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拒腐败 严家风
- 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
- 安晓朋
- 17009字
- 2019-01-08 14:52:18
——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从共产党员个人角度来说,崇尚廉洁,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优良作风,砥砺高尚情操,弘扬浩然正气。
一、严以律己,清清白白做人
清白人生,清平世界,是人们的向往。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人们的呼唤。万事万物,一旦与清一致,则别有一番情致。相反,一旦与清背离,目标不清楚,思路不清晰,做人不清白,为官不清廉,必然浑浑噩噩,浑浊不堪。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坚持清清白白做人。
(一)清白做人,就要做到老老实实
在怎样做人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如何发展,历史如何变迁,老老实实做人,始终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信条。何谓老实人?就是那些不圆滑、不说谎,始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干事,自觉遵守原则按章守纪的人;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方法,作风上过硬,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首先,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立身之本。老实,从词意上讲,就是诚实,就是言行和内心一致。诚实守信,老实做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也说:“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可见,诚实守信,老实做人,不仅是一种人类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
其次,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成事之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党绝大多数同志是按照党的实事求是的要求,“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内更加把重视老实人、启用老实人作为一种理念来倡导、一种导向来落实,真正使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人得到褒奖和重用。
再次,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要求共产党员要老老实实做人。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周恩来指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习近平同志也强调,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可以说,共产党员只有做到人品上老老实实,才能有工作上的求真务实,也才能有人格上的巨大魅力。
(二)清白做人,必须做到“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对于基层党委书记而言,只有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坚守道德防线,不断砥砺从严从实的政治品格。
第一,要在党性修养上律己,坚决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理想信念是严以律己的动力,只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植根”,律己意识才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应该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既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又要敢于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破坏党的规矩、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更应该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把严以律己作为工作和生活中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第二,要在依法依规上律己,坚决做到工作讲规矩、办事按程序。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靠的就是法规禁令、严明纪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用党规党纪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法律底线,树牢法治观念。要树立法治思维,强化规则意识,严格按章办事。工作中必须重程序、守程序,不能随心所欲,乱了章法。要坚持令行禁止,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违反原则的坚决不办、违反规定的坚决抵制。
第三,要在清正廉洁上律己,坚决做到个人干净、不贪不占。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要管好“第一次”,筑牢“第一道防线”,扣好“第一粒扣子”。要慎独慎微,把住小事小节。要时常自省自律,善于从他人经验教训中取长补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自律其心、自律其家、自律其友、自律其行。
钱清江的来历
东汉末年贤臣刘宠,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一生“清约省素,家无货积”。他在担任会稽太守时,扶持农桑,兴修水利,革除苛政,轻徭薄赋,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而且微服私访,体察民瘼,公正廉洁,禁止扰民,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奉调离开会稽时,五六位龙眉皓发的老农,各捧一百文钱,行至跟前,双手置顶,俯身恳求道:“我乃山里野民,不懂官场,往日当官的时常来乡下扰民,鸡犬不宁,夜不得安。您上任之后,百姓安居乐业,见不到贪官恶吏,狗也不叫了。活到这把年纪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官,三生有幸啊!万望您收下这一点点心意!”躬谢再三未果,刘宠只好各取了一文,行至江边,恭敬地将钱抛入江中,以明其志,江水顿时清澈如碧、荡漾东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条江起名为“钱清江”,江旁建一亭,名曰“钱清亭”。
第四,要在人格操守上律己,坚决做到以身为范、奉公为民。“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严以律己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行为感召力,是一名合格党员必备的思想作风和人格品质。要纯洁人际关系,多交一些敢于直言的诤友、同甘共苦的挚友、志同道合的益友。要正确认识情趣爱好与严格自律的关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道德操守。要敢于带头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负责,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充分发挥中坚作用。要提升人格魅力,弘扬正气,坚守正道,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做到人格势和权力势的和谐统一。
二、严以用权,干干净净做事
干净,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不仅可以指物质上的洁净,也可喻为品质上的廉洁。一个基层党委书记只有干净,才能为党和人民干成事、办好事;一个不干净的基层党委书记,是不可能诚心诚意地做好事、办实事的。干净与做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净是为了做事,做事还需干净。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委书记。
