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坚信念 锤党性
- 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
- 安晓朋
- 16949字
- 2019-01-08 14:52:18
人一生的追求;加强党性锻炼,是共产党人——当好对党忠诚的先锋战士
基层党委书记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一生的追求;加强党性锻炼,是共产党人一生的必修课。对党忠诚,第一位的就是要忠诚于党的信仰,自觉为实现党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基层党委书记只有把好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才能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思潮面前有定力和鉴别力,在关键时刻毫不含糊,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让我们党不能忘记过去,永远保持“把革命工作干到底”精神;就是让我们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是让我们党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特别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97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不忘初心才能不迷失方向,不忘初心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就是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就是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所以,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如果丢掉了初心、忘记了使命,就会陷入“四种危险”,就会经不起“四大考验”,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秘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目的都是为了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又明确新时代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现实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唯有在我们党的光荣历史中汲取力量,唯有在革命传统中汲取力量,唯有在革命先辈的言行和事迹中汲取力量,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奋斗目标。
(二)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当前,基层党委书记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党委书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履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二是更加立足岗位作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基层党委书记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必须在各自岗位上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本领,履职尽责,创新创优,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成为引领民族精神的“中国脊梁”。
三是更加严守党的纪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基层党委书记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接受人民监督,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
理想信念是灯塔,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必须以此来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对于基层党委书记而言,首先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任何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铭记,为了理想信念,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关头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迅速恢复了国有经济,很快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
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永葆生机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是有了立身之本,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无数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许许多多的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激励。
(二)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培植精神家园
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引领者。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状况关系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道德品行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干部队伍中,理想信念缺失、道德品行不佳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些干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信心不足,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有的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干部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有的干部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纵情声色犬马,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还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遇到的纷扰是多重的,在道德品行上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形成,共产党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第一,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当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而是靠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地加强学习,真正明白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候理论水平不高,理论准备也不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和成功,就是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今天,基层党委书记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很多,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掌握得不够全面系统。基层党委书记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基层党委书记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因此,基层党委书记必须认认真真地多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立场方法和世界观问题,从根本上坚定理想信念和解决党性党风问题,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成长为一个好干部。
第二,要明辨是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体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名合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要求。
共产主义既是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又是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作为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但作为运动,其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因此,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篇章。身为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加强党的经典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燕化正邦公司:持续实施以理想信念教育 为核心的“灵魂检修”工程
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由原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炼油事业部改制成立,主营石油石化生产装置检修、保运、维护等,现有员工150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186人。决定改制时,整个队伍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一是认为“咱们被当作企业包袱甩掉了”,因而感到心无所依;二是认为既然成为了非公企业,就应“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因而奉行金钱至上;三是认为党建是虚的,改制了就要“玩实的”,因而形成单纯经济思想;四是认为原来在体制内时日子都已难过,现在要自己面向市场,“想挣钱都挣不来”,“收入不会有保障”,因而感到前途渺茫……
面对如此状况,暂时处在党组织归属不明确期的公司党委班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经分析认识到,“说一千道一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得靠组织的力量”,因而,“越是改制企业越要加强党的建设!”于是,改制实施不久就及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委班子。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开始全面探讨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明确提出:把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是搞检修的,首先要把公司党员的灵魂检修好!”由此,面向全体党员干部的“灵魂检修”工程深入展开,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那么,实施“灵魂检修工程”,应该从何处入手?公司党委认识到,企业在改制中及改制后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只要这支先锋队伍理想信念坚定,企业在发展中就一定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因而,实施“灵魂检修”工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把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和根本。
