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原因会导致儿童多动症?

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尚存诸多争议,近年多项研究的初步共识认为多动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脑部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面(SPECT)等技术的出现使多动症成因的神经生理理论的预测成为可能。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前额叶、纹状体区域损伤在ADHD的致病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使用MRI开展的结构影像学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脑部前额区域存在异常,主要包括前额叶皮质和基底核存在轻微但又独特的异常。此外,右侧前额叶皮质、尾状核和苍白球更小、前膝胼胝体小、顶叶和枕叶白质减少、后小脑蚓部更小。功能影像学(fMRI、PET及SPECT)研究结果提示儿童和成年ADHD的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的基本活动降低,这些区域的损伤会导致相应的行为症状。研究发现,影响上述脑部异常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先兆流产、病毒感染、不恰当服药等。

(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

(3)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4)其他:如长时间电脑辐射,手机辐射等对新生儿的脑部组织也有较大的影响。

2.遗传因素 ADHD具有很高的遗传性,25%~50%的病例有家族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席勒温(Silver)就发现近40%的多动症儿童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该症,存在家族聚集性。法诺旺(Faraone)等人的研究也显示,多动症儿童其父母为多动症的概率是对照组的20倍,兄弟姐妹为多动症的概率是对照组的17倍。双生子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著名的多动症双生子研究是由高德曼和史蒂文森(Goodman&Stevenson,1989)进行的,他们从普通人群中通过老师和父母填写问卷的方式筛选多动症双生子患儿,资料分析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是51%,而异卵双生子同病率是33%。多动症遗传因素的病因探讨主要体现在基因研究方面。

多动症儿童个性发生偏移,关键是自控能力不足,继而出现活动过多,注意力涣散等表现,而自控能力的强弱与中枢神经元突触间隙处的去甲肾上腺素有效浓度有关。该处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时儿童自控能力较弱,反之自控能力较强。但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足并非都是脑损伤的结果,而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ADHD可能有数个易感基因,其作用具有累积效应。与ADHD相关的特殊基因包括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及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等。根据“基因-酶”的学说,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在某种染色体上的DBH基因如何。多动症小儿受遗传因子的影响,DBH不足,神经元突触间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减低,出现多动症症状,但这种遗传因素只是内因,多动症的发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

3.神经化学因素 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某些神经化学方面的指标,如尿液、血液和脑脊液等,暂未发现显著差异。诸多研究发现,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使得神经不能及时传递信息而造成的一种病态。多动症儿童的中枢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和一般儿童不同,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少,可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动作增多。

4.饮食和铅中毒 一些饮食因素也被认为是多动症的可能病因。20世纪80年代,食用糖在美国被认为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成因,后来相关研究所及大学的研究者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糖与儿童行为、注意力和学习问题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系,即食用糖不是多动症的成因。目前,人们对于一些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料、防腐剂)和某些饮料(可乐、雪碧、冰激凌)也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这些食品增加多动症出现的可能性,但是目前研究没有发现这些物品与多动症之间的直接关系。缺铁致使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状。

研究表明,铅中毒是引发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摄入含铅量过多的食品,即使未达到中毒剂量也会诱发多动症。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发展,空气污染加剧,人们吸铅中毒的机会增加。如吸入汽车废气,接触大量油漆、塑料玩具及其他化学物品等,当血铅>100微克/升时就能抑制脑中酶的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儿童的智力、记忆力、视觉运动、听觉运动功能,使其自控能力下降。有人指出当血铅>60微克/升时即有脑电生理的变化,引起小儿行为异常。

5.家庭和社会因素 很多家庭和社会因素可能不是多动症的直接原因,单独存在也不一定会造成多动症,但一经出现就会对多动症儿童有重要意义。不良因素常常会引起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加重多动症症状。而好的因素可能会防止多动症的发生,也可减轻多动症症状。国外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管教会使小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小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症状加重。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儿童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严格管教者”占61.7%, “放任不管者”占3.5%, “过分溺爱者”占7.05%。

(1)家庭因素:多动症儿童与家庭环境不佳或家长的不合理教养有一定关系:①做父母的经验有限,对待孩子观点不一致或存在严重的分歧;②家长工作忙,对子女关心不够,忽视儿童的物质和心理要求或只顾自己玩乐,无心多管子女;③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子女简单粗暴甚至对子女躯体虐待和心理虐待等;④对孩子期望太高,严加看管,使孩子失去“自由”,产生极大心理压力或者对孩子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娇生惯养的自私心理;⑤父母关系紧张或家庭不良事件,如父母关系不好、离异或亲人亡故等;⑥其他:如家长的个性特点等。

(2)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学校学习观点不明确、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心理健康、学校气氛活泼不足,加上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等会导致儿童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过重。另外,城市化和现代化步伐增快、电影电视内容的影响、电脑游戏的引诱、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社会道德规范的削弱等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