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
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
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
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
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
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周而又始,万物母。
一缺一盈,万物经。
此天之所不能杀。
地之所不能埋。
阴阳之所不能成。
君子知此之谓。
下,土也,而谓之地。
上,气也,而谓之天。
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
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
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
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资于弱,于。
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
道亦其字也,清昏其名。
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
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
——————释
水是由太一生出来的。
水返回来配合太一发生作用,于是,有了天。
天返回来配合太一发生作用,于是,有了地。
天地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神明。
神明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阴阳。
阴阳两者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四季。
四象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冷暖。
寒热之间又作用了,于是,产生了湿燥。
湿燥之间又作用了,直到形成“岁”才停止演化配合。
所以,岁是因为有了湿燥才诞生的。
湿燥,是因为有了寒热才诞生的。
寒热,是因为有了四季才诞生的。
四季,是因为有了阴阳才诞生的。
阴阳,是因为有了神明才诞生的。
神明,是因为有了天地才诞生的。
天地,是因为有了太一才诞生的。
所以,太一藏匿于水之中,运动于四象之中。
周而又始,<温顺的水>是万物之母。
一缺一盈,<水具有平等性>是万事万物的规律。
这种(轮回运转、平等互助)态势,是上天所不可以抹杀的。
是大地所不可以掩埋的。
是阴阳所不可以固化的。
君子明白了这些才称得上贤能!
土居下,称谓地。
气居上,称谓天。
天的缺欠在西北方,相比较而言,这边地势高亢,地灵人杰。
地的缺欠在东南方,相比较而言,这边地势低洼,天荒人拙。
困难发生了,对于统治者,有责任义务把剩余物质给予弱者。
困难发生了,对于被统治者,也有责任义务把剩余物质给予尊者。
天道贵在扶弱。削弱老成者扶持新生者。使用硬性手段制约强者。。。资助弱者。。。
天与地,演绎特征既相承又相对,
道就是这样繁衍的,清与浊是它的两大特点。
谨遵道理做事的人,必是依托了其特点,才把事情做好并令自己成熟成长。
圣人按道理做事,也必是依托了其特点,才成功并且还能够保全自己。
诠释
第一段落,阐述团结、协作、繁衍、共赢。
第二段落,阐述爱心、奉献、平衡、维新。
第三段落,阐述贵贱、知命、节律、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