正邦公司党委深刻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的特点,进而将理想信念具化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来开展教育,同时分出领导班子、全体党员等不同层次,采取讨论、活动、读书交流、形象塑造等多种方法予以持续推进,取得了突出实效。
三、加强党性锤炼,提高党性修养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党性是这样表述的,“无产阶级党性是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下,无产阶级高度自觉的阶级性。”这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基本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员的党性修养。实践证明,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法宝。基层党委书记首先是一名党员,尤其要不断进行党性锤炼,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传家宝”接力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一)加强党性锤炼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今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所谓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锤炼,锻炼、磨炼之意。加强党性锤炼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课题。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塑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人要与时俱进,党性与时俱强,就要不断锤炼。
锤炼党性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内化;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地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本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动态中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1939年,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经典著作中,第一次用大量篇幅系统地论述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长期性,明确地提出了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他指出,党性修养,是党员“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的必经之途。为此,他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加强党性修养的目的是使党员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动态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说到底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与世界观的问题。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磨练,自觉地经受考验。应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各项活动中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地加强党性的锻炼和修养。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来武装自己,在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基层党委书记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党性锤炼。
第一,要以自觉精神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党、在党是否有坚强、纯洁的党性,这离不开党的培养和教育,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锤炼。自觉性从个体方面表现为一种价值、精神境界和工作状态。每个党员都应有与党荣辱与共的价值观念、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和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保持高度的自觉精神。标准记心间,时刻审视自己,每事问、每日省、求日新;戒尺随身带,时刻照量自己,掸灰尘、正衣冠、升境界;经常反求诸己,常思能力差距、常怀本领恐慌,在不断改进、改正和改造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第二,要以实践观念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加强党性锤炼是共产党人的实践课题,这个锤炼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表达在口头上,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在行动上。锤炼党性不是脱离实践、脱离社会的“修身养性”,而是在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和任务中的奋斗和锻炼。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躬身实践、大胆实践,出几回窘态,方获真知;“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方有精进;红红脸、出出汗,方得警醒和警戒。诚于中而形于外,锤炼党性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不仅要“想起来”,更要“干出来”,如此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在锤炼中保持先进性,经受住“四个考验”,克服“四个危险”,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第三,要以持久功夫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党员的保质期是一辈子的事,既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劳永逸,须得着眼一时一事,注重一生一世。不可有满足情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小有进步是新起点,再接再厉攀新高,人生不息,锤炼不止,方持高尚品行。
不可有懈怠思想,一处弛则百处懈,紧张繁忙是常态,锤炼党性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容易先敷衍,后丢却,党性锤炼就成了一句空话。不可有虚浮行动,锤炼党性是实打实的事,人前人后要一样,公堂暗室要一样,不掺水分,不存侥幸,不怕丢面子,不怕说迂腐,按规矩来,办实在事,认实在理,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能永立不败之地。
(三)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
坚强的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它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每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需要永远恪守、终生实践。共产党员的党性,还体现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在思想觉悟上要高人一等,在工作能力上要胜人一筹,在创先争优上要先人一步,在廉洁自律上要严人一级。
第一,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民为本,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评价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对于基层党委书记而言,必须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坚持问政于民,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坚持问需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计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经常深入到群众,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地了解群众的情况,近距离地倾听群众的呼声。
第二,在急难险重中锤炼党性。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急难险重关头,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在危急时刻能冲得上,关键时候能站得出,重要时候能顶得住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越是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越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心理意志和应变能力,党员干部要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情况复杂的地方,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在完成组织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中进一步接受考验、加强锻炼,通过艰苦复杂的环境磨练、重大斗争的考验砥砺品质、锤炼党性。要到群众和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苦心志”“劳筋骨”,在艰苦环境中增长本领、建功立业,把挫折和困难当成锤炼党性的炉火,努力做党性最强的干部。
第三,在廉洁自律中锤炼党性。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的底线。基层党委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但不能让金钱和利益困扰思想,不能让感情和面子影响工作,要严于律己、知足常乐、去欲戒贪,守得住清贫,防止心理失衡;经得住诱惑,防止心智迷乱;管理住小节,防止因小失大。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慎言慎行慎独慎微,避免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沾上污垢。要锤炼身心、砥砺意志、陶冶情操,努力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和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周恩来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四、增强政治定力,对党绝对忠诚