(一)干净做事,就要守纪律、讲规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礼法、重法度是我们的古老传统,做人做事要循规蹈矩,也是古人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古人曾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韩非子所谓“万物莫不有规矩”,孟子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司马迁所谓“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讲的都是规矩的普遍性、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政党。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守纪律讲规矩是针对领导干部的,普通党员干部无职无权,与守纪律讲规矩没有关系。这显然是不对的。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是党章明确规定的;任何党员干部在纪律和规矩面前都不能讨价还价。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遵守纪律没有例外,规矩面前没有贵宾。守纪律讲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否有领导职务,只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就应该牢记宗旨使命、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自觉用高标准约束和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持续提高和精进。
守纪律讲规矩,本质上就是要对党忠诚,核心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问题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按照党的整体意志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行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就是守纪律讲规矩的体现。任何时候都要想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规矩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二)干净做事,就要严以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总书记把“严以用权”作为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提出来,足见“严以用权”对领导干部为官做事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用权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问题。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权力,能否正确使用权力,是每个干部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同样,只有做到把手中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才能保证自己的清廉干净。因此,在对待权力上,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要做到用权为民。
首先,要严肃用权态度。要重视权力。党的干部的权力,是党的使命的体现,是职责任务的具体化,是领导地位的表示,是推进工作的手段。一句话,党的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更要敬畏权力。权中有利益得失,权中有人命关天,权中有财产万千,权中有毁誉忠奸,权中有事业成败,权中有百姓祸福。基层党委书记只有对权力有这种敬畏感,才能正确对待权力、谨慎用好权力。
其次,要严格用权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必须要有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无法无天,就会祸害百姓,就会葬送事业,而制度则是制约权力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权力对党的治国理政极为重要,因此用来管理权力的制度必须从严。这一“从严”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必须定得严密,要做到无孔可钻;二是制度执行必须严格,不能讨价还价,否则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再次,要严明用权纪律。现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许多干部没有纪律意识,认为在用权上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是用权不当而已,是因为缺少经验、缺少条件、缺少理解,甚至还有委屈情绪,认为用心是好的,是想干事的,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已经触犯了纪律,没有守住底线。有一些组织也存在执纪不严的问题,对班子成员或下属干部在用权上犯的错误,采取宽容、宽松的态度,导致一些干部在用权上毫无顾忌、毫无约束、毫无警觉,一错再错。因此,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争权抢权、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拥权不为等用权问题,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用纪律来管好权、用好权。
(三)干净做事,就要自觉接受监督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共产党员干干净净做事,就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办事公开、透明、阳光。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阳光之下,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时时刻刻自我警醒,自我克制,控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乱伸手,不谋私利,不犯错误。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不注意学习、放松要求,又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思想就有可能滑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遵守规定,不断强化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在我们党内,所有党员在履行党员义务和享受党员权利方面都是一样的。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组织要求党员接受监督,不是对党员不信任,而是真正关心、爱护党员。从党员个人来说,接受党内外的监督,是对自己的鞭策、约束、激励。
干净做事,自觉接受监督,必须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的彻悟是自觉的前提,没有内心的大彻大悟,就无法保证正确地行使权力。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只有自觉接受监督,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更好,实现事业发展与个人进步的高度统一。而认为监督可有可无的,常常会犯过失性错误;百般逃避监督的,必然会犯致命性错误。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改造自己,要真正明白为什么要监督,彻底排除不良思想的干扰。
干净做事,自觉接受监督,必须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干部最有效的监督,也是最管用的保护。党内政治生活的最突出特点,是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领导干部懂规矩、守纪律,让领导干部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作为基层党委书记,必须要具备遵规守纪、形成接受监督的政治自觉。这种自觉必须建立在长期组织环境养成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形成自觉遵规守纪习惯的基础上。
春秋时期正考父的故事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干净做事,自觉接受监督,必须经受法治环境的洗礼。党员干部必须是遵守国家法律的模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形成依法行使权力的过硬素养和良好习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运用法律武器来保证权力的运行,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手段同阻挠和妨碍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为作斗争,让权力更好地为民服务,真正成为一名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的合格公仆。
