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许英莲出生在山东莱州一个名叫东周亭的小村子。他们家有六亩薄地,一头毛驴,几代人都是守本分的种地农民。许英莲的爷爷是个乡村厨师,大锅饭做得好,逢上村里人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去掌勺上灶给人家做席。父亲许顺来十六岁就闯关东来到了金河县城,站拦柜学生意当学徒。母亲王月娥贤惠能干,她生下了许英莲和弟弟许文书,就再也没有生养。许顺来相貌堂堂,王月娥贤惠聪明,女儿许英莲也是天资聪慧,天生丽质,鹅蛋脸形,眉清目秀,上翘的鼻子,小巧的嘴巴,长得没有丁点缺陷,村里人都管她叫小俊闺女。
20世纪30年代,虽然清王朝早就倒台了,可在山东莱州乡下,女人包小脚的习俗依然盛行。许英莲小时候也包过脚,只是包上以后,走起路来别扭而疼痛,背过家里人的眼睛,她便把缠在脚上的包脚布偷偷地解开了。后来,王月娥发现,闺女的脚并没有小,反而越包越大,她也急了,闺女长成了大脚,以后怎么出门子嫁人哪?于是,不管闺女愿意不愿意,她都逼着许英莲缠脚。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入侵山东,日本鬼子天天到村子里来烧杀抢掠。老百姓成了惊弓之鸟,锣声一响,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往村外的山沟里跑。三寸金莲的女人哪里跑得动?遭殃的都是小脚女人,不是被奸就是被杀。从那以后,东周亭的人再也不强迫自己家的姑娘包小脚了。因为战争,许英莲再也没有缠过包脚布。
1941年,是日本鬼子对所有的抗日根据地扫荡最为疯狂的一年。这一年,山东也遭了灾。六亩薄地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很是艰难。许顺来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带着老婆孩子离开老家闯关东。
许英莲却不想离开老家,不仅仅是因为她舍不得老家的山林河套、老家的亲人、村子里的小伙伴,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已经装进了一件挺神圣而又神秘的事情……
不久前,村长来到许英莲家,通知他们家必须要把狗给打死。许英莲家养了一只老黑狗,家里人吃不饱肚子,也没舍得丢弃它,老黑狗已经成了家中的一员,成了许英莲的伙伴儿。上山拾草,下田耕地,老黑狗都能给她壮胆。去年,王月娥的后脊梁上生了一个痈,许英莲天天晚上要给娘熬药。因为药味很是浓重,只能到后院子里去熬药。没有人陪着许英莲,只有老黑狗天天晚上不离左右地陪伴着她。许英莲对老黑狗的感情不仅仅是这些,反正她不能让别人伤害他们家的老黑狗。
村长的态度却很坚决,不管是谁家的狗,必须打死。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咱们的抗日武装工作队只能在晚上活动,只要武工队一活动,狗就会叫起来,狗一叫,汉奸狗腿子就会向日本人通风报信,对武工队开展对敌斗争十分不利。所以,武工队做出了一个决定,必须把村里的狗全部打死。
村长和武工队员们来到许英莲家牵狗的时候,许英莲死死地拉着牵狗的绳子,就是不肯松开手。还是家里的老爷爷出面跟孙女说:“留下老黑狗,就是帮日本鬼子的忙。八路军武工队是咱们自己人,你能看着咱们八路军吃亏吗?”
许英莲大哭起来,抹着眼泪松开了手。这事,给武工队长杨清风留下挺深的印象,一个小姑娘,不仅重感情,而且有胆量,她敢与村长对抗,敢不让别人伤害自家的狗。为了打击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武工队决定端掉日本人在镇上的据点。要打一个有把握之战,武工队决定事先对据点做一个侦察。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杨队长和侦察员想再带一个小孩子做掩护。杨队长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不让他们打狗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有胆量,遇到事情不会发慌。
村长找到了许英莲,把事情一说,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侦察员把手枪藏在大白菜的心里,然后把许英莲抱到了驴背上,借着赶集,很容易就进到敌人的据点内。完成了侦察任务,走出据点时,却引起了敌人的怀疑。这俩人带着孩子是来卖菜的,可他们的筐里为什么还装着白菜往回走?于是,敌人从据点里追赶出来。侦察员一看不好,立刻从白菜心里抽出了手枪,将驴背上的筐子扔掉,然后将许英莲抱到了驴背上,一个掩护,一个带着孩子撤退。事前他们就有安排,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宁肯自己牺牲,也不能伤着孩子。侦察员让许英莲紧紧地趴在驴背上,不要往回看,让毛驴撒开蹄子跑。枪子嗖嗖地从耳边飞过,杨清风和侦察员,还有小村姑许英莲完好无损地完成任务回来了。
这次侦察,虽然许英莲没有做什么,但给杨队长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事后,他问许英莲:“你害怕不害怕?”许英莲说:“身边有八路军,我不害怕。”杨队长问:“下次还让你去做掩护,你还敢不敢去?”许英莲说:“打小日本,这有什么不敢的?”
