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与修身:对心力管理的思考
- 刘泱
- 1952字
- 2021-03-29 21:31:08
二、认同管理,从他律到自律
质量文化不等于质量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质量文化的形成首先起始于质量意识的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全员的质量意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和高层管理者的态度、承诺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是质量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必须前提条件。对质量意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只是质量概念和方法,更客观的是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使人们的质量意识真正能深深扎根。质量文化的形成还体现在质量价值观的培养和深化,作为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其塑造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实施“企业质量文化战略”,黑松林公司向全体员工征集企业质量方针,最后选定了“一心一意抓质量,真心诚意为客户”这句话。这是黑松林公司的“全员认同管理法”中的一例。在推行质量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各项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工艺标准和质量责任制等一系列考核激励和制约机制,从制度制定前的调研、讨论到修改,再到全员签字认可后定稿,实实在在,从口头到书面,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采取公司内公开征集的方法,是培养全员参与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让大家先知道,再悟道,后在实践中引领行道。让员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怎么去做好,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当今,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挖空心思用精美的辞藻提炼名言警句写在墙上,印在本本上,花费人财物力施以宣传贯彻,这些形式是必需的。其实,这只能算是“知道”的初级阶段,员工并不真正明白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本来面目究竟又是什么。这种现象可以称为“魂不附体”。也就是说,企业倡导的质量文化与实际情况之间差距较大,感觉不太真实。
这种“魂不附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员工的言行与企业质量文化的理念和准则的差距,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二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无形的鸿沟,从企业层面讲,不允许员工的言行举止违背企业质量的理念和准则,但没有方法和艺术,只是机械般地反复宣扬,这会使员工对企业质量文化滋生厌恶反感情绪,甚至对立。
黑松林公司在出台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前,加入“全员认同”这一环节,让每个员工畅所欲言,并在最终讨论确定的制度上签字。不仅如此,为营造高责任感的工作氛围,刘鹏凯处处不忘收集教材,与员工交流分享。
一次他去美国访问,在入住的宾馆,玻璃旋转门边的一位黑人清洁工吸引住他的目光。只见这位清洁工双膝跪地,弓着腰,一只手撑地,另一只手使劲来回擦拭旋转门下部的阴角。他手臂上有两块很大的污斑,似写着两个字“认真”。刘鹏凯赶紧掏出相机,“咔嚓”一声,抓拍下这敬业的镜头。一路上,刘鹏凯反复翻看数码相机中的这张特别照片,黑人兄弟T恤衫背后的汗水仿佛在说:“把玻璃擦干净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回国后,他将这张照片放大,挂在工厂最显眼的地方,并写下一段话:这是在美国参加世界胶粘剂大会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黑人兄弟正在打扫卫生,其专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是我们需要推崇和学习的。当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质量是生命,是市场,更是企业发展的明天。从知道上升到悟道的层次,才能看到企业质量文化的真实面貌,领略到企业质量文化对企业成功、个人发展的真正价值,员工的心灵才会真正被企业质量文化蕴藏的能量所触动,形成“荣辱与共”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一天,国外某公司给黑松林发来第一张外贸订单:50桶环保型装饰胶。产品刚下生产线,蓝眼睛高鼻子的外方技术人员就来到工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在项目总结会上,外方技术总监拜格充分肯定了黑松林公司的生产管理、产品封样和外观,最后摸着络腮胡子说:“通过对贵厂的实地考察、样胶测试和产品审查,我建议,现在就灌装让我们带走!”
“不行!”黑松林公司总质检小朱抢篮板似地接过话去。
“为什么?不都好了吗?”
“拜格先生,产品虽然已经加工结束,粘度、固含几个指标也检测过关,但剥离强度检测需要固化48小时后才能出结果,没有检测结果的产品,我们是不会开通知单灌装的!”小朱认真地解释。
“OK, OK!这是第二批订单,5000桶!”拜格先生递上一张订单。
经营的路上,有许多馅饼,也有许多陷阱,黑松林人以十分认真敬业的态度对待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心静似水,将这第一张订单作为一种修道,用始终如一的心态接受测试,从他律升华为自律。
质量就是诚信。说到做到,讲究质量诚信其实就是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俗话说:路对了,就不要怕远。敢于走自己鲜明特色的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因为只有个性闪烁光芒时,才会让人在心里记住、扎根。
黑松林产品的质量得到许多好评,同时,黑松林的心力管理得到了更多的赞美声,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力管理培养了认真敬业的人,认真敬业的人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他律是质量管理的常态,自律则是在心力管理文化氛围下质量管理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