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社会福利建设史
- 严运楼
- 2247字
- 2021-03-27 15:37: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福利建设的基础条件
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性发展、政策与制度的发展,都是社会福利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多次说到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同时把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统称为一切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就是一切具体的物质性因素和具体的精神性因素中所蕴藏的能够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一方面是生产有形的具体物质财富的能力,而不包括生产无形的生产关系(制度)财富和人口、自然产品等财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在生产有形的具体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中,只包括物质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所蕴藏着的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而不包括社会关系、人口和自然因素中蕴藏着的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福利建设历史进程中,始终强调社会福利发展的生产力条件。毛泽东根据建国初的生产发展情况,主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福利建设,提出“福利不可不谋,不可多谋”;邓小平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高度,明确以生产发展为重点,把握住了社会福利的关键,对党领导的福利建设进行了历史定位,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党坚持社会福利建设必须依托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也认为这种依托并不意味着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因为单纯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消除或减少贫困,相反会加剧贫富悬殊。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福利建设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生产力促进社会福利建设。社会福利机构依靠税收、收入、捐赠、政府补助等促进自身发展,而这些都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税收和收入来源是提供社会福利建设的基础,慈善捐赠可以来自个人也可以来自慈善组织,这部分经费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条件之一。政府补助是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公共供给和公共经费方面,政府始终是医疗、教育、收入维持、福利服务等经费的主要来源。如果要保证上述福利经费充足,就要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同时,政府也要根据法律、政策、规章、治理等手段促进税收、收入、政府补助等福利积累,从而促进福利建设。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建设反过来又促进物质生产力发展。例如通过投资人力资本,提高入学率和健康水平,积累人力资本;以更好的政策鼓励贫困人群积极脱贫致富,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发展社会保障项目,为贫困群体提供更高收入以此增加资产等等。还能够积极促进就业,利用社会福利政策和失业保障金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因此,党领导的社会福利建设,积极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坚实的物质生产力是社会福利建设的基础。
二、社会福利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只是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某些阶层的片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福利的发展应该向更高意义上迈进,不能滞留于资本主义水平上,而是要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因此,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于党领导的社会福利建设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党领导的社会福利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性。党的社会福利可持续性表现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建设社会福利体系,这种社会福利体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福利体系的制度设计体现协调性和整合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适应经济增速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适应快速增长的城镇化和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保持经济和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以来,党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遵循协调性与整合性的要求。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视角,促使党的福利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
三、政策与制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策与制度是社会福利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了政策制度的产生及其静态结构、政策制度的动态变迁及其演化,以及政策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问题,这对党的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党在力求满足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福利水平的同时,必须至少满足个人或家庭的最基本生活,满足本国人民在健康、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执政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主导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福利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紧密相联。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用福利体制作为分析框架研究福利国家,“福利体制”这一概念对他来说,不是单纯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范围、福利水平和福利政策的衡量等方面进行比较,更主要的是从福利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模式、阶层形成模式、福利过程模式、政治结构、福利平等性等方面分析福利国家。他把福利国家从福利体制上分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根据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划分福利国家群体,并进行福利平等性的综合排序。从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三个世界的划分来看,福利国家的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等对本国的社会福利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抛开社会性质的差异,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建设同样离不开政策与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福利体系注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福利制度和政策。党的养老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和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发展变化,印证了党的福利政策对于福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福利政策和福利制度在住房、医疗、健康、教育、就业、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