古人云:“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对党绝对忠诚,绝对忠诚于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基层党委书记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党员要牢记对党忠诚这个根本
90多年来,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党才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不断发展壮大。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肩负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严峻复杂的考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以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第一,坚守党的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党员对党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这种忠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作牵引,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自觉。党员干部时刻不能忘记党的政治立场和自己的党员身份。站稳政治立场,做到对党忠诚,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应对各种政治考验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并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种种考验和挑战,败下阵来。有的信仰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有的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把党的宗旨、群众的利益抛在脑后;有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成了表里不一的“两面人”;有的热衷于“潜规则”“小圈子”,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等。只有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拧紧思想“总开关”,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现象。
第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良好政治生态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现在,有的地方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受到破坏,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用坚强的党性增强政治免疫力,抵抗不良风气的侵蚀。只有对党忠诚、无私无畏,才能以自身硬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真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牢牢把握绝对忠诚于党的具体要求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坚持党性的牢固支点,是衡量党员干部官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一种义薄云天的信念。有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
第一,忠诚党的信仰。对党忠诚,首先要忠诚党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这就是党的信仰所在。要坚持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注重理论素养这个必修课,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基层党委书记要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元”,固守为政之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委书记应更加努力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三,维护党的形象。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先进性和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当前有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直接给党的形象抹了黑。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涉及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的兴衰存亡。因此,基层党委书记要从自我做起,维护党的形象。
第四,加强道德修养。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首先必须做到心怀坦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这事实上是对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正心诚意”。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这就要求基层党委书记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讲诚信、守纪律、懂规矩,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坚决反对口是心非、虚情假意,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对党绝对忠诚。
(三)对党忠诚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对党忠诚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体现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上。只有工作推动了,事业发展了,对党忠诚才有真正的价值和实际的意义。
第一,要深化学习,主动提升理论水平。学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掌握工作方法的基本入门,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的首要要求。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化学习成果,才能在理论水平上得到提升;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明晰方向、稳步发展。所以,基层党委书记要自觉增强学习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始终做到持之以恒,深化理解,不能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而搞一阵风,浅尝辄止;要把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加强学习。
第二,要牢记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要把树立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如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没有忠诚可言。
第三,要强化组织意识,服从组织安排。组织意识具有凝神聚心的作用,是维护我们党团结统一的保障。党员干部要铭记自身角色、强化责任担当,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强化组织意识,就是要自觉接受组织安排,恪守组织原则,做到始终严格遵循不突破,始终执行落实不放纵。要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做到一心一意为党为民不懈怠。
第四,要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党忠诚首先要做到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用以规范党员行为的一种规范,要求党员要自觉遵守,牢记自己是党组织中的一员,拧紧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自觉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斗争;自觉抵制和批判价值取向物化、宗旨观念淡化、党员意识弱化和党性修养退化现象,始终保持党员纯洁性。基层党委书记只有始终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懂得摆正角色、身份和位置,自觉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始终做到慎独、慎微、自警、自省;才能真正心怀群众,心中有党组织;也才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党员本分,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五,要突出纪律严明,严格遵守党的规矩。“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我们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战斗部队,纪律严明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严明的纪律作为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铁的纪律。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百分之百守纪律、讲规矩,绝不越“雷池”一步。要常怀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才能身有所正、行有所止、业有所成。基层党委书记要牢牢守住底线。坚守政治底线,坚守法纪底线,坚守道德底线。要强化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规矩、按程序办事。
陈云的党员忠诚观
1940年,陈云基于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写了《党员对党要忠实》的文章。这是一篇论述如何保持党的纯洁、划定党员忠诚底线的重要文献。陈云对这个问题的系统论断,今天读来依然倍感精辟。
在陈云看来,党员对党忠实,就是向党组织讲老实话,特别是政治性的问题,对组织不应该有任何保留。陈云认为,党员对党忠实与否,说到底是阶级立场的问题。各种不忠实行为“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严格地说,对党不忠实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还是不够格的”。至于那些为了骗取党的信任,以爬上领导岗位,则属于投机分子。对于这种不忠实的人,“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他们利用任何机会破坏党的事业”。因此,忠实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陈云认为,党员的忠实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事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党员可以说假话,鬼话连篇”,“如果我们的党员也染上了这种恶习,那末,我们党内的互相信任就不可能建立,党的意志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也就不能建立,共产党将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也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也就是说,党员的忠实既是党同心同德的保证,也是赢得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条件。
