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管理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MBA/MPA为例
- 黄锐
- 5字
- 2021-03-27 18:36:3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类。学术学位(academic de-gree)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授予个人的学术称号,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里已经达到的学术水平。它是侧重理论和学术研究的一种学位,主要培养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是与学术学位水平相当的同级学位。它是一种侧重实践和应用的学位,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如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专业硕士学位是以培养满足社会职业和岗位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通常要求学员具有特定年限的职业背景。很多专家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两种重要方式,两者在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培养目的也不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产生于美国,并以美国最为成熟和最具影响力。1936年,历史上第一个教学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开设。此后,专业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迅速发展,扩展到社会工作、城市规划、药业、艺术、商业、工程、公共卫生、农业等领域。据统计,1940年美国共授予硕士学位27000个,其中专业学位15000个,占55.16%。到1987年,美国硕士学位名称已超过660种,其中学术型学位只占15%,专业应用型学位则占85%。除了美国以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也比较成熟,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
在我国,1991年正式开始实行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制度。随着专业学位教育种类的不断增多,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08年我国已设置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推广和工程硕士等19种专业硕士学位,参与招生培养的院校总数达431个,占我国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研究生招生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2010年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由2009年的10.7%增加到25%,2011年招收人数则增加到了14.9万。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而专业硕士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较短,存在总体规模偏小,经验不足,培养模式陈旧、缺乏创新,以及培养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界与社会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且多沿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但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与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究竟有何异同呢?如何有效实现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向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衔接、合作与过渡呢?到底应该如何构建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可以理清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在现实上和理论上的关系,更可以为构建有效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借此提升我国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水平,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