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在我看来,这是人类为自己所建立的三座纪念碑。法国要是没有巴尔扎克,我对法国的了解就会差一些。”曹雪芹也是人类建立起来的一座丰碑,如果没有曹雪芹,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对18世纪封建社会的了解同样会差一些。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多方面的。作品虽然主要以贾府的盛衰为场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为主要线索,以十二钗的命运遭际为纲领,但曹雪芹实际上并没有局限在这里,而是把他的如椽之笔伸展得更深更广,触及到从人生到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侧面。诚如晚清的一位评论者所说:“此书才识宏博,诗画琴棋、骈体词曲、制艺尺牍、灯谜联额、酒令爰书、医卜参禅测字,无所不通,迥非寻常稗官所能道。其地则上而廊庙宫闱,下而田野荒寺;其人则王公侯伯、贵妃官监、文臣武将、公子闺秀、儒师医生,清客庄农、工匠商贾、婢仆胥役、僧道女冠、尼姑道婆倡优、醉汉无赖、盗贼拐子,无所不备,维妙维肖;其事则忠孝节烈、奸盗邪淫,甚至诸般横死,如投井投缳自戕、吞金服毒、撞头裂脑、误服金丹、斗殴至毙,无所不有,形容尽致,可谓才大如海。”解盦居士:《石头臆说》,《红楼梦卷》第一册,第193页。确实可以称得上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而就涉及的知识领域来说,又可以看做是18世纪的一部百科词典。同时,《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居有特殊地位,既是古典小说的典范,又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典范。包括诗、词、曲、赋、偈、诔、联对、匾额、说书、尺牍、谜语、酒令、笑话、百戏、曲艺、杂技,以及音乐、绘画、建筑、工艺美术和诗论、词论、画论,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读《红楼梦》这部作品,不仅有助于了解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获得关于那一特定时代的丰富的知识,也会加深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红楼梦》凭借自己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早在问世之初,就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乾隆五十六年(1791),当程伟元和高鹗第一次把附有后四十回续书的《红楼梦》付梓的时候,这部作品已经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二十多年了,而且高价出售,“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仍然“不胫而走”见程、高本《红楼梦》卷首的程伟元序。,可以想见受读者欢迎的程度。程高刻本出来后,《红楼梦》的影响更大了,至嘉庆年间,已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谚语流传。鉴于这部书与封建正统主义相背离的思想内容,统治者曾以各种借口多次予以禁止,但不能奏效,相反,《红楼梦》的各种版本越刻越多,流传越来越广,在民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官吏们只好“徒唤奈何”。

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评论也在发展。人们纷纷揣测《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它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读者这样喜爱它,以及版本源流、脂批情况、续书优劣等等,都在探讨之列。《红楼梦》本身的复杂性和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加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活经历的传奇性,都给研究者增添了无限的兴趣,研究者日多,最后终于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的深刻的不为传统思想所囿的内容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所创造的丰富的艺术经验,更是后世的文学作者必不可少的借鉴。《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是永存的,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曹雪芹的名字,不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