陈云还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这里的言行一致首先是在党内的言行一致,就是对党要胸怀坦荡,对党组织不隐瞒任何个人的问题。所以,“忠实于党”应该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选用干部的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纯洁,这种纯洁主要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这也是陈云眼中党员对党忠实的更高境界。
五、抵制淡化党性、违反党性等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就要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反对各种违反党性的错误现象。坚持党性锻炼同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本来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弘扬正气,打击歪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邓小平曾提出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对错误思想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格按照党规党纪办事,必须坚决克服党内生活中的好人主义和领导上的软弱涣散状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党存在一天,党性和违反党性的斗争就会存在一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经验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斗争并没有减弱。要反对“无党性论”和形形色色淡化党性、抹杀党性的观念和主张,就要反对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为钱出卖党性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反对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恶劣作风。
(一)反对“无党性论”和淡化党性、抹杀党性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由于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观点,必然形成对党性这个客观存在的不同态度。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证明,党性是我们党的统一和团结的基础,是几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战斗不止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和优势所在。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一段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削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乘机泛滥,党内就出现了所谓“松绑”论调。陈云同志立即予以批驳、反击。他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
鼓吹党性原则“松绑”,这是在新形势下否认党性、抹杀党性的一种最初变体,任其发展,就必然使我们党丧失党性的武器。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和党内一部分人中主张“淡化党性”的论调又在发展,显然,这是否认党性的又一种变体。其实质同样是危害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极其不利于党的拒腐防变斗争。我们必须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建设传统,坚定不移地用党性原则来教育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使党性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反对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违反党性的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给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其负面效应主要是思想方面和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加上一些人的推波助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未跟上,致使一时间“一切向钱看”成为时髦,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反被斥责为“不合潮流”,这就从根本上搅乱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观,颠倒了坚持党性和违反党性的是非界限。所谓为个人主义“正名”,说什么“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极大地膨胀了人们对权与利的追逐,使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很明显,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是同党性原则根本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一旦泛滥,就必然成为瓦解和动摇我们党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炸弹,必然导致人们迷恋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强调这种危险,绝非危言耸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他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我们认识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重要性的活的教科书。”因此,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不然,还会有很多人被“一切向钱看”等错误思想所腐蚀,党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反对理论与实践分离、学习理论与增强党性脱节的不良风气
理论和实践统一,是党性强的表现。否认理论的指导意义,崇尚狭隘经验,是经验主义;否认实践的基础作用,片面夸大抽象理论,是教条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是没有党性和党性不纯的表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习理论与增强党性相结合,当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在我们干部队伍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中,照本宣科的不良风气,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不良风气,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仍然严重存在。因此,很有必要大声疾呼,坚决反对不良学风。
学风问题,同时也是党风问题。邓小平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风问题是党性的第一问题,是对其他作风如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有“管总”的意义的。基层党委书记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学风乃至其他作风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党员先进典型
史来贺
从1952年开始担任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3年去世,史来贺把浓烈的情怀深深融入到改变家乡的实践中,把共产党的信念体现在深爱群众、带领群众创造幸福文明生活的实践中……
不搞特殊化,最怕与群众疏远生分
对群众深怀感恩之情,对人民深怀敬畏之心。他一生不唯官,不唯上,唯独怕群众,怕群众与他疏远生分。虽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20年,还当过地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但他始终不在群众面前搞特殊,连与中央领导的照片也不往墙上挂,对家人说:“甭拿这吓唬老百姓,还是多干些实事好事。”每天下班往路边一坐,村里的男女老少围过来,有说有笑一片融洽,这才是他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光。
去世前一年,他曾经把一份5000字的《史来贺对刘庄调查研讨的谈话》交给全体村民,把未来摆到群众面前听取意见。即使在最敏感的民主问题、接班人问题上,也相信党员和群众的力量。
史来贺经常对人说:“干部既是带头人,又是服务员。带头人就是要带领大家苦干实干,脱贫致富,无私奉献;服务员就是为群众搞好服务,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最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群众就没有后顾之忧,就会一门心思搞集体经济,为刘庄的发展出力流汗。同时,集体富裕了,群众富裕了,群众才会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人不离刘庄,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从1953年开始,上级多次调他到区上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从我个人角度讲,到区里当国家干部不吃亏,可刘庄还很穷,这里更需要我。”
1965年,组织任命史来贺担任新乡县县委副书记。史来贺提出“人不离刘庄,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三原则。从那年起,史来贺开始拿国家干部工资,可是他自己经常游离在工分和工资之间:1978年以前,工资高于村民平均收入,他向村里交了工资拿工分;以后,村民平均收入高于工资,他又交回工分拿工资。
史来贺曾经担任过排序第三的新乡地委书记,可他主要精力还在刘庄,在新乡市没有要一间房子,配的专车和秘书也从不带回刘庄,他与家人约法三章:不比群众特殊,不占集体便宜,不收礼送礼。他老伴几十年没乘坐过他的车,一辈子仅仅跟着村里集体旅游去过洛阳、开封。
史来贺素来光头,布衣、布鞋,他说庄户人就应该像庄户人的样子;他特别喜欢热馒头蘸辣椒就白开水,他说这就是平实的生活,又刺激又舒坦。
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史来贺去世前,刘庄全村的企业固定资产近10亿元,年上缴税金4500万元,人均实际分配1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家家户户住着整齐、清洁、漂亮、舒适的房子,电话、电视、空调、冰箱也成为普通用品,每人都享受村里20多项集体福利,上学、看病、养老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
说到这些,刘庄人就会想史来贺: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建新村,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累倒在工地上;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为企业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几十年来,史来贺正是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