三、克己奉公,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坚持公款姓公、公权为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归根结底,是要做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的“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一)公、私是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公务与私务、公益与私益相冲突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雷锋、杨善洲、沈浩、郭明义……这些被人民群众念念不忘、争相称颂的先锋模范,无一不是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的典范。而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不管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都是与公私不分、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联系在一起的。
党章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对党员干部来讲,如果一事当前,公私不分,首先考虑个人得失,顾及亲朋故旧或者小团体利益,把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那么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务实担当。因而,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做到公款姓公、公权为民。
坚持公款姓公,必须认识到:一是公款姓公,不容贪占。从属性上说,所有公款都是公共财产,公职人员是受托人而非所有者。公款是公共财政的前端和出口,一旦公款姓“私”,表明法治失效和民主空转,出现了“政府失灵”。二是公款姓公,不可滥用。从使用上说,既是公款,即非私财;既用公款,必因公务。滥用公款是特权的表现。“公款没花出效益”就是天大的失职,“用公款没收获民心”是更大的失败。三是公款为公,不得自肥。从目标上说,公款不但产权归公、立项因公,而且其使用效果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本质上讲,公款是“民财”而非“官产”,古人因此说“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如果说奢侈浪费还主要是违纪,那么,徇私自肥往往涉嫌犯罪。
坚持公权为民,必须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监督。一是阳光行权,强化立体监督。以“零容忍”态度及时发现并坚决查处以权谋私的行为,切实加大问责力度。二是依法治权,打造制度铁笼。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声张公义、弘扬公道,让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要强化实质性法治,通过“立良法”和“必行法”来治国理政。三是谨慎用权,严明组织纪律。基层党委书记应增强党性,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常怀敬畏和戒惧之心,遵守组织制度,切实按照党章规定,做到“四个服从”。
(二)践行克己奉公精神
党章要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克己奉公、敢于担当既体现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也是党员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重要前提。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克己奉公是本分也是应尽之义;对于基层党委书记来说,更应该时刻保持公仆本色,践行克己奉公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共产党员的克己奉公,不仅是一种社会公正和政治纪律,而且是取信于民的执政力量。克己为民,奉公守法,应成为共产党员终身的必修课。
具体来说,基层党委书记要践行克己奉公精神,需牢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基层党委书记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核心标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将为人民服务贯穿始终,做好人民的公仆,事事处处做到克己奉公,在急难险重问题前显身手,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
第二,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行为准则。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党委书记要在实践中践行人民满意的准则,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真正理解和践行“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让人民满意”作为始终不懈奋斗的目标,把工作落实到解决群众最关切、最期盼的问题上来,落实到改善为民、保民、护民的工作上来,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认真思索“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争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认真弘扬“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深学、细照、笃行,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历史典故:克己奉公
祭遵(?—33年),字弟孙,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襄城县颍阳镇)人。
祭遵少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
成语“克己奉公”出自《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他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自己一生,穿皮裤,盖布被。夫人也裳不加缘,简朴至极。他兄长祭午见他没有儿女,便做主娶了一妾给他送去。祭遵坚决不受。他认为自己身荷国家重任,因而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临死时,他告诉家人将自己用牛车拉回,薄葬洛阳。
第三,要以纪律规矩为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高标准与守底线,实际上是给广大党员干部划定了关键的两条线,一条是共产党人坚定价值信仰的精神高线,一条是党员干部恪守党纪国法的纪律底线。基层党委书记坚持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就要守住党纪国法的纪律底线。基层党委书记要从自身做起,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各项准则和条例,“敬畏誓言、敬畏组织、敬畏党纪”,始终为人民谋福利,加强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能力,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提升。
四、厉行勤俭节约,狠刹奢靡之风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制止奢侈浪费,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从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度和实践双发力,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厉行勤俭节约,狠刹奢靡之风”的蔚然正气。
