)喉咽部(laryngohypopharynx) 为咽的后部,位于喉口背侧较狭窄,上有食管口通食管,下有喉口通喉腔(laryngeal cavity)。

咽和软腭的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大量的淋巴组织构造淋巴器官。

2.食管(esophagus)

连接于咽和胃之间。将食物由咽运送入胃的一肌质管道,分为颈,胸和腹三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食管管壁具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图3-19 消化道

1—舌;2—喉口;3—食管;4—气管;5—胃;6—十二指肠;7—空肠;8—盲肠;9—结肠;10—直肠

图3-20 消化道

1—胃;3—脾;3—空肠;4—圆小囊;5—结肠;6—直肠;7—盲肠;8—蚓突;9—十二指肠;10—食管

图3-21 胃黏膜

图3-22 消化道

1—胃;2—空肠;3—回肠;4—回盲韧带;5—盲肠;6—直肠;7—结肠;8—十二指肠结肠韧带;9—十二指肠乙状弯曲;10—肠系膜;11—十二指肠

图3-23 盲肠

1—盲肠;2—圆小囊;3—回肠;4—结肠峡部;5—结肠

图3-24 盲肠剖面 1

1—蚓突;2—盲肠;3—圆小囊

图3-25 盲肠剖面2

1—蚓突;2—结肠;3—圆小囊;4—盲肠

图3-26 蚓突剖面

图3-27 内脏腹侧观

1—剑状软骨突;2—胃;3—盲肠;4—空肠;5—肝

图3-28 肝腹侧面

1—肾;2—肾静脉;3—后腔静脉;4—右门静脉;5—左门静脉;6—胃

三、胃

胃位于腹腔内,为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右季肋部,前接食管,入口称贲门,贲门大易致呕吐。出口称幽门,通向十二指肠。主要作用是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排空快。

四、肠

肠是细长的管道,前连胃的幽门(pylorus),后端止于肛门(anus)。肠系膜(mesentery)是悬吊、固定肠管的一部分腹膜,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一)小肠(small intestine)

约为体长的3~4倍。

1.十二指肠(duodenum) 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

2.空肠(jejunum) 是最长的一段,位于肝、胃和骨盆口前。

3.回肠(ileum) 短而直,由腹腔左后部伸向右前方;回肠末端形成圆小囊。

(二)大肠(large intestine)

约60~75厘米,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1.盲肠(appendix) 呈“S”形弯曲,位于右肾后端的腹测;盲肠末端形成蚓突。

2.结肠(colon) 位于腹腔背侧,结肠的特征为有连续的肌袋以及纵肌带。

3.直肠(rectum) 位于骨盆腔内,生殖器、膀胱和尿道的背侧。

图3-29 消化道剖面

1—舌;2—食管;3—胃;4—十二指肠;5—空肠;6—圆小囊;7—回肠;8—盲肠;9—蚓突;10—结肠;11—直肠;12—直肠括约肌

图3-30 肠系膜

1,2,3—肠系膜;4—胰腺

五、肝

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呈红褐色,中间厚边缘薄。位于腹前部,膈的后方,大部分偏于右侧。呈扁平状,背缘一般较厚,腹侧缘薄。在腹侧缘上有深浅不同的切迹,将肝分成大小不等的肝叶。肝各叶的输出管合并在一起形成肝管。胆囊的胆囊管与肝管合并在起,称为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1.门静脉(portal vein)

收集了来自胃、脾、肠和胰的血液,汇合成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小叶间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再分支形成终末分支开口于窦状隙,然后血液流向肝小叶中心的中央静脉。门静脉血因为主要来自胃肠,所以血液内既含有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又含消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细菌和异物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被肝细胞结合或转化为无毒害物质或被枯否氏细胞吞噬。

2.肝动脉(hepatic artery)  

来自于主动脉。经肝门入肝后,在肝小叶间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

六、胰腺

胰腺呈淡红黄色,形状很不规则,近似扁平舌形。位于腹腔背侧,靠近十二指肠,胰可分为三个叶,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叫中叶(或胰头),左侧的部分为左叶,右侧的部分叫右叶。

胰腺的实质分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属消化腺,分泌液称胰液,内分泌部称为胰岛。

图3-31 肝壁面

1—左外叶;2—左内叶;3—右外叶;4—右内叶

图3-32 肝脏面

1—左外叶;2—左内叶;3—右内叶;4—右外叶;5—尾叶;6—方叶

图3-33 胰腺

1—肝;2—胰腺

图3-34 肾压迹

1—肝右叶;2—肾;3—肾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