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矩的课堂:跨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 杨中举
- 2107字
- 2021-03-28 11:29:08
“活死人”文化的传播与风行
摘要“活死人”(Zombie)是活跃于西方娱乐作品的幻想类超自然生物。它最早只是作为非洲宗教的宗教信仰出现,后因影视传播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传播与风行,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在各国得到不一样的表现。毫无疑问,这样独特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是值得探究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活死人文化的探讨,试述其得到广泛流行的必然性。
关键词:活死人文化;跨文化传播;流行文化;影视传播
一、起源
“活死人”原本是流行于西非加纳等地的宗教“巫毒教”(Voodoo)的一种信仰,因为白人殖民者的贩奴活动,又于16世纪传播至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这种死而复生以后毫无自我意识,沦为他人傀儡的邪恶怪物引起了西方探险家的好奇,经文字和影像的形式传回欧美,也就是所谓的“活死人文化”的起源了。
活死人这个概念得到大面积的宣传,首先是由影视传播开始的。事实上,现代流行的活死人文化与在海地流传的有着天壤之别,这主要得益于影视作品的改编,代表作当属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的《活死人三部曲》。从这个系列开始,活死人终于摆脱了过去“巫毒教”的刻板印象,从而开始跳出了“巫毒教”的窠臼,从早期阴森冰冷的尸体彻底变成了肢体腐烂、撕咬活人的恐怖形象。这都要归功于《活死人之夜》的巨大成功,在20世纪60年代,以仅仅11万美元的低廉成本就换来了3000万美元的环球票房。这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还使“活死人”这块大“蛋糕”得到众多导演的觊觎,正式成为近代恐怖电影的新宠儿,在浩繁恐怖电影中崭露锋芒。
二、发展
据非官方统计,《活死人之夜》上映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一共有342部电影涉及活死人的题材,并且伴生着游戏、电视剧、角色扮演等大量作品。活死人文化作为恐怖文化的一个支流,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近年来,活死人文化大行其道。特别是21世纪以后,活死人电影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这是经济发展、电影业蓬勃发展的结果。另外,活死人文化随着时代也在不断地进步、变化。以《生化危机》为例,这部由游戏改编为电影的活死人电影就打破了以往神学化的桎梏。以往电影的死人复活,大都是因为某些诅咒被触发,死人才会行尸走肉,大肆杀戮。而这部电影就将死人复活的原因科学化、理论化,这种恐怖的元素变得更为接近现实、更有感染力,使活死人存在于现实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危险性愈发引起大众的关注。另外加上超理论化的科学技术,使得活死人这一逐渐僵化的题材再次变得耳目一新,这是与时代进步相结合的一大胜利。
三、为什么活死人文化如此盛行
1.张力大
首先,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活死人文化虽然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框架,可它并不缺乏发展的空间。简单地说,它可以与不同的元素进行混搭,从而产生焕然一新的效果。这里稍作列举:比如上文提到的《生化危机》,用生物科技和现代兵器进行包装,就彰显了美国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的实力。最近大火的《釜山行》在给活死人设计动作的时候就加入了街舞的元素,街舞在韩流文化中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又如日本的活死人电影,有意无意地都会加入色情这一商业意味浓厚的元素。再如中国,则喜欢加上大量的本土元素,有与活死人相似、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传说鬼怪僵尸,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驱魔电影”中活跃的茅山道法,都给活死人文化浓抹了不少特色。想要强调的是,活死人就像通用符号在全世界的流行文化中被多数人认知,任何人都能够借助活死人这个共同语言再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这种极大的张力,是它能在世界范围内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有深意
活死人这一经典的怪物意象丰满,涵括了许多人类最为惊恐的事物,是对死神来到眼前的最佳拟人,其吓人程度众所皆知。再进一步看,活死人还潜藏着人类意识深处的种种不安全感。人与动物有巨大的区别,但同那些一天到晚都只会吃的动物相比,我们潜意识里依然担心自己跟它们相比也是半斤八两。在活死人文化中,不难看到集体主义对独立个性的相对威胁,同时也能看到人心被蚁群蚕食,最终消磨殆尽的可能性。