(一)狠刹奢靡之风,必须深刻认识奢靡之风的危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当前党内存在的奢靡之风现象。他指出:“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上百亩、耗资几个亿,搞得富丽堂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劳民伤财啊!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住房不厌其大其多,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有的要求超规格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觥筹交错之后还要‘意思意思’。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啊!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同时强调,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
奢靡之风绝非小事,不仅大量浪费国家和人民的宝贵钱财,而且成为消极腐败现象得以滋长蔓延的温床,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首先,奢靡之风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我们党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奢靡之风盛行,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背道而驰,背离了党的宗旨,对党的形象、党的威信是一种极大伤害。党风对于社会风气具有引领、示范效应,党内奢靡之风的蔓延,催生和助长了社会上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风,如果听任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蔓延,势必损害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奢靡之风有损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胜利,靠的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撑。如果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致力于改善民生,而醉心于挥霍享乐、追求奢靡,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和对立,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严重损害并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再次,奢靡之风耗费自然资源与社会财富。奢靡之风是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滥用自然资源必然导致资源短缺,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国家发展危机。同时,奢靡之风蔓延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凸显社会的苦乐贫富不均,引发民众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最后,奢靡之风腐蚀人的心灵和意志。奢靡之风是腐蚀剂,腐蚀人的心灵,销蚀人的意志。一旦追求物质享受,奋斗的意志势必消沉,进取的动力势必消退,由此导致不作为、乱作为。同时,一旦染上奢靡之风,需要巨额花销和开支,仅靠个人的合法收入远远不够,权钱交易由此而生。奢靡之风不禁,腐败势在必然。
(二)狠刹奢靡之风,必须明晰奢靡之风的成因
奢靡之风之所以存在,既有认识上、心理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修养、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部分党员干部的人生观扭曲。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奉献和享乐两者的抉择上,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和感官刺激。以享乐作为人生取向、价值追求,信守今朝有酒今朝醉,奢靡之风的滋长就在所难免。
其次,部分党员干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一些人看来,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再讲勤俭节约就是“老土”。实际上,我们应看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还不高,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应该好好传承、大力发扬。
再次,制度执行不力也从客观上助长了奢靡之风。为预防、遏制奢靡之风,党和国家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如《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问题在于,出台容易落实难。有制度而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未能释放出来,这是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三)狠刹奢靡之风,必须厉行勤俭节约
以厉行勤俭节约破除奢靡之风,就要在思想上祛除奢靡之风生长的根基,在制度上切断奢靡之风的利益输送链条,在工作中形成简约实干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培育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培育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要学习我们党关于勤俭节约的新理论、新主张,如《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以厉行节约为抓手破除奢靡之风,就可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意识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净化灵魂,克服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奢侈淫逸、腐化堕落等不良风气,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从细微入手抓节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靡之风,往往是从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逐渐形成的。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为例,如果公职人员花钱大手大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全国的浪费汇总起来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如果每个人在花钱时都能紧一紧,节省的财力、物力就能办成不少大事。因此,树立厉行节约要从小事做起,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严格把关,自觉节约“每一个铜板”,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
再次,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由于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特征,从源头上狠刹浪费奢靡之风,不仅需要道德自律、动员号召,更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惩戒机制,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制约奢侈浪费行为,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把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要求体现到具体的法规条文中去。通过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经费供应保障的全过程,使墙上贴的、嘴上讲的、纸上写的统一起来,真正变成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基层党委书记要牢记“两个务必”,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崇高的责任来担当、作为一种纪律来遵守、作为一种良好习惯来培养,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争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
生活情趣非小事
