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猪病毒性传染病
第一节 猪瘟
一、概念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坏死、梗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本病仅发生于猪,各年龄、品种的猪(包括野猪)都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引进外来带毒猪是猪瘟暴发最常见的原因。病猪由尿、粪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屠宰时血液、肉和内脏可大量散布病毒。部分健康猪感染猪瘟病毒后1~2天,在未出现症状前就能排毒。部分病猪康复后5~6周仍带毒和排毒。蝇类、蚯蚓、肺丝虫都可在一定时间内保存猪瘟病毒。该病主要经扁桃体、口腔黏膜及呼吸道黏膜感染。弱毒株感染母猪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产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部分胎儿产出后发生先天性震颤、共济失调,存活者可发生持续性感染。被猪瘟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用具、运输工具、饲养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服、鞋及医疗器械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猪瘟病毒空气传播不会远距离发生,而在单个的猪棚里会发生,或者距离相差不到500米的猪群之间也会发生。人工授精也能够导致猪瘟的传播。经过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1月龄以内很少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繁殖障碍型猪瘟多表现为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猪瘟病毒能引起免疫抑制,发生猪瘟时容易继发或并发猪肺疫、副伤寒等疾病。
有机溶剂(乙醚或氯仿)和去污剂可以使猪瘟病毒灭活,2%NaOH是猪场常用的有效消毒剂。猪瘟病毒在冷冻、潮湿以及富含蛋白质的条件下可以长期生存,但在液体中,20℃仅可以存活2周,4℃不超过6周。猪瘟病毒在pH值5~10时相对稳定,pH值低于5时,温度越高越易灭活。在相同温度和pH值下,不同毒株的稳定性不同,但灭活条件主要取决于介质。如细胞培养物中,猪瘟病毒在60℃,10分钟就丧失了感染性,但在去除纤维蛋白的血液中,68℃、30分钟以上仍能够存活。
二、临诊特征与诊断
1.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7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21天。
(1)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症状急剧,全身痉挛,四肢抽搐,高热稽留,皮肤和黏膜发绀,有出血斑点,经1~5天死亡。
(2)急性型 此型最常见。体温41℃左右,稽留热,行动缓慢,头尾下垂,拱背,寒战,口渴,喜卧一处或闭目嗜睡,眼结膜发炎,眼睑浮肿、有黏脓性分泌物,腹下、耳根、四肢、嘴唇、外阴等处可见紫红色出血斑点(图2-1)。病初粪便干,后期腹泻,粪便呈灰黄色。公猪包皮内积有尿液,用手挤压后流出浑浊灰白色恶臭液体。哺乳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磨牙、痉挛、角弓反张或倒地抽搐,最终死亡。
图2-1 皮肤出血斑点
(3)亚急性型 此型常见于老疫区或流行中后期的病猪。症状较急性型缓和,病程20~30天。
(4)慢性型 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步态缓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干和腹泻交替出现。有的病猪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病程1个月以上。不死亡者,长期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5)温和型 病情发展缓慢,病猪体温一般为40~41℃,皮肤常无出血点,但在腹下多见淤血和坏死。有时可见耳部及尾巴皮肤坏死,俗称干耳朵、干尾巴。病程长达2~3个月。
(6)繁殖障碍型 妊娠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造成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或产出弱小仔猪,也可产出外表正常的仔猪。多数仔猪出生后陆续发病死亡;个别虽能长期存活,但呈持续感染和免疫耐受状态,成为猪场危险的传染源。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病变为小血管内皮变性引起的广泛性出血、水肿、变性和坏死。显微镜检查,网状内皮系统受侵害,小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引起出血。血管变性区的血液迟滞,粒细胞聚于四周,最后成梗死,因而使耳及皮肤变紫。脑有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多见于丘脑和髓质。不论生前是否有神经症状,约75%的病死猪中可见到脑组织内小血管周围,单核淋巴样细胞浸润形成的“管套”现象。这一点有诊断意义。
(1)最急性型 常无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一般仅见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斑点。
(2)急性型 皮肤、浆膜、黏膜、淋巴结、心、肺、肾、膀胱、胆囊等处常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以肾和淋巴结出血最为常见。
淋巴结肿胀、充血及出血,外表呈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图2-2)。
图2-2 淋巴结肿大出血
肾脏色泽变淡,肾表面布满大小不等出血点,形成麻雀蛋形(图2-3)。皮质部有小出血点,肾盂也可见到(图2-4)。
图2-3 肾点状出血似麻雀蛋样
图2-4 肾脏皮质等出血
脾脏一般不肿大,被膜上特别是边缘常可见到隆起的红色小出血点,30%~40%病例的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呈紫黑色、稍突起(图2-5)。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图2-5 脾脏出血性梗死
多数病猪两侧扁桃体出血、坏死。喉头、咽部黏膜及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图2-6)。
图2-6 喉头会厌软骨出血
消化道病变表现在口腔、牙龈有出血点和溃疡灶;大、小肠系膜和胃肠浆膜常见点状出血,胃肠黏膜出血性或卡他性炎症。
(3)亚急性型 全身出血病变较急性型轻,但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的变化更明显。
(4)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大肠回盲瓣处黏膜形成特征性的纽扣状溃疡(图2-7)。全身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失调表现为突然钙化,从肋骨、肋软骨联合到肋骨近端常见有半硬的骨结构形成的明显横切面,该病理变化对慢性猪瘟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图2-7 回盲瓣纽扣状溃疡
(5)温和型 一般较典型猪瘟轻,如淋巴结呈现水肿状态,轻度出血或不出血,肾出血点不一致,膀胱黏膜只有少数出血点,脾稍肿,有1~2处小梗死灶,回盲瓣很少有纽扣状溃疡,但有时可见溃疡、坏死病变。