3.刺激感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里,并不存在小说故事或者历史里那种紧张的气氛,人们想要获得另类的、英雄主义式的刺激感,就需要一种力量去打破。活死人文化恰恰符合这种需要,因为这个框架构建的太合理了,它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人们幻想过的,它符合人们的预期。面对死者复生,又将活人带入死亡的恐怖,两大阵营的对抗,这种不可控的血腥暴力给人带来的刺激感,足以让受众为之疯狂。
4.可控性
“这些腐烂的不死者并不会把人逼到绝望。它们或许固执、蛮横、残酷无情,却又蠢又慢、笨手笨脚。想要干翻一个丧尸,你不必成为凡·海尔辛,随便什么人都有胜算。只要别慌张,打倒丧尸绝非难事。魔法、木桩、银弹之类的统统用不着,只需要你的智慧和一件武器。有枪自然好,但大部分钝器也一样管用,而在房子或花园周围都能找到。能够凭一己之力战胜死神,甚至将它扁个脑袋开花——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恐惧与希望并存的矛盾感,才让丧尸显得魅力十足。”西蒙·佩吉在为《行尸走肉:步步惊魂》撰写的后记里这样写道。“你无法一个爆头就解决了金融危机——但对僵尸可以……所有其他的问题太大了。就算阿尔戈尔倾尽所能,你也无法在脑中勾画出全球变暖的样子。你无法想象我们的金融机构全盘崩溃。但你可以想象一个懒洋洋的僵尸在街道上游荡。”[1]简而言之,与活死人之间的争斗是可以用人力去改变的,与其他恐怖片相比,它不像灵异类那么不可抵抗,自己的命运也可以通过努力拼命来进行改变。同时,它也不像我们正在面对的隐性危机那样,那么的遥不可及。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答案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去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唯一要追求的,是怎么样才能活下去而已。
5.末日情结
人们对末日的想法和信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像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一样复杂。而末日跟恐惧的关联,按照当今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极易从虚假的恐惧里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有些人则是借此排解焦虑、获得解脱。人们对末日的讨论永无休止,其中最为广传的必属玛雅文明预言的2012年世界末日了。其实所谓的末日情结,更多的是对社会分配大洗牌的一种渴望,在活死人的世界中,许多本来默默无闻、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摇身一变就成了一方枭雄。而决定这个情况的前提是谁更适合生存在这个乱世,与你的出生,文化水平无关,力量就是一切,在这个构想的世界里,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或者这也是大众所追求的吧。不求胜利,但求生存。这样绝处逢生般的境地,也是很多优秀作品出现的绝佳的叙事原点。
6.终极问题和人性讨论
所有的丧尸故事都会有一个假设:亲人或者朋友变成了丧尸,你到底要怎样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活死人世界的终极问题,事实上并没有给观看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多选择逃避或者忽视,那是因为代入感不够强。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另一个问题的简化版。那就是:“如果你的亲人或好朋友罪大恶极或者犯了极大的过错,你会不会举报他。”这个答案的标准因人而异,不过能用这么形象的方式去表现出来,也算是活死人文化的一大创举吧。另外,人性的讨论在活死人文化中也是老生常谈了,在全美最火的电视剧《行尸走肉》中,对人性刻画的篇幅远远大于人与活死人的对抗,人们在末世里为了一己私利能不择手段,为了存活能忍气吞声,为了家人能舍身忘我,这一切却是人在末世中本能的身体反应,又或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为我们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同时也为活死人文化增添不少光彩。
总而言之,活死人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的流行不是一种偶然。它既是社会通过外部改造客观世界的渴望,又是公众内部改变自身现状的需求。虽然说只是主观幻想出来的文化,却拥有着很浓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Doug Gross.Why we love those rotting, hungry, putrid zombies[N].Cable News Network, 20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