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约唐开元、天宝年间在世,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写闺情、乡思,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代表诗作有《月夜》《春怨》等。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满地不开门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金屋藏娇之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将要。

 

简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了宫人色衰失宠、无人问津的凄凉处境,同时也借以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纱窗日落渐黄昏”,屋内的光线随着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金屋无人见泪痕”点明主题,借汉武帝幼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人是幽闭于宫中的女子。主人公身在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寂寞空庭春欲晚”,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到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屋内无人写到远处的庭院空空。院中也寂无一人,又是花事已了的暮春时节,这就使“金屋”中的人感到更孤寂了,从而将“寂寞”的氛围渲染至极。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富有隐喻意味,使深闺主人公与满地梨花两相衬映。

诗中人的怨情给人以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都象征着诗中人的命运和结局。全诗委婉含蓄,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将寂寞孤苦之感表达得入木三分,耐人寻味。

 

背景

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女子无人问津的凄凉处境,同时也借以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名家点评

〔明〕唐汝询:一日之愁,黄昏为切;一岁之怨,春暮居多。此时此景,宫人之最感慨者也。不忍见梨花之落,所以掩门耳。(《唐诗解》)

〔近代〕俞陛云:首二句言黄昏窗下,虽贵居金屋,时有泪痕。李白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愁深泪湿,尚有人窥。此则于寂寞无人处泪尽罗巾,愈可悲矣。后二句言本甘寂寞,一任春晚花飞,朱门深掩,安有余绪怜花?结句不事藻饰,不诉幽怀,淡淡写来,而春怨自见。(《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