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

|释名| 也称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弘景说]形似聚贝子,因此名叫贝母。

|集解| [别录说]贝母生于晋地,十月采根暴干。[颂说]今河中、江陵、郢、寿、随、郑、蔡、润、滁州都有。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恭说]它的叶子像大蒜。四月蒜熟时采的非常好。若等到十月,苗枯,根也不好了。

|修治| [说]凡是要用,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掰破,去内口鼻中有米许大的心一颗,后拌糯米于(烧器)上同炒,等米黄后,将米去掉拿来用。

|气味| 味辛,性平,无毒。[之才说]与厚朴、白薇相使,与桃花相恶,畏秦艽,反乌头。

|主治| 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难产,刀伤、风痉(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治邪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服之不饥,断谷。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丸含,止咳。烧灰油调,敷人畜疮,敛疮口。治胸胁逆气,黄疸。研末点目,去肤翳。以七枚做末酒服,治难产及胞衣不出。与连翘同服,治项下瘤瘿。

|发明| [颂说]贝母可以治恶疮。唐人记其事:从前江左有一位商人,左膊上生了个像人面一样的疮,没有其他什么并发症。商人用酒滴它口中,它的脸会变红。给它喂食物,它也能吃,吃多了则膊内肉胀起,不吃的话则一臂痹焉。有名医教他用各种药来治,金石草木之类,对它都没什么影响,到贝母时,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大喜,用小苇筒将它的嘴弄开后给它灌下去,没几天便结成痂痊愈了,然而自始至终不知道是个什么病。

|附方| 1.胸膈郁积。将去心贝母,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去心贝母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如梧子大的丸子。每次用开水送服五十丸。3.小儿百日咳。贝母五钱,半生半炙的甘草二钱,共研成粉末,加砂糖调成如芡子大的丸子,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4.乳汁不下。将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次用猪蹄汤调服二钱。5.目昏,流冷泪。贝母一枚,胡椒七粒,共研为细末,点眼。6.目生胬肉。贝母、丁香等分,研成粉末,加乳汁调匀点眼。7.吐血、鼻血不止。将炮过的贝母研为细末。每次用温浆水送服二钱。8.小儿鹅口。将贝母去心,研细,取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9.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10.紫白癜斑。贝母、南星等分,研成粉末。生姜带汁调药搽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