(6)繁殖障碍型 可见死胎、木乃伊胎、弱小仔猪或颤抖仔猪产出。多数仔猪可见水肿,腹腔积水,肺动脉畸形,肠系膜淋巴结串珠状肿大,肾皮质出血和出现裂缝,胸腺萎缩,皮肤和肾点状出血,淋巴结出血等。
3.诊断
及时诊断非常重要,稍有延误往往会造成严重损失。典型猪瘟根据临诊症状、病理特征与流行病学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目前非典型猪瘟与混合感染日趋增多,诊断更需注意相互鉴别。
(1)实验室诊断 单克隆抗体技术常用于猪瘟病毒的鉴定技术中,如病毒分离(VI)、荧光抗体试验(FAT)和ELISA,其中猪瘟病毒分离技术是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白细胞减少症虽然不是特异性的,但也是猪瘟变化的一个指标,因此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筛选试验。
(2)鉴别诊断
① 急性猪丹毒。急性猪丹毒多发生于夏天,病程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体温很高,但仍有一定食欲。皮肤上红斑指压退色,病程较长时,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眼睛清亮有神,步态僵硬。剖检胃和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脾脏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和肾淤血肿大。青霉素等治疗有显著疗效。
② 最急性猪肺疫。多发于气候和饲养条件剧变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咽喉部急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皮肤蓝紫,或有少数出血点。剖检咽喉部肿胀出血,肺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脾肿大不明显。抗菌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③ 败血性链球菌病。多见于仔猪。除有败血症状外,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症状。病程短,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剖检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液增加、脾肿大。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多、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④ 急性猪副伤寒。多见于2~4月龄的猪。阴雨季节多发。一般为散发。先便秘后下痢,有时带血,胸腹部皮肤呈蓝紫色。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肝可见黄色或灰色小点状坏死,大肠有溃疡,脾肿大。
⑤ 慢性猪副伤寒。慢性猪瘟与该病容易混淆,其区别点是后者呈顽固性下痢,体温不高,皮肤无出血点,有时咳嗽。剖检时大肠有弥漫性坏死性肠炎变化,脾增生肿大,肝、肠系膜淋巴结有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有时肺有卡他性炎症。
⑥ 猪黏膜病毒感染。黏膜病病毒主要侵害牛,猪感染后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或无症状,部分可出现类似温和型猪瘟的症状,难以区别,需采取脾、淋巴结做实验室检查。
⑦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也有持续高热、皮肤紫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等症状,容易同猪瘟相混。但弓形虫病呼吸高度困难,磺胺类药治疗有效,剖检可见肺水肿,肝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各器官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采取肺和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可检出弓形虫。
三、预防与控制
1.平时预防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与控制,严防病毒侵入,切断传播途径,建立健康猪群,切实搞好疫苗接种工作。中国猪瘟兔化弱毒苗是世界上最好的猪瘟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接种后4~6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8个月,乳猪免疫后可维持6个月,免疫确实的猪可达100%保护,安全性好,接种后无不良反应。猪瘟免疫程序须根据本猪场的具体情况制订,下面提供一个参考。
① 在母猪已经免疫的情况下,仔猪可在30日龄进行第1次免疫。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1次免疫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65~7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后备母猪5月龄时进行免疫,公猪、繁殖母猪每年注射猪瘟弱毒疫苗2次,繁殖母猪可与仔猪30日龄免疫同时进行。
② 发生过猪瘟的猪场,实施超前免疫,以使仔猪尽早建立主动免疫。然后于3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1次。
③ 新购入仔猪,宜在7天内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2.应急防制措施
(1)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猪瘟或疑似猪瘟的猪,都应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封锁疫点 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及猪产品的集市贸易和外运,至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3周,经彻底消毒,才可解除封锁。
(3)处理病猪 对全场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应就地深埋。凡被病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和与病猪接触过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应予隔离。
(4)紧急预防接种 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应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剂量为3~4头份。
(5)彻底消毒 病猪圈舍、垫草、粪水、吃剩余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饲养用具应每隔2~3天消毒1次。
(6)淘汰 对繁殖障碍型猪瘟的母猪及仔猪应坚决淘汰。
四、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根据国家《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对猪瘟应采取以免疫为主,“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而不提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