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中国视角与企业实践
- 中国企业联合会
- 1914字
- 2021-03-27 18:15:39
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其显著特征体现为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战略、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并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日本提出“再兴战略”、韩国提出“新增动力战略”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同时,欧美一些知名企业纷纷投入顶尖研发资源,如通用电气、IBM等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工业互联网,西门子、博世等致力于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可以说,谁在智能制造领域掌控主导权,谁就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自主创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球化经营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7月,国务院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步伐,显著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为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特别是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六方面试点示范,大力倡导企业利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此外,还部署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及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论证等工作,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智能制造的主体是企业。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着力推进局部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从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逐步探索出单点模式、车间模式、工厂模式和辅助决策模式、简单决策模式和复杂决策模式等多维度的智能制造的发展模式。但从整体上看,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知还存在较大差异,智能化改造技术配套能力和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大规模智能化改造尚需时日。当前,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和路径推进智能制造,仍然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15年初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设立了《企业智能制造进展和趋势研究》课题。课题组在系统研究国外企业智能制造和实地调研国内企业智能制造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智能制造的理论内涵,概括了当前我国企业智能制造所处的发展阶段、主要模式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的相关建议。
为更好推动中国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我们以课题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编辑出版了《智能制造:中国视角与企业实践》一书。希望以此来引导广大企业正确理解智能制造的理论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宣传优秀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吸引更多企业、专家更加关注智能制造的发展问题,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献计献策。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