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破浪前行,文化战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落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传承中华精神基因,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全面小康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新阶段,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必须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繁荣发展不仅能催生精神力量,还能带来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十二五”以来,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呈现井喷态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达20%以上,2015年为2.7万亿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高,只有3.97%,还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文化产业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文化的优势、彰显文化的魅力,把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造新的增长点。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逐渐扩大,但文化竞争优势还不强,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必须扩大文化走出去,促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打造好人文交流这一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辐射力、文化交流的亲和力、文化贸易的竞争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