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私的皮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
- 辉格
- 1701字
- 2021-03-28 12:25:58
19.山寨机为何屡打不倒
2009-11-13, No.282
近两年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山寨手机,近来遭遇了一系列阻击,先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强化IMEI认证检查,接着非洲遭遇金融危机的后浪冲击,市场萎靡,然后是中东各国收紧山寨机的海关检查,近日又传出欧盟的认证中心对山寨机收取每型号2000美元惩罚性认证费的消息,有传闻认为,这背后有大品牌厂商的努力,而在国内,LG更说服工商人员突袭了一家生产高仿机的工厂。一位山寨机制造商惊呼,其海外销量在一个多月里莫名其妙地下滑了50%,一时间山寨行业有了点风声鹤唳的味道。
然而从基本面上看,山寨手机的前途依然光明,眼下遭遇的阻力,是市场对山寨机一些缺陷的适度反应,也是品牌厂商面对山寨机在国际市场的高速扩张而做出的防御性反击,这两者都不会对凶猛的山寨攻势构成决定性障碍。2000美元的IMEI认证费虽不公平,但摊到每部手机上成本影响很小,而且欧盟原本就不是山寨机的重点市场。IMEI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也没什么难度,比起国内早先的入网认证,算不上真正的障碍。非洲的困难起于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回流,但这只是暂时的,非洲尤其是东非的市场基础依然坚固。
山寨这种产业形态的存在基础,是手机产品功能结构的动荡状态,即从功能创新到工艺改进到成本下降到新需求激活,这个产业发展循环远未稳定下来,“手机到底该有哪些功能”这个问题也远未得到清晰界定。这一局面,很像当初个人电脑的兼容机时代,那时电脑的功能结构也是日新月异,动荡不定,因而当时按需组装的兼容机得以大行其道。当时消费者选购电脑的考虑重点是功能组合与配置参数,其次才是品牌,这种情况可以叫做功能导向,相对于品牌导向。目前,智能手机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在功能导向市场,相对于小规模组装者,大品牌厂商有许多掣肘之处,他们通常的做法是,选定一个细分市场,揣摩这群用户需要哪些功能、愿意花多少钱,然后设计产品,这一过程常常历时多个季度;更糟糕的是,品牌厂商更多借助与运营商合作定制包销的模式,而合作定制带来的协调需求使产品开发进度更加缓慢;相反,山寨厂既不做细分市场分析,也无须揣摩用户需求、审慎规划功能结构,凭借小批量和极短的开发周期,他们可以对各种可能的功能组合进行广谱试错,然后直接利用零售市场的反馈信息做出产品调整。
由于山寨厂数量众多,集体广谱试错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功能组合,并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新功能和采用新配件,而在山寨和批发商云集的深圳,也很容易随时掌握产品的出货情况。这些,正是山寨机成功的基础所在,而这一基础,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受到挑战。品牌厂商是无法承受广谱试错的,一个型号的失败常常会拖累几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只能慎之又慎。所以,在手机市场,即便品牌厂商的数量也多如牛毛,尚无法形成几大品牌寡头垄断的格局。
上述分析,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山寨模式无法在上网本市场取得成功,因为上网本走的是功能简化之路,尽管价格定位较低,却反而容易形成品牌导向,实际上,在外包条件成熟之后,成本差异对品牌商已不是大问题。国内山寨商应抓住智能手机功能趋向稳定之前的这几年空档,充分覆盖亚非拉和东欧市场,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加强自律,与假冒高仿机等侵权行为划清界线,以便放心大胆地向国际市场进军。
〖后记〗
尽管遭遇国内外政府的严厉围剿和打压,山寨手机在2010年仍获得了48%的高增长,并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一势头在未来几年会停下来;只要手机的功能组合不稳定下来,山寨机就有其发展的空间,随着Android的加入所掀起的新一轮竞争浪潮,这一过程至少还可以再持续三年。
对山寨机的许多指责和蔑视都是基于对其商业模式的错误认知,山寨机总是被等同于模仿、劣质和侵权,这些现象固然存在于山寨市场,但并非其根本特征,产品开发的极短周期、新功能的迅速引入、极低的型号固定成本、功能组合的广谱试错,这些才是山寨模式的精髓所在,其中有许多值得品牌厂商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很少有人意识到,过去五年给非洲带来最大最深刻变化的东西,就是手机,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山寨机。这一变化的效果,或许是那些在非洲呕心沥血了数十年的国际援助组织从未梦想过的,但它却由远在广东、对非洲的贫穷漠不关心、唯利是图的山寨厂商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