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释名| 也称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时珍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集解| [别录说]牡丹在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后用。[颂说]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色。此为山牡丹,茎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叶,三月开花。花叶与人家所种的相似,但花瓣只有五六片。五月结黑色的子,如鸡头子大。根黄白色,可长五七寸,大如笔管。近世人多贵重,喜欢其花之诡异,于是秋冬移接,培以土壤,至春盛开,花形百变。但其根性失去本真,药中不可用此,绝无药力。[时珍说]牡丹唯取红白单瓣的入药。其千叶异品,为人工所为,气味不纯,不可用。

〔修治〕[说]凡采得根,先晒干,然后用铜刀劈破去骨,锉如大豆许,用清酒拌蒸,从巳时至未时,然后拿来晒干用。〔气味〕味辛,性寒,无毒。[好古说]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之才说]与贝母、大黄、菟丝子相畏。[大明说]忌蒜、胡荽,伏砒霜。〔主治〕寒热,中风瘛疭(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也叫“抽风”),惊痫邪气,除留舍于肠胃的症坚、瘀血,安五脏,疗痈疮。除时疫、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劳累过度耗伤精气。症见喘促、汗出,继而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精神萎靡)、头腰痛,风噤(新生儿破伤风)、癞疾。久服轻身益寿。治冷气,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治神志不足,无汗骨蒸(肺结核),鼻血、吐血,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发明| [说]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伏火即阴火,阴火即相火。古方唯以此治相火,因此仲景肾气丸用了它。后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功效更胜。

|附方| 1.疝偏坠(觉气胀不能动)。将牡丹皮、防风等分,研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钱。2.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将半两牡丹皮、半两烧至烟尽的干漆,加入二杯水中,煎成一杯服下。3.伤损瘀血。将二两牡丹皮、二十一个熬过的虻虫,一同捣碎。每天早晨用温酒送服一方寸匕。4.刀伤后内出血。将牡丹皮研细,用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5.下部生疮(已破口)。牡丹末一方寸匕煎服,一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