许英莲要跟着家里人闯关东去了,连杨队长也有点舍不得她走。
爹妈打点好了行装,带着许英莲和许文书,到龙口坐船,一夜间就从山东来到了关东。在船上,为了防备晕船,王月娥还买了几个莱阳梨。因为船大,没有风浪,没有人晕船。可在船上,王月娥拿出梨来,只给儿子许文书吃,没有让许英莲吃。山东老家的传统,那就是重男轻女。吃不到梨子的许英莲装出晕船的样子,紧紧地皱着眉头,想骗得娘的一点同情心,想讨口梨吃。可是,娘却看透了她的那点小聪明,根本不理睬她。
关东已经被日本人侵占,过关卡的时候,许顺来让日本人给扣住了。一个理由,手上没有老茧,不是种地的庄稼人。不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关东也不收留。没有办法,许顺来只能在码头上帮着把头白出力干活,尽量让手掌上磨出老茧来,以便能够通关。
一家人来到关东,许顺来不想在大连市内安家落户,要安家也要到金河县去。金河县有山东老乡,金河县城也祥和,民风古朴,从古到今,无大灾大难。一家人来到了金河县,租房子住下。折腾了这几天,从老家带来的吃的已经消耗殆尽,王月娥求遍了九家山东老乡,才借到了一瓢苞米面,给全家人做了一顿饭吃。
许顺来从前在山东做的也是小买卖,走乡串屯卖布。他还要重操旧业,到乡下去卖布。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进学堂读书。闺女呢,只能委屈她了。虽说金州也有女子学校,可刚刚从山东来,一贫如洗,不可能供两个孩子读书。只能让闺女干活挣钱,帮着养家糊口。不到十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工厂招工,童工年龄也要十三岁以上,她还是个小姑娘,人家不要。
开馒头铺的赵经刚托人情,给许英莲找了一户雇用使唤丫头的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叫王华生,是大名鼎鼎的刑事巡捕。为了能在大连地区强化日本人的殖民统治,日本人建立了一整套军、警、宪机构,即军队、警察、宪兵系统。一个刑事巡捕,他的手下有跑包的,有跑腿的,还有拿片子的。拿片子的拿的还不是王华生本人的名片,他拿的是王华生手下狗腿子的名片,到处招摇撞骗。反正一个巡捕,要有上百人在他身前身后转,为他服务,充当汉奸狗腿子的角色。
王华生也是山东人,赵经刚把许英莲带进他的家门,他见是一个十岁的黄毛丫头,有点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她能干什么呀?
赵经刚说,老话说得好,鼻涕鬼儿出好汉,黄毛丫头做好饭。
许英莲害怕人家不要她,她说:“大叔,我什么都能干,还会做饭,收下我试试,如果我干得不好,你再把我赶出门去也不迟。”
王华生的老母亲却一眼看中了许英莲。“这孩子,俊俏伶俐也懂事,我喜欢上她了,留下她吧。”老太太发话了,“这孩子不用能干活,咱们家里也用不着下地种庄稼,也用不着挑水打担,哪里来的重活?让这闺女侍候我就行啦。”
老太太一句话,许英莲就留在了王华生家了。王华生虽然是个巡捕,但是他不张扬。他们家住在一座小院落里,日子过得也不铺张。穿的是布衣,也不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五谷杂粮,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天天吃细粮。王华生是个孝子。他不让许英莲干别的,只要侍候好了老太太,她也就完成了分内的事情。老太太不是苛刻之人,她喜欢许英莲是发自肺腑的。没事时,她就端量许英莲,瞅啊瞅的,瞅了半天,她就会说:“你这闺女,赶明儿准是个美人儿。可惜呀,你是生了小姐的身子,却摊上了一个丫鬟的命。”
老太太喜欢许英莲,吃饭时,老太太没有牙,嚼不动馒头皮,就把馒头皮给揭下来,让许英莲吃。吃大米饭的时候,老太太把糊锅巴也给许英莲吃。老太太还说了:“赶明儿,你出落成了美人儿,那身价可就不一样了。记住了,女人要改变自己的命,就要嫁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嫁给当官当将的爷们。怎么说呢?哪个女人不想有个好相貌?可有几个女人生得了好相貌?自古以来,生了好相貌的女人也未必有好命。你说你要生在一个富贵人家,你能到我家里来当丫头吗?”