习近平同志2007年2月12日发表在《之江新语》专栏的文章《生活情趣非小事》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五、抓好家风,廉洁齐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包括基层党委书记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一)深刻领会家风建设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家风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第二,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第三,家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第四,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他还强调,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考验。
第五,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言行决定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鼓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
第六,领导干部要对亲属子女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他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要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二)认识抓好家风的重大意义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家风体现学风,反映政风,连着党风,影响民风,是关系学风、政风、党风和社会风气好坏的大事。抓好家风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的时代要求。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干部要树立“好学才能上进”的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需要从家风建设中汲取营养。经验表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领导干部在这所“学校”里的成绩单如何,既是家风的写真,又是学风的写照。一个学习型领导干部,背后往往有一个重视学习的家庭。不学习是家庭建设的软肋,缺少书香浸润的家风难免底气不足。同时,重视学习的家风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好的家风,往往包含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益智、学以致用的优秀元素,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形成的“大本营”。把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加以新的阐释、赋予新的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往往会成为领导干部把握理想信念“总开关”、练就服务人民“真本领”的宝贵遗传基因。
第二,涵养治国理政清朗政风的现实需要。以良好家风净化政治生态,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树立山清水秀的清朗政风。好家风能涵养忠诚报国的好政风、滋养勤俭建国的好政风、培养实干兴国的好政风。学习和传承充满家国情怀的好家风,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治国理政的好政风。
第三,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战略部署,要求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抓住党的作风建设这个着力点。而清廉的家风,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的反映,是领导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外在表现,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养成廉洁的好家风,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四,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具体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可见,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直接推动力量。而家风作为家庭信仰,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之所以能通过塑造家庭核心价值,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风尚,是因为家风在社会风气的养成中具有价值奠基作用、在社会风气的培育中具有价值规范作用、在社会风气的变化中具有价值维系作用。家风承载着社会向善的精神之“钙”。不管社会条件如何改变,不管社会思想如何多元,不管社会人口如何流动,不管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家风仍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团结和维系每个成员并能引起共鸣的价值脐带。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既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风尚标”,也是净化社会风气的“清新剂”。
(三)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是严明党规党纪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基层党委书记应在家风建设中作好表率。
第一,坚持以规立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对家庭约之以规矩,通过学家规、立家规、亮家规,实现家风正、立得住、可传承。学家规就要深刻认识传统家规的时代价值,把家风教育作为党性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家规,要充分传承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弘扬家庭或家族中向善向上的家风家规家训,对照党纪国法,认真订立约束力强、有自身特点的家规家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坚持以德治家。党员干部作为家庭的核心力量,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立德,在家庭或家族中发挥道德示范和引领作用。从大处着眼,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高尚道德追求,引领家庭道德建设,锤炼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家属弘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从小处着手,注重道德养成,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在家庭内部开展读书、健身、公益等活动,用行动诠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避免庸俗、低俗、媚俗文化,以物养性而不耽于物,好不忘廉。从实处着力,净化“生活圈”“朋友圈”“职业圈”“社交圈”,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小节上不失节、在小利上不贪利,干净做人,健康生活。
第三,坚持以廉守家。党员干部手握权力,自己和家人都可能成为许多人拉拢腐蚀和围猎的对象。守住底线,就要坚持秉公用权,带头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照党规党纪强化自我监督,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家属,在家庭内培育崇廉尚洁氛围。看住“后院”,严禁家属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私利,找准家庭廉洁风险点,特别是在提拔转任、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等关键节点,要及时提醒家人防患于未然。要开门接受监督,善听他人议论家属的逆耳忠言,对来自家属的违规干预坚决抵制,对错误言行决不护短,及时提醒、坚决纠正。抓住日常,把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党员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及参与营利性经商活动的党员干部加强管理,对在管辖的区域或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经营性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发现党员干部家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提醒纠正。
