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改革研究基金课题成果精华(2014)
-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部
- 3982字
- 2021-03-27 21:37:13
一、我们正处在伟大的信息化时代
(一)关于时代的划分依据和标准
关于时代,关于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文明等划分的依据和标准问题,本质上就是对于“变化—社会变迁—发展—现代化”的阶段进行划分的依据和标准问题。在启蒙思想家之前,过去的学者曾用神意或循环论来解释社会变化。直到18世纪,启蒙思想家开始用理性的发展作为线索试图作出全面的解释。19世纪的学者则从进化论的原理出发,用生物体的进化来比拟社会的进步,试图寻找出其中的规律。20世纪以后,有工业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等种种解释。1951年6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创建的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杂志在芝加哥大学举行学术会议,与会者感到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现代化这个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
对于时代的划分,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各有其划分依据和意义。马克思就有两种划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若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划分为三形态。但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马克思),“生产力是最进步最革命的因素”(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因此,我们认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变化”就成为时代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即:“人类社会运动阶段性的重大变化,背后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某种重大技术的诞生。哪些重要技术的出生,不约而同地成为人们把握过去漫长岁月的历史地标”(互联网时代)。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旧石器—新石器—农耕技术—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电器、电网—石油及化工—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计算机、计算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地球、智慧地球……就是这一个个重要的地标。据此,可概括地将时代划分为:
原始时代。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旧石器、新石器,经验是最大资源;人与自然天然和谐,人是大自然必然王国的一分子;血缘和族群是基本组织形式。(原始社会)
农业时代。生产工具为青铜器、铁器,农耕技术出现并不断发展,土地是重要资源;人与自然基本和谐,不断在大自然必然王国中探寻自由;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成为基本组织形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工业时代。生产工具以蒸汽机—电、电器、电网—石油及化工—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等为代表,以机器为工具,石油、矿产、能源成为重要资源;人与自然逐渐不和谐,人类不断征服、改造自然,带来与自然的对立以及大自然的惩罚;除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等组织形式外,公司、银行、国际组织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基本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信息、知识、数据成为重要资源;人和自然的关系趋于和谐,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历史耦合;除传统组织外,出现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各种新组织、新业态。(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二)信息化的本质
对于“信息化”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学者对信息化概念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观点: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论。认为信息化就是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领域,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这种观点倾向于强调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二是信息资源(内容)发展论。认为信息化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信息资源和内容的重要性。三是经济发展论。认为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信息经济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四是社会革命论。认为信息化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这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信息化的转变过程。
实际上,信息化不是单纯的技术进程,而是以计算机革命为基础的、同工业化具有同样意义的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对比于工业化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与社会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人类社会成为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应的体制、思想、观念、习惯也将产生许多新的、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所以,仅从某一个方面来定义信息化是不全面的。从世界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来看,信息化的概念应全面理解为整个信息化过程,包括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等几个层次的内容,最终要归结到社会的、经济的变化,即经济的发展阶段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进,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演进。
因此,信息化时代的本质就是指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目前,尚没有出现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社会和国家。也就是说,信息化是20世纪中后期发端于发达国家的超越工业化的革命性社会变迁过程,在21世纪仍处于方兴未艾之时,由于近几十年的信息化过程大体上属于原生型形态,是一个内生的、自然的过程,虽然它已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但尚未引起人们(特别是经济理论界)应有的足够的重视。历史地看,信息化正是产业演化过程中新兴的信息产业逐步占据统治地位,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
(三)信息化的定位: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
我们认为,所谓现代化,首先是一个“化”的问题,意味着社会发展主体已经认识到变化的基本方向和变化的必要性,是一个人类理性选择的问题,这就不同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自发变化的过程,而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这就把现代化与近代以前的社会变迁区别开来。其次,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契机的,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应用,是现代化的实质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原生型的、自发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置于现代化理论研究之列。最后,现代化不仅是指科技革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还引起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二战以后新的科技革命及其广泛应用导致了信息社会的出现。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变迁过程,要能够称之为现代化,起码应该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即自觉性(或理性选择性)、科技性(或科技带动性)、整体转变性(科技应用于生产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界定:所谓现代化,就是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我国著名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认为:现代化乃是“指世界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的过程”。这样界定现代化,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当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再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就不得不接受信息化的挑战,不得不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进行。但无论现代化水平和进程如何,信息化作为当代现代化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摆到了世界各国面前,成为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
(四)信息化的功能:多类二重性
信息化,一方面是手段和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引领和革命;一方面提供新的劳动对象(比如作为分析材料的海量数据),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一方面带来经济结构的转换升级,另一方面也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一方面越来越全球化、一体化、同一化,另一方面越来越专业化、区域化、个性化;一方面扁平化,另一方面网格化。
(五)信息化的标志和载体:云、物、移、大、智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的标志和载体:“云(云计算)、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网)、大(大数据)、智(智慧城市)”。研究信息化,一定要厘清“云(云计算)、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网)、大(大数据)、智(智慧城市)”及其内在联系,把握它们的运行机理: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这个大系统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三个是最基本的平台和眼睛;有了这三个平台才有了云计算这个超级大脑;有了平台和大脑,才能产生和计算大数据。否则,没有办法形成、没有办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就是要应用,这就是智慧,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其实是互联网+各个方面,即智能化。所以,一定要把握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大系统,不要零敲碎打、孤军奋战。
总之,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元动力,由此带来的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时代划分最基本的标志。现在我们写大数据说大数据时代到来了,写互联网说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写物联网说物联网的时代到来了,写云计算就说是云计算的时代到来了,五花八门。我们现在共处于一个既定的时代,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不少人被讲得越来越糊涂了。但是,冷静理智地分析,就可以发现,我们现在正处在信息化的伟大时代,从数字到智慧,正是信息化的不同乐章,比如说数字城管、数字城市、数字教室、数字学习,再到智慧城管、智慧城市、智慧教室、智慧学习等,这都是信息化的不同乐章、不同阶段;“云(云计算)、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网)、大(大数据)、智(智慧城市)”都是信息化时代的使者和标志,是信息化的不同方面和阶段性特征。就像在工业化时代有蒸汽机,有电气化,有机械化,还有工程化、石油化等。但是人类回过头来看这个时代就是工业化时代。关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认为是到了给“信息化”正名的时候了: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我们正处在信息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