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新与企业竞争力

1.2.1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7个国家399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业绩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增长的企业往往相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产品质量甚至高度的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见图1-1。

图1-1 企业管理的演进模型

资料来源:Kumpe, Bolwijn, Towards the Innovative Firm——Challenge for R&D Management,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4,37(1), pp.38—44.

著名创新管理专家Joe Tidd教授指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获取不同的战略优势,如表1-1所示。

表1-1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获取不同的战略优势

资料来源:乔·蒂德等著,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2.2 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在20世纪上半叶,一项技术从发明到商业化成功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然而,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见表1-2)。20世纪上半叶,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著名的摩尔定理和吉尔德定理也验证了技术创新周期加快的趋势,即“单位面积芯片的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主干网的宽带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

表1-2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举例

资料来源: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软件产业产品生命周期(一个产品从引入到从市场上退出或被其他产品替代的时间)已经变为4—12个月;计算机硬件产品和电子消费产品为12—24个月,大的家电产品为18—36个月。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促使企业将创新作为一个强制性战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快速创新,其产品就会过时,市场份额也会开始下降。梅丽莎·A.希林著,谢伟、王毅译,《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案例

新产品开发需要多少时间?

Abbie Griffin在对116个进行B2B产品(新产品销售的客户对象是商业单位,而不是消费者)创新研究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新产品从最初的概念到产品上市的时间随创新项目的不同而变化。平均来说,现有产品的提升研究要用8.6个月的时间,换代产品(与现有的产品差别比较大)的开发需要的时间长些,平均为22个月,企业级新产品的开发需要36个月,世界级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的研发周期最长,平均为53个月。Abbie Griffin也发现,在过去的5年中,企业将它们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近33%。

资料来源:梅丽莎·A.希林著,谢伟、王毅译,《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案例

从“鼠标现象”看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一只在苏州工厂生产组装的罗技公司WANDA牌无线鼠标,在美国的售价为40美元。该鼠标使用摩托罗拉的芯片与安捷伦的光学系统,这些关键零件必须从美国进口,共支付14美元;零售商拿走了15美元;罗技公司在美国加州的450名工人分走了8美元;剩下给中国苏州工厂的只有3美元。如果扣掉能源费、运输费、利息以及固定成本支出等,分给中国4000名工人的工资大约只有1.3美元。如果该产品是在美国制造的,则4000名工人的工资至少会使每只鼠标成本增加40美元!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中国需要在关键零件的14美元、零售品牌的15美元及产品设计的8美元中,也分得一杯羹!

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术语,叫做“鼠标现象”。

在计算机行业,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上游公司,人力和原材料消耗最少,却获取了整个产业链中70%以上的利润;生产主板、内存、硬盘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可以获得20%以上的利润;而中国内地的联想、TCL这样以组装为主的企业,只能拿到6%左右。长三角是重要的制造基地,全球范围内每10台电脑就有1.5台的主板在这里生产,每2只鼠标有1只在此制造,每10部手机就有3部的液晶显示屏由此提供。但是中国制造业多以贴牌代工生产,而这一切只是为别人增加品牌价值。由于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创新形成的核心专利成果,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消耗大、利润薄。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为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为32.5美元,而制造企业获得的利润却只有1.5美元。尽管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中国企业的品牌与制造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资料来源:王滨,《从“鼠标现象”看自主创新》, 《上海科技报》,2006-10-11;孙冰,《国产手机OEM是鸦片,“技术黑洞”正吞噬中国产业》, 《中国经济周刊》,2006-06-05。

如今,企业生活在快速变革的环境中,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生命周期在进一步缩短。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而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只有通用电气一家笑到现在。不过,仔细解读常青树型企业的长寿经,不难发现,百年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核心只有两个字——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不断地适应或者影响周围的环境,永葆企业青春。

2013年1月,著名智库波士顿咨询集团日前发布了名为《2012年最创新公司:领先行业现状》的报告。报告指出,科技并不是唯一一个创新的行业,还有汽车、消费、零售、工业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公司同样是强有力的创新者。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创新是企业实现有机发展,进而获得持续回报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了解全球创新现状,自2004年以来,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和不同行业调查了1500多位企业高管,询问他们的创新计划,以及他们对其他公司创新做法的观点。根据该报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CEO都更加重视创新,76%的受访企业高管将创新当作企业战略的前三项任务之一,24%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创新是企业的首要战略,其中企业CEO尤其如此,85%的受访CEO将创新当作前三项战略之一,40%的受访CEO将其当作首要战略。另外,6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增加创新投入,而且20%的受访者表示增幅将在10%以上。

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企业发展将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难以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中国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的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创新是增长和获利的关键驱动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没有了灵魂,企业将难以生存。