万竹园邓廷桢家风故事
在金陵老城的西南隅,曾经有座“万竹园”。该园方池似鉴,雉堞如屏,修竹万竿,上下掩映,俨然名门大族的居所。清初,邓廷桢五世祖邓旭即定居万竹园。邓旭(1609—1683年),字元昭,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他在“万竹园”中建有藏书楼“青藜阁”,藏书万卷。从那时候起,邓氏便是金陵的显赫家族。与民族英雄林则徐一同禁烟的邓廷桢,就出生在这里。邓廷桢(1776—1846),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又号刚木老人。17岁考中秀才,26岁参加乡试,中第4名举人。第二年殿试二甲翰林改庶吉士,授编修职。自此,从翰林院文学侍从累官至安徽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延桢时年62岁,任两广总督。
邓廷桢贵为封疆大吏,权倾一时,但家训甚严,要求子侄辈“清白做人,自强不息”。据邓佐介绍,邓家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邓廷桢发现一个21岁的孙子吸食鸦片,便在“万竹园”的祠堂里召开族人大会,对其公开严惩。邓廷桢大义灭亲的举动对邓氏族人触动很大,警醒子孙后代务必遵循法度,不做非法之事。
邓氏家训蕴含着严格要求自身、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对邓氏后人如何做人做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廷桢的曾侄孙邓邦述(1868—1939年),近代诗人、藏书家。邓邦述以邓廷桢手书条幅“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满为怀”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济世安邦成就一番作为。“深林种竹见高节,绕屋栽梅发古香”,邓邦述坚持恪守祖训,矢志不移。1901年,邓邦述进入端方幕府。1903年,考取经济特科。1905年,任考察政治大臣二等参赞官,随端方出访西欧10国。通过考察,邓邦述在抄本《澳门新闻纸》题记中写道:“海通以后,外人进步日猛,吾国则退步亦日甚,可胜叹哉。”他在撰写的《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里大声疾呼:“吾病夫亦欲奋臂其间矣”,倡导中国人能更多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呼吁独立自强,奋发有为。
第四,坚持以责兴家。建立家风传承体系,以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展示清正廉洁的从政风范,带动全社会家风建设,传递正能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主动示范、以上率下,把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家风家规家训,层层发动党员干部参与,为开展家风建设奠定思想舆论基础。探索建立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民主党派、行业协会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党内外互助互动。依托基层社区宣传传统美德,倡导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旧俗,践行文明新风。落实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责任,掌握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情况,力求以点带面,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正社风、带民风。
党员先进典型
王瑛
在担任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王瑛曾不止一次说过:“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过纪委书记这个称号!”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的艰苦生活让她对人民群众有着质朴的爱。1982年,王瑛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巴中工作。在这片被红军鲜血浸染的革命热土上,她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定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王瑛上任南江县纪委书记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2003年3月,南江一名在“扫黄”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一派出所留置室内自杀。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信中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
由于有关部门已经对案件作出结论,在纪委内部的案情分析会上,有同志建议应付一下算了,但王瑛坚决不同意。
由于涉案人员多是政法干警,反调查能力强,取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王瑛和同事们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其间,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指责、谩骂、威胁不绝于耳,但是王瑛始终保持沉着冷静,鼓舞一线办案人员。在上级纪委的支持下,真相终于浮出水面,1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王瑛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她提出了纪委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五个零”工作方法,改善了南江的投资软环境;她提出设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的设想,使村级信访案件占全县案件的比例大幅下降。
王瑛还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每天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建了一座铁索桥;她曾用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还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这些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
王瑛常常对同样也是干部的丈夫说:“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如果用权力谋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她担任南江县级领导多年,一直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甚至拒绝了亲弟弟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
2006年7月,王瑛晕倒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同事们将她送到医院后发现,她已是肺癌晚期,医生诊断她最多只能再活半年。但王瑛坦然面对病痛与不幸,拒绝了上级组织为她调换工作的好意,而是以加倍的赤诚和热情扑在工作上。在之后的2年零4个月里,除去10多次化疗时间,她都在工作第一线,有194天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案件查处现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正在重庆接受化疗的王瑛中断治疗,一路颠簸500多公里赶回南江,立刻带领县纪委的干部奔赴救灾一线,确保国家的救灾款物发放到位。
2008年11月,王瑛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在前往医院治疗的途中不幸去世。许多认识她的干部、群众听说后,自发从各地赶来为她送行,悼念人群在巴中市殡仪馆外排成长龙。
王瑛同志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神州大地。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王瑛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党全社会纷纷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的活动。王瑛“铁骨柔情”的形象深入人心,已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