让老太太说得,许英莲也偷偷地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她没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好看。她经常能听到人们念叨的一句话,闺女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一个女人,长到了十八岁就要嫁人,成家过日子。什么是过日子?就是生孩子,就是穿衣吃饭。家里有公婆的,还要伺候公婆。平时没事时,老太太就跟许英莲唠唠家常。老太太叮嘱许英莲,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你无法选择,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要看你的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只要嫁了一个好男人,就会幸福一辈子。嫁错了男人,要倒霉一辈子。
许英莲在王华生家干满了一个月,王华生给了她两块小银洋。小银洋是日本人的钱,比中国的袁大头值钱,一块大洋只能兑换七成的小银洋,一块小银洋能买到一袋子四十斤重的“宝船牌”洋面。没想到,老太太又偷偷地塞给了许英莲一块小银洋,老太太叮嘱她:“把钱塞进袜子腰里,世面不平安,别让人家给抢了去。赶紧回家吧,给你爹妈送钱去。”
许英莲拿着钱回到家里,王月娥买了二斤核桃酥,让许英莲给赵经刚送去。“这事,亏了你四大爷,要不是他的人情面子,你怎么能到这么好的人家当丫头?”
在许英莲的记忆当中,从小到大,她就没有穿过袜子。自从进了王家,自从当了老太太的丫头,她头一回脚上穿了袜子。虽然不是新袜子,是人家穿过的,可总算穿了袜子。老太太喜欢听戏,经常给她讲一些戏里的故事。什么《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袄》《马前泼水》《穆桂英挂帅》,老太太看过的戏也真多。虽然许英莲没有上学校读书,但是,从王家老太太那儿,她也受到了不少的熏陶。
金河县城是个出汉奸的地方,不少门庭显赫的大户人家都与日本当局有些关系。许英莲家住在阎家弄,阎大臣的宅院就在这条街上。阎大臣是伪满洲国司法大臣,据说金河县城里一半的房产属阎姓所有。所以金河县城一直流传着“阎半城,曹半坡,划拉划拉不如老夏家一半多”的说法。
金河城里很少有人见过阎大臣。许英莲来到金河的第二年,阎大臣的母亲去世了,阎大臣是个孝子,不仅要回家奔丧,而且出殡的时候要为母亲扛灵幡。很多人都想目睹阎大臣的尊容。等到出殡那天,许英莲也挤在人群当中,等着看一眼阎大臣长得什么样子。有钱有势的人家出殡时,为了烘托气氛,会朝地上撒一些铜钱,让大人孩子去哄抢。而阎大臣,朝地上扔的是雪白的小馒头。许英莲还拾起了一个雪白的小馒头,带回了家里。许英莲亲眼看见了阎大臣,只见他方头大脸,一脸的威严,微微地低着头,稳重如山,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
许英莲问旁边的叔叔大爷:“都说阎大臣是个孝子,他娘死了,他为什么不哭啊?”
叔叔大爷们告诉她:“昨天回家奔丧的阎大臣,在他亲娘的灵前哭得死去活来。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要保持着他的尊严。”
阎大臣的名字叫阎传绒,祖上随努尔哈赤起兵,直到他祖父那代,才官至兵部侍郎。凭借家族的势力,他才有机会出国留洋。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如今,他是伪满洲国的重臣,他的娘死了,轰动了整个金河县城。来到金河城让许英莲也开了眼界,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有钱有势的人可以朝地上撒小馒头,平时,老百姓苞米面都吃不饱,哪里能吃上这样雪白的小馒头?
许顺来一家在金河县城安下了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应该归功于他的女儿许英莲,她为家里挣来了第一笔钱,他们不仅能安身立命了,儿子也能上学读书了。听女儿说起王华生家的老太太,王月娥跟许顺来商量,咱们也要感老太太的人情。王月娥在老家跟着公爹学过厨艺,也做得一手好饭菜。她亲手给王家老太太包了三鲜饺子,五花肉、鲜虾仁,还有头刀韭菜,煮熟了饺子,让许英莲趁热带给老太太尝尝。
老太太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夸奖:“你娘做得一手好活儿,你看她包的饺子褶上,连道手指纹也没留下,好手艺呀。”
许英莲说:“我妈做饭的手艺,是跟我爷爷学的。”
老太太说:“怪不得你这么能干,你们家穷,可是家风好。咱们山东人,一辈传一辈,就是这样过下来的。好闺女,我要有你这样一个孙女,该多好啊!”老太太希望许英莲能喊她一声奶奶,可小姑娘却没叫,只是笑了一笑,但她心里把老太太当奶奶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