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牛杜公社业余农技校办得好

联合国成人教育展览会介绍了它的事迹

学生读书不出钱,在校有收入,在科学种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报讯 山西省临猗县牛杜公社兴办的业余农技校,两年来围绕生产实际教学,学校越办越好。它的事迹,不久前被介绍到日内瓦,参加了联合国举办的成人教育展览会。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这个公社招考了一批高中毕业生,办起了一所学制三年、开有五门专业课的业余农技校。学生既接受课堂教学,又有实验仪器和场地;既是学员,又是农民;读书不出钱,在校有收入。学校特别强调“课堂学习,小田实验,回队推广”,学生在本队都建立了技术联系户,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可在队里应用。去年秋天公社棉田发生棉叶穿孔虫害,正好课堂上讲了棉虫防治,师生立即动手调查、试验,制定出治虫方案,又分头冒雨把技术送上门,大大减轻了虫害造成的损失。

这个学校还经常深入各队分别以办短训班、设教学点、树样板田、开展咨询函授、搞广播讲座等五种形式送技术上门,向不能入学的青年和广大农民及时传播科学技术。去年春天棉苗出土,学校办了塑料薄膜覆盖新技术短训班,秋天运输大忙前又办了驾驶员训练班。两年来学校义务办了27期农、林、牧、副方面的短训班,参加学习的达800多人次。学校还深入生产队举办各种现场讲座,参加学习的共有11000多人次。

办学两年来,这所学校已为全社培养了587名农民技术员,这些人都成了农村科学实验的骨干,其中有的还担任了干部。官庄大队生产条件差,群众非常需要一名懂科学有技术的带头人。学校派学员黄创治回村任队长,他使出在校学到的全副本领,一年就使小麦由亩产177斤增加到450多斤,劳动日分值从0.15元增到1.3元。全公社由于改善管理和发挥了这个技术中心的示范作用,去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了16.7%,棉花增产了11.9%,人均收入增加了11元。这个学校曾作为先进集体,光荣地出席了省工农教育先进代表和全省劳模大会。

(《光明日报》1982年6月15日)

独白5 发现新闻的亮点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散步时,常常会被突然一闪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带来了新的美感。

平日里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大新闻又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处于两种极端情况: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哪一条也不够分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新闻确实很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拉开距离,从整体上远远一望,就如我们举目海滩一样。这时就会发现新闻的亮点。我们只抓住这有亮点的新闻,其余不要,如对海滩上那些碎石败木看也不用看一样。所谓新闻的亮点就是这条新闻最引人的所在,它是美人惊鸿回眸的一瞥,是早春灰褐色的玉兰树枝条上最先绽开的一朵雪白的花,是一幅暗重的油画上点着的一两笔明快的亮色。有了这一个亮点,这条新闻就与众不同了,在同类题材中就有了竞争力,就会木秀于林。我们是远距离扫描,先发现这个亮点后再具体采访它的细部,正如在画展上总是先看到一幅好画,远观一会儿,再到跟前研究它的笔法、着色等。这样的新闻在题材的取舍上可以省掉许多无效劳动,事半功倍。因为亮点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同时也决定了竞争力、命中率,剩下的便是写作的技巧了。

以上这两条新闻发生在同一个小县,是我在两天之内采写的,只隔两天在同一报纸见报,一个是头版头条,一个是二版头条,命中率应该说是高的。就题材来说,农村讲卫生、搞农技教育太平常了,无论如何不会让它们在这样集中的时间内和显著的位置上发表。但它们各有自己的“亮点”,前者是“第二个太阳村”,后者进了联合国。“太阳村”是50年代闻名全国的卫生村,时隔30年后在北方农村又出现一个“太阳村”,自然易引起读者的兴奋;联合国是处理国际大事的地方,一个小村子里的事与此相关也会引起读者的好奇。一条消息有了这种亮点,就不怕有多少条新闻熙熙攘攘地在报纸上抢地盘。它不必声张,编辑提笔点稿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