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心理学的学科概念

自从王米渠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中医心理学学科概念后,经过几十年来专家学者们的不断完善,现已基本确定下来。几年前,我有幸以课题组专家顾问的身份,参与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杨秋莉教授主持的2008年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中医精神医学与心理学名词规范的制订”工作。该课题组经多次专家咨询,综合了专家们的建议,对中医心理学的名词进行了规范,并通过了验收。

该项目首先对中医心理学的学科概念进行规范,明确为:“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继承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中医理论阐释人的心理现象,探索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影响,指导养生保健及临床疾病防治的新学科。”

关于这个学科概念的内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强调了中医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什么特点?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继承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精华;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因此说,中医心理学是本土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这是与西方心理学有着不同的学科特色。

(2)概括了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大方面。其中,理论研究包括中医心理学发展史及文献研究、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和杨秋莉教授合作编写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已经于2013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理论研究还包括中医心理病理学的研究,要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分化出心理疾病的相关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进行充实和完善。在临床研究方面,有中医心理诊断以及心理测量评估的研究,这里既有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也有心理学特有的量表问卷。薛老和杨秋莉教授立足于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在《黄帝内经》基础上研发的“五态人格测量”,已填补了我国本土化心理测量的空白。临床研究既要对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还要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疗法,如汪卫东教授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张伯华教授的情志顺势疗法等。临床研究的重点在于应用,因此还应进行中医心理养生学、中医心理护理学,以及针对与心理相关的一些疾病,如情志病、神志病、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等临床治疗的中医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张孝娟教授等主编的《中医临床心理学》,于2006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为中医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中医心理学的学科概念,明